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蒸汽大隋
  4. 第102章 大唐、大魏、大隋
设置

第102章 大唐、大魏、大隋(1 / 1)


副标题:江东门阀余孽拿手的政治把戏

坤元元年,九月十五日

“消息可真?杨广真的死了?”

李渊身居丞相府大堂首座,闻言后神色惊喜的站起身,快步走下堂将长史裴寂扶起,再三确认道。

“回主公,消息属实,属下探马来报前几日洛阳越王杨桐招降瓦岗寨李密,盖因宇文化及率骁果军北上,属下再三确认那宇文化及是在江都弑君后携军北上,错不了。”

裴寂的神色同样亢奋,他与李渊本是好友又兼同事,李渊之所以能起兵,多半是裴寂的功劳,这人的野心自然不小,其本是举孝廉出生,乃是河东裴氏,杨广的举动致使关中门阀利益受损,便鼓动李渊起兵。

“好,若杨广真的驾崩,则废帝之事不日便可举行,到时你当首功,当拜右仆射。”

李渊兴奋的原地转了几圈后再次回到堂上首座,并将眼神扫向堂下的众人。

为首的自然是刚归位的裴寂,其下首乃是司马刘文静、司录李纲、统军长孙顺德等人。

而左手下分别站着李渊的堂弟郑国公李神通、世子李建成、京兆尹秦国公李世民、齐国公李元吉、李渊女婿兼马军总管柴绍,几人身边都是几人麾下的谋臣,站在李世民边上的便是其大舅哥长孙无忌。

“恭喜父王,贺喜父王!”

李世民当即出列恭贺道,其余众人见状也纷纷出列恭贺。

“哈哈哈,好,李建成,即刻准备禅让大典,等父王登基后你便是太子;世民元吉,你俩当秦王齐王,同时大赦天下,那个什么李靖,也一道放了吧。”

因为李平的到来,扰乱了时空原本的进度,李靖还未被李渊亲自问审并高呼那句天下未定又怎能以私怨斩杀壮士呼便被释放了。

李渊心情大好,已经开始提前册封爵位。

“父王,儿臣以为禅让的同时应该出兵解决关中匪患,梁师都远在朔方河套不足为虑,可薛举近在陇西时刻威胁大兴安危,当警惕东都的同时尽早消灭其势力,已保关中无恙也可为东出做准备。”

见众人被喜悦冲昏了头脑,李世民又补充道,好让大家认清此时的处境,东边不仅有个魏王李密,西边还有个已经称帝的薛举,北面还时刻被与突厥勾结的梁师都等势力威胁。

“不错,当提早部署。”

李渊在进行废帝的同时洛阳李密同样在准备废帝,当李密接受诏安后自己的军队便入驻了洛阳,不费吹灰之力的便将洛阳的城防接管,虽然假意立杨桐为帝,但在得知宇文化及不是奉杨广之命前来讨伐并且杨广已经被宇文化及杀了后便再无顾虑。

当初杨桐招降李密也是因为收到江都战报,宇文化及将杨广杀害并挥师北上,若是不招降李密到时被两路大军围攻断无活路,且宇文化及已经将杨广杀害其所属势力都被根除,绝不可能放过杨桐,招降李密也是无奈之举,王世充已死,说是招降李密其实就是寻求庇护。

与之同时小虎已经抵达江都龙山大营整顿军队后开拔启程,消灭宇文化及的同时也准备与窦建德联系。

石头城临时行宫内

朝堂上一人出列叩首道。

“陛下,李平倒行逆施,枉顾民意,不仅当众杀害栖霞寺僧人若干,还彻查境内寺庙田产,妄图侵吞寺田,此等贼子不杀不足以平民意,不杀不足以振朝纲。”

朝堂上一江南派系的御史当庭发难,企图在李平大军开拨后置李平于死地。

“臣复议,贼子李平自当任尚书令以来中饱私囊,任人唯亲,结党营私,置国本于不顾,强令治下百姓弃五谷于不顾种植什么劳什子土豆红薯,又频征劳役使四民丧业,百姓流离失所,专营商贾,巧取豪夺子民钱财。”

某个民部官员出列奏道。

“臣复议,听闻尚书令李平不思研读四书五经儒学经典,在其治内大量刊印歪门邪说,教授贱民识文断字,不以门阀士绅取吏,竟让无知平民担任要职,岂不闻先帝便是开科取士致使天下士人离心离德呼?”

另一个身居国子监祭酒的官员也出列附和。

“臣等复议,李平乃一介布衣出身,行事乖张,不尊礼法,即便不处死以正朝纲也当除去其职务革除爵位。”

李平原本准备今日上朝启奏栖霞寺的事情,让陛下下旨将治下寺庙的田产全部收回分发给百姓,没想到自己还没开口便被人将了一军,这龙山军才刚开拨这些人便急不可耐的过河拆桥,想置自己于死地。

但他们还没搞清楚目前的处境,龙山军虽然北上平叛,李平手里只有在他们看来是家丁的火枪团。

可关胜虽然是先帝派往李平的将军,如今早已归附李平;苏烈虽是被诏安的义军,但只要魏征在这里其背地里依旧是李平的势力;李子通贵为江北王,却是随大军北伐;来护儿被封江都王后也回到了江都驻扎,只留了一半士卒拱卫陛下。

这些人想要对李平发难却是挑错了时间,至少的将宿卫掌握在手里才能在宫中拿捏李平。

强忍怒意后李平平复了下心情上前启奏道:“陛下,臣以为不论朝中官职还是地方吏职,当取贤取能,我朝高祖文帝开科取士广纳贤能便是如此,这位官员,我想问你,文帝的政策如果违背民意为何当初你等不反对?”

李平说着便走向第二个弹劾自己的官员,并步步紧逼。

“这...这...”

那人却是一句话说不出来,李平又走向第三个官员继续说道。

“非臣不刊印儒家经典,正如这位所说,臣乃布衣出生,幸得先帝圣恩才得以一展抱负,正因臣非文人世家,家中并无儒学经典,且臣认为饱读诗书精通兵法的文臣武将在先帝时期亦是不能治理好国家,也不能平息叛乱,而臣治下的桃野县百姓安居乐业,臣率领的龙山军所向披靡。”

李平步步紧逼,那参奏李平的官员退无可退,竟是一屁股跌坐在地。

“臣以为,臣的理论和知识并不比所谓的儒学经典差,正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上古时期人们连铁制农具都造不出来,只能以井田制报团取暖,给贵族打工,铁器诞生后七国归于一统,贵族也消失于历史长河中,自秦汉晋以来虽然贵族被消灭了,但掌握知识的门阀又再次把持朝政,他们互相联姻勾结,来回举荐自家的晚辈担任朝中要职,与天子共享天下,先帝正是因为没有满足这些世家门阀的利益才导致各地反叛,最终驾崩;所以我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守旧的势力必然会被淘汰,而社会每次进步都是百姓对技术的革新,从来不是某个士族文人写出某个经典就能让社会进步的。”

“妖言惑众,简直一派胡言,自汉以来天子后代担任藩王,门阀子嗣辅佐朝廷,乃是理所当然,没有士族门阀朝廷如何运转?儒学经典教人尊卑有序长幼有别,才使得社会充满道德,世人才得以敬重陛下,老夫观造反之人多以无知刁民为众,盖因不读圣贤书没有礼义廉耻君臣父子所致。”

呵斥李平之人正是孔子后人孔嗣哲,原本其对李平的才华还颇为欣赏,今日闻得李平的离经叛道之言真是惊天动地,将其人生彻底颠覆,早先听沈纶提及李平让女子入学堂还以为是谣传,现在再想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孔先生,消消气。”如今已经接替其父亲担任吴郡太守的沈纶适时出列劝诫,同时又对李平拱手说道。

“李兄,不!李相,你我虽为好友,也有共同的理想,但你我对理想实现的方法却是有所不同。”

沈纶上前一步接着道:“下官以为开科取士乃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所取之士当饱读诗书精于经典,当知天地运行之道理,宇宙交替之寓意,如果仅仅是会种地织布便能辅佐朝廷,实在是荒谬,下官不敢认同。”

李平呵呵一笑,对沈纶的回答不置可否,李平早已知晓沈纶的为人,处事圆滑却不偏不倚,想必其说出这番话也是其心中所想,便说道。

“不错,我李平做事讲究的是知行合一,何为知行合一?这其中蕴含的哲理我不懂,但我知道一个人做的必然和其的认知是一致的,就拿沈兄来说,其虽深知百姓疾苦,但从未体验过百姓的疾苦,在你的眼里疾苦只是字面上的意思,到达了一定的程度后便会造反,却不知疾苦为何物,是也不是?”

李平走到沈纶的面前高声说道,并要求其立即回答。

“胡说,我怎么会不知何为疾苦?”

沈纶的眼中有一丝慌乱,但还是强行说道。

“欸,你不知,既然你口称知道何为疾苦,那么你便是见过疾苦,可你却不知何为疾苦,因为真正懂得疾苦的人看不到疾苦,他们周围的人都如他一般,没有比较又从何而知何为疾苦?连身处疾苦的人都不知何为疾苦你又怎么知道?你只是身处高位从芸芸众生中比较得知了百姓的疾苦,却从未体验过什么是真正的疾苦,更无法感同身受!”

李平朝杨倓拱手一拜后说道:“百姓只知活得下去和活不下去,活得下去便活,活不下去那便不活,如果仅仅是自己活不下去百姓也不会去造反,可若是全家都活不下去则必反,纵使在座的如何熟读四书五经,没有亲身体验过百姓的疾苦又何谈为百姓请命?这些年连年战乱百姓饥荒,在座的各位可有救助百姓?可有缩衣减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臣以为真正的治国能臣应当是‘为天地立心,为生灵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想做到如此,便要学会知行合一,同时臣认为旁观者没有发言权,更没有代表权,不身处其中,不知其苦,张三家死了人李四虽然同情,却并不能感同身受,除非李四家也死了人。”

李平最后的一句话虽然粗鄙,可却唤醒了杨倓的内心,皇爷爷在的时候其无忧无虑,其驾崩时自己的内心亦是痛苦难当,别人又怎么会有这种感觉呢?虽然当时在李平的提醒下知道自己要当皇帝心中的痛苦被冲淡了几分,可这几天皇帝做下来也并没有想象的美好。

同时李平的四句真言在这些文人墨客中间炸开了锅,口中不断地念叨着知行合一,眼中满是不可置信,他们震惊的不是李平说出了多么伟大的话,立下了多么恢弘的愿,而是被李平用众人的道德体系将他们抨击的一无是处。

“爱卿所言甚是,皇爷爷与文帝开科取士,均田减赋的目的便是为朝廷广纳贤才,让百姓安居乐业,李爱卿的行为虽有所不妥,可却是不离根本,与皇爷爷的想法不谋而合,此事便就此揭过吧!”

杨倓一锤定音,江南派系的官员见在朝堂上无法扳倒李平便不再言语,免得招其记恨。

“额那个...李爱卿,众卿家也是为朝廷分忧,切莫记恨。”

虽然这些人想置自己于死地,但李平把持着行宫以及城防的军权,这些人除了嘴皮子也翻不起什么浪来,这些人之所以敢突然发难无外乎是萧皇后归来后镇住了来护儿,并让其麾下的士兵担任宿卫,与刘通共同守卫皇宫,若是杨倓真的被这些人说动自己少不得要和来护儿火并一场。

既然话一说到此处,李平干脆摊牌接着说道:“陛下,臣自然不会因为公事而迁怒他人,既然话已说开,臣以为我大隋往后任命官员,当以才能为首,如今天下糜烂,开科取士暂不可取,却也能从民间选拔能人治理一方,且自隋朝开国以来以三省六部行政,地方官员只需按照朝廷的方针治理便可,臣不觉得饱读诗书的文人比精通出纳深知民情的底层更懂治理一方。”

“陛下,不可啊,陛下,如此胡来我大隋即将亡国啊陛下。”

孔嗣哲听到李平的话后再次出列高呼,眼中的泪水都止不住的流,若是陛下采纳李平的意见,那么孔门到他这一代就是最后的绍圣侯了,自此再无孔门。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