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果然翠儿去了没多久,就急匆匆的回来了。
“姨娘,奴婢的老子说他们愿意去姨娘的庄子上做庄头。”
“好,既是如此我就去大夫人那里把你们一家人的卖身契讨了过来。”
翠儿高兴的感谢,“多谢姨娘。”
大夫人正在处理事务,就听到下人来报,说是路姨娘求见。
“可知是什么事?”
大夫人看向自己的心腹嬷嬷,心腹嬷嬷摇头,“最近没听说邀月院有什么事情发生。”
“请人进来吧。”
路漫漫随后走了进来,向大夫人行了一礼,坐下后,就直接说出了此次前来所为何事。
“大夫人,我院子里的翠儿一直很得我心,就想着把她的爹娘要到我的院子里,大夫人也知道三爷离开时给我一些银两,我就让人帮着在外面买了一个庄子,就想着让翠儿的爹娘去给做庄头,所以才来麻烦大夫人的。”
周府里这么多的下人,大夫人自然不会每个人都记得,她的目光看向身旁的心腹嬷嬷身上。
心腹嬷嬷弯下腰在大夫人耳边小声嘀咕了几句,大夫人这才看向路漫漫。
“行,就两个打理园子的下人,给了你也没什么,嬷嬷去把他们的卖身契给拿过来,交给路姨娘吧。”
心腹嬷嬷领命出去了,路漫漫也不多待,直接行礼告辞了。
大夫人有些头疼的捏捏眉心,看到走进来的心腹嬷嬷,声音带着些许疲倦,“卖身契给了路姨娘了?”
心腹嬷嬷应声,“是的,夫人,老夫人知道了会不会怪罪夫人?”
对于他们家主子来讲,三房的三个主子们和她家夫人没啥关系,只是,显然老夫人是有些看不上四少爷和五少爷的生母的,哪怕三爷都不在了,哪怕为了两位少爷,路姨娘能勉强做个如夫人了。(相当于平妻)
可偏偏老夫人怎么也不允许三爷的妻子是个丫头出身,那哪怕是如夫人也不行。
唉,也不知道老夫人是如何想的?
大夫人摇头,“路姨娘怎么说也是为了两位少爷打算,老夫人知道了也不会如何的。”
路漫漫从大夫人那里出来,路过花园时,就看到几个小姑娘在凉亭里说笑玩闹,一派的开心热闹。
她站在花丛后,目光落在其中一个小姑娘身上,她就是女主孟思语。
虽然她的个子还没长开,但一言一行都会不自觉的带上几分成熟意味,反倒让她看着更加稳重懂事了。
“姨娘?”
青桃不明所以得顺着主子的目光看向凉亭里的几个小主子,并没有看出什么来,收回目光疑惑的看向自家主子。
路漫漫挥挥手,淡淡的说道,“走吧,两个小家伙该睡醒了,若是找不到我又该大哭了。”
她并没有说什么,转身朝自己的院子走去,身后的热闹渐渐远去。
这辈子她就一心把两个孩子抚养长大就好,多余的事情与她无关,她自然也不会去掺和。
春去秋来,转眼间五年便过去了,邀月院里也变得更加热闹了。
路漫漫坐在窗户下面的软榻上,一边看着手里的游记,一边看着在院子里疯跑的两个小豆丁。
就见他们穿着一样颜色的衣服,梳着一个小揪揪,你追我赶,边跑边笑,院子里都是他们两个的尖叫和笑声。
一旁的丫鬟婆子紧张的盯着他们,好在他们摔倒之前能第一时间冲过去把他们拦住。
可惜,两个孩子别看年纪小,身子却很灵魂,丫鬟婆子们又有路漫漫的叮嘱,不能轻易的去打扰两位小少爷的玩闹。
因此,她们只能站的远远的,提着一颗心紧张的盯着两人。
“大宝,小宝,该写大字了。”
路漫漫放下书,对着院子外的两个小豆丁喊道。
大宝跑着的小短腿一顿,拉住扑过来的弟弟,对着娘亲的方向响亮的应答一声,“知道了娘亲。”
然后回头拉着弟弟的手,“走吧,学习的时候到了。”
小宝满脸的不情愿,却也不敢反抗,只能被哥哥拉着往屋里走。
路漫漫已经坐到了书案前,看着磨磨蹭蹭的兄弟俩,有些无奈,特别是小宝这个小家伙,从来不喜欢读书,只喜欢练武。
“娘亲,我能不能只写两张大字啊?”
小宝挣开哥哥的手,小短腿跑的飞快,抱住娘亲的腰撒娇起来。
路漫漫无奈的用手指戳戳他的额头,“不行哦!”
小宝怏怏的收回手,有气无力的走到书案前,爬到椅子上坐好,拿起毛笔开始练字。
大宝见状只能叹气,每次练字前总要这样,明知道娘亲不会同意,却总要试试。
也不知道他这是为了个啥?
别看两个孩子才五岁之龄,心智却早就有十来岁孩子那般,这一切都是靠着他们在母体里对灵泉水的吸收,出生后又被路漫漫用灵泉水调理,身体强壮的如同小牛犊一样。
不仅拥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还拥有极高的练武天赋,有这样的资质,路漫漫怎么可能让他们浪费呢?
所以,在不伤害到他们的前提下,使劲压榨他们的潜力,就是路漫漫每日要做的事情。
“姨娘,翠儿回来了!”
青桃悄声走了进来,在路漫漫身旁小声禀报道。
路漫漫看了眼安心写大字的大宝,小宝,起身去了外室。
翠儿手里抱着一个小木匣子,见到路漫漫出来,赶紧行礼。
“姨娘,奴婢回来了,这是庄子上三个月的账本,还有铺子的租金。”
路漫漫笑着点头,“辛苦你了,下去休息吧,等休息好了,再来伺候。”
“是,姨娘,奴婢告退。”
这几年了漫漫购买的铺子都租了出去,每年只收租金。
几个庄子都让翠儿的爹程山打理,没有让路漫漫看走眼,庄子上每年的收入都很可观。
而且,从今年开始,她又让翠儿拿出去了香皂,花露的制作方子,让程山媳妇田婆子专门找了个庄子,开了两个作坊用来制作这些售卖。
招收的人都是女子,刚开始是一庄子里的妇人,姑娘,到后来附近村子的妇人,姑娘也都听到消息上门做工了。
最后,甚至还收留了一些无家可归的孤儿,妇人。
要不是有香皂,花露作坊的银钱支持,路漫漫也不可能收留那么多的人。
好事要做,但也要量力而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