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陪着家人回到左相府。
刚一进自己的院子,就见冬雪慌慌张张迎上前。
“小姐,七叔派人来送信,说在外收粮的马队传来消息,离京城三百里的几个州县相继出现莫名死亡的人。”
上官婉儿一听,又看看外边还在一直下着的雪,眉头拧在一起。
“送信的人可还在?”
冬雪轻轻点点头,面色焦急地回道。
“小姐,人还在,奴婢不知您何时从韩大人府上回来,安排他先用点吃食休息一下,估计这会儿应该差不多了,奴婢这就将人唤来。”
说话间冬雪出屋,招呼院里的小丫头将人带过来。
上官婉儿坐在外间的椅子上,有点心绪不宁的感觉,很快陷入沉思中。
......
前世那场时疫来得非常迅猛,当时因为雪灾朝廷下拨赈灾款,购买粮食,京城周边的粮户接近清仓,一时半会调集不到更多的粮食。
当时主持赈灾的正是以三皇子百里莫为首的朝中一派。
在这伙人中有一个非常有谋略的人,时任礼部尚书,也就是如今贤王侧妃吴法蓉的父亲吴友德。
他建议百里莫在民间搞募捐,能出得起多少粮食就给人安置多大的官。
通俗讲也就是朝廷名正言顺的将“捐官”放到明处。
很多世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积攒了大量财富,但于仕途上还是因为身份、文化、出身的原因止步。
三皇子提出按赈灾贡献给予相应提拔,非常得手握财富那帮人的心意。
一时间三皇子手下招募到一批人,因贡献出大量财富用于购置粮食的资金,而一步登上一直无法企及的仕途官位。
商人的算计在不久之后就显现出弊端。
发财是为当官,当官了当然得敛财,怎么也得找补回当初为了捐官付出的钱财。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朝中一片乌烟瘴气,商人当政的弊端慢慢凸显。
再后来当时疫大面积发生时,唯利是图的商人当政者,利用手中职权囤积药草,一时之间全国上下药草金贵。
普通老百姓粮食吃不上原本就生活凄苦,加之感染时疫无药物治疗,死伤无数。
民众开始怨天载道,对朝廷颇有微词。
......
这一世三皇子早早被封了贤王,手中权势更是如日中天。
如今吴法蓉是贤王的侧妃,吴友德是礼部尚书,二人与贤王利益休戚相关,在帮助贤王的事情上一定是不遗余力。
只是目前还不知他们是否已经将卖官捐官的计划提上日程,还是他们已将此计划早早在暗中实施。
重生以来上官做了很多事情,有些重要的事情还是会无法兼顾到,错过最佳节点。
上官婉儿的性格也不是纠结于失误的人,只好见招拆招,一步步走了。
思及此,她决定放过自己,有些事情需要慢慢来,得随着事态的发展边走边看。
“小姐,人带来了。”
冬雪进屋的声音打断上官婉儿的思绪。
抬头就见一个身形消瘦之人,面上憔悴不堪,衣衫单薄,乍一看必是长途跋涉来不及休息。
“冬雪,看座。”
上官婉儿开口,冬雪麻利地搬来一个小板凳,让来人坐下说话。
来人给上官婉儿行礼后规矩地坐在堂下。
“我来问你,你叫什么名字?将过程详细说来听听。”
上官婉儿的声音清丽、悦耳,让这人的疲惫之感瞬间消散。
“回禀小姐,小人名唤阿庆,一个月前被七叔安排去离京城较远州县收粮。
咱们按照七叔的吩咐分头行动,均在离京城大约三百里的州县附近收粮。
因七叔给的银两充裕,收粮的过程很是顺利,等小人收齐够一趟马队的粮食,原打算与相邻郡县收粮的哥哥阿忠一起返回京城。
怎料与小人哥哥阿忠一起的伙计还未归来,想着再等他一日也无不可,小人就与哥哥一起住在客栈再等一日。
可这一等不来,二等不见人影,哥哥就有些着急,怕耽误差事七叔责备,便四处打听寻找。
后来总算又一丝眉目。
客栈老板帮忙打听的人回来通告,说外边不知怎的突然莫名死了很多人,尸体被县丞下令在城外护城河边上挖了一个大坑,浇上油都烧了。
小人在离开京城时,七叔曾将小人叫到身边单独叮嘱过,若是在外发现不明原因的死人情况,只需打探清楚状况即刻回京。
小人使了一点银子,请客栈老板去打探那些人的死状,以及当时发生死人时的不寻常, 然后便于哥哥带领粮队迅速回京。”
阿庆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封书信,递上。
站在上官婉儿身后的冬雪伸手接过,恭敬地交到小姐手上。
上官婉儿展开一看,书信上记录着人数,以及死状,死前周边发生的不寻常,以及县丞的处理方式等,一一记录详实。
越看上官婉儿的眉头皱得越紧。
从症状上看,与前世的时疫发生时出现的症状十分相似。
死前环境的不寻常也符合时疫的规律,县丞处理尸体的举动更是为了防止传染最佳方式。
但信中提到一个细节,让上官婉儿的判断出现疑惑。
具体发现了什么不合理,上官婉儿却说不清楚,只是有一个隐约的感觉萦绕在心头,那种念头在脑中一闪而过,快得想抓又抓不住。
上官婉儿将信重新折叠起来,这才又道。
“阿庆,你且回七叔身边,此事我知晓了,后续安排你听七叔的便可。”
上官婉儿侧身又对冬雪道。
“拿一锭银子给阿庆,让他好好休整,接下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冬雪应声,转身走进内室取出一锭银子交到阿庆手里。
阿庆自是千恩万谢,行礼作揖,感谢小姐体恤。
上官婉儿摆手让阿庆退下,这才又掏出那封信,又看了几遍。
突然,她看到上边一段话是描述当时死了的人住址的。
但凡附近有一口井的,村民死亡率格外高。
民众有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便是日常做饭、饮食一般都是打井水用。
接连好几处有井的地方都出现大面积的死亡,这就值得商榷。
在河边居住的人员并未曾出现此类情况。
难道这里边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阴谋在不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