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众人几天的忙碌,给顾聪赶制的衣服总算做好了。
家中其他人也都得了件新物。顾然和表姐是新的短衫、顾奶奶是个抹额、顾母是一块帕子、顾爷爷和顾父是一双新鞋。
大家拿着自己得的衣物都高兴的在身前比划着,一家人其乐融融。
要说起来,一家人最近的运气着实不错。虽有些大大小小的事情,也都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第二天一早,顾家老二顾宏就喊着顾聪起床,今天,是他入学的日子。
不一会,顾母带着打扮焕然一新的儿子走了出来。
只见小顾聪穿着崭新的蓝色棉布长袍,头发整整齐齐的束着,还真像个小公子一般。
赵惠儿把整理好的笔墨纸砚交给顾宏,叮嘱他看好儿子,接着从怀里拿出钱袋将束脩递给他,替他整理着衣领。
顾爷爷望着顾聪,郑重的说着,“聪儿,入学后要听夫子的话,认真进学,可知?”
顾聪点着头应道,“爷,你们放心,小聪会努力的,不会贪玩的。”
吃过早饭,检查了一番东西是否带的齐全后,顾家父子就出发前往镇上。
北叶镇。
一座古朴的院子坐落在镇子的北面。门口有两棵年份久远的柏树,郁郁葱葱的叶子中散落着星星点点的阳光。
院子大门上方挂着一个木制的牌匾,上面写着“私塾”两个笔锋苍劲有力的大字。
书院里,蜿蜒的青石板路通向两侧的房舍。
院中种着许多花木,墙上爬满了绿色的藤蔓,更添了几分幽静。
上次顾宏来书院问询过,这时便带着儿子去见山长,准备入学。
“山长,这是小儿,今日我们来入学的。”顾父局促的说着,把束脩递了过去。
李夫子接过后打开看了看,确认没有问题后就收了起来。他打量着顾聪,和蔼地问道,“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
顾聪脆声答到,“山长,我叫顾聪,今年四岁。”
“好孩子,以后称呼我为先生!走,我带你入学。”纠正了称呼,便起身带着顾聪走向一边的房子。
入学前,拜请老师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只见李夫子带着他走到一处画像前,让他跪下磕头。
按照夫子的指引,九叩首之后,李夫子并没有立刻让他起来,而是自己走到画像旁的椅子上坐下,开口说道,“磕头拜师吧!”
顾聪恭恭敬敬的又磕了三个头,喊道,“先生!”
李夫子点点头,表示收下这名学生,如此,才算入学完成。
交代顾父把笔墨纸砚等东西交给顾聪,李夫子说道,“今后每日辰时入学,申时下学,要是家里太远,书院也提供住宿。”
考虑到顾聪年纪还小,怕是不能适应一个人居住,顾父还是决定每日接送,只是路程稍远,恐怕耽误地里的活计,打算回家后再商议。
说罢李夫子便带着顾聪走向旁边的学堂,顾父在门外远远看着。
见夫子安排好顾聪的位置后,放下心来,转身就回了顾家村。
顾聪坐在座位上,心里满是好奇,清澈的眼睛咕噜噜的打量着四周。
这间学堂并不大,里面摆着七八张桌子,此时已经坐满了。
看起来都是些和顾聪年龄差不多大的孩子。
这个年纪的小孩正是好奇心最旺盛的时候,只见顾聪后面的一个小男孩,用毛笔戳了戳他,“你是新来的吗?你叫什么名字呀,我叫黄烨。”
顾聪毕竟是刚来,拘谨的不知如何是好,有心想要回答,又怕惹了夫子不快。
李夫子敲了敲面前的桌案,“不要喧闹,今天新入学了一人,来,让大家认识一下你。”
顾聪站起身来,“你…你们好,我,我叫顾聪,是顾家村的,我…我四岁了。”
磕磕绊绊的说完,他紧张的看着夫子,不知道自己说的对不对。夫子微笑的看着他,示意他坐下。
“好了,以后你们都是同窗了,要互敬互爱,互帮互助!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三字经》。大家先来背诵一段,顾聪,你且先听着。”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朗朗的读书声远远地传了出去。
另一边,顾宏匆匆的赶了回来。
进屋后,先是灌了满满一大碗水,抹了把嘴,这才和顾奶奶他们说起话来。
“娘,惠儿,聪儿已经入学了,我看那夫子人不错,你们且放宽心。就是…”顾宏挠了挠头。
“有啥就说,吞吞吐吐,像个女人似的。”顾奶奶刚舒展的眉头又皱了起来。
赵惠儿也紧紧盯着顾家老二,心里担忧不已。
顾宏继续说道,“学堂是辰时入学,申时就下学了,早上好说,就是这下学的时辰有些早,我怕耽误地里的活计。夫子倒是说可以住宿,我又觉得聪儿年纪太小,不放心。”
顾奶奶骂道,“我当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这就难住你了?”
“不让聪儿住下是对的,他年纪太小,在那外面,谁会放心?下学的事,家里这好几个人都可以去接,哪里就要你烦恼了…”
说完就开始安排,“惠儿,你和雅雅,小然,你们三个轮流去。最近地里的活也差不多了,过段时日,老二也能轮换着来。”
麻利的决定好,顾奶奶接着说,“小聪上学是大事,家里的这些活,咱们几个就忙碌些,今儿下午,就惠儿先去吧?你可知道地方?”
顾宏听着顾奶奶的安排,放下心来,“私塾就在镇子北边,很好找的,一个大院子,门口有两颗柏树。”
其他几人点点头,把地方默默记在心里。
顾然犹豫了一会,突然开口,“奶,要不咱家买头牛吧,能帮着耕地,还能套个牛车,节约不少时间。”
“你这败家丫头,钱还没捂热呢,就想着怎么花了?一头牛可贵着呢。”顾奶奶连连摇头。
她还想再努力一下,“奶,耕地不光咱家能用,村里人也能用呀,谁家借用,也能收些铜板。而且去镇里接弟弟,捎些人来回,也是铜板啊。”
顾奶奶听了这话,倒是也有些动心,但是买牛这种大事,肯定得等顾爷爷回来一起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