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大唐:家母武则天,我重新投胎来得及吗?
  4. 第81章 议功
设置

第81章 议功(1 / 1)


崔必安久在李旦身边,知道李旦的心思,向崔智聅使了个眼色.

崔智聅这才知道,不要功劳,李旦是有意为之。

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崔智聅对李旦已经有了很深的了解,知道李旦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既然不愿意要功劳,自然有他的道理。

“既然如此,有了王爷的一锤定音,功劳之事,我便按照王爷的意思重新拟定,在上报朝廷...”崔智聅主动说道。

这一群将领之中,李旦身为亲王和都督,地位最高,但是起草文书这样的事情当然不能让他来操心,况且他还把自己置身事外。

除了李旦,论地位和资历,就属崔智聅最高。朔州和夏州的主帅尽失,崔智聅虽然不是主帅,但是暂时的署理主帅,所以向朝廷报捷的事情就由崔智聅来做。

“那就交由崔将军费心了...”李旦对着崔智聅微微一笑,算是感谢崔智聅对自己的理解与支持。

既然崔智聅都没有异议了,其他人就更没有意见了,毕竟李旦把主要的功劳让了出来,所有人都能多分一些功劳,岂有反对的道理。

于是乎,整个唐军大营一时间其乐融融,将领们也都感念李旦的恩情。

崔智聅写完之后便交给了李旦过目。

李旦看后,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捷报基本上是按照李旦的意思来写的,主要功劳归功于崔智聅、王孝杰、唐休璟、骆宾王、陈子昂、安金藏…

其他将领也都有杀敌之功,唯独令李旦意外的是,崔智聅单独提及了崔必安的传信之功。

崔智聅倒也没有夸张,崔必安确是传信,还亲自指导了朔州军投掷炸弹,又与父亲崔智聅一起上阵杀敌,按道理来说,也应该单独为其请功。

崔智聅心里也明白,崔必安是李旦的卫队队正,若不是因为与自己的父子关系,特意让他给自己传信,崔必安定是跟着李旦去伏击阿史那骨笃禄和元珍,而下谷去割下阿史那骨笃禄和元珍首级的人中必然也有崔必安。

所以,崔智聅便将崔必安的功劳单独写了出来。

崔智聅爱子情深,不忍自己儿子的功劳被埋没。

李旦之所以没有提及崔必安,是因为他打算提携崔必安在王府之中做属官。若是上报到了朝廷,朝廷有可能将其安排到其他地方任职。

李旦将捷报递给了崔必安,笑着问道:“倒是我考虑不周了,你是豫王府的侍卫,我本打算将你擢升为豫王亲事校尉,所以没有为你请功。崔将军爱子心切,现在给你请功,若是朝廷启用你,你就要离开我身边,所以这个选择交给你...”

豫王府的亲事校尉掌管李旦的守卫之事,陪同李旦从事,是李旦的绝对心腹。

若是以往,崔必安定会选择回归军队,上阵杀敌,但是这段时间跟着李旦,已经被李旦的魅力所折服,不等李旦说完便跟崔智聅要来一支笔,将请功簿上自己的姓名划去。

“我愿追随在王爷身旁...”崔必安斩钉截铁的说道。

李旦会心一笑,十分开心。

崔必安武功高强,又为人正直忠诚,李旦身旁需要这样的人才。

请功之事议定,夏州军还上书一道为王方翼求情,并将王方翼被抓之时依然不忘劝喻夏州兵出击突厥,为国尽忠的事迹一并上奏。

...

洛阳,太初宫武成殿内,朔州大捷的捷报此时还没有传到,武则天召集了诸位宰辅研究着前线战况。

突厥人始终是大唐北部的巨大祸害,程务挺被杀,仓促之间谁去朔州主持军事?

武则天看着阶下的一群宰相,多是一些愁楚的面孔。

裴炎被杀,刘景先、郭待举等人被贬黜,朝中宰相去了大半,所以武则天又提拔了一批新的宰相。

这些宰辅都是武则天深思熟虑后选择的,能力不是第一,忠诚才是。

于是春官尚书武承嗣、秋官尚书裴居道、天官尚书韦待价、左肃政台御史大夫骞味道、右肃政台御史大夫韦思谦、右史大夫沈君谅等人擢升为同凤阁鸾台三品,几人全部拜相。

而最重要的首席宰相不是别人,正是负责审理裴炎谋反案的主审官左肃政台御史大夫骞味道,武则天任命其为凤阁内史兼首席宰相。

武则天之所以选择骞味道为首席宰相,首先是因为是武则天看中了他在审理裴炎谋反案时的尽心尽力。

当然这个尽心尽力是为了武则天。

再者便是骞味道年纪已高,且为官多年并没有显赫的政绩,身后也没有太高的门第,可以说又老又平庸。

但是巧了,骞味道的资历足够老。

如此一来,骞味道的资历可以压住悠悠众人之口,不会给外界口实,但是他的能力和身份在政事堂却只能靠边站,如此一来,政事堂真正的话语权就变成了武承嗣,武承嗣代表的自然是武则天。

武则天想的倒是完美,但是她显然低估了大唐政事的繁杂。

内部要清理李敬业谋反余孽,外部则要同时对付突厥和吐蕃,还要兼顾民生...

这几个的能力加在一起都比不上一个裴炎。

“突厥一直袭扰边境,谁来领兵抗击突厥合适?”武则天问道。

众人心知肚明,大唐名将凋零,仅有的几个也被武则天非囚即杀。

仅剩下的几个名将之中,能抵御突厥的也就只有黑齿常之、张虔勖。

但是黑齿常之驻守河源,以防吐蕃,不敢轻易调动,不然吐蕃再来进犯,那就顾头不顾腚了。

而张虔勖现在领着羽林军,拱卫洛阳,值此内忧外患的时刻,武则天也不敢轻易使用他。

两人不能用,其他将军之中,名气最盛的当数刚平了李敬业叛乱的李孝逸,现在已被封为镇军大将军、左豹韬卫大将军,进爵吴国公。

还有左威卫将军王杲、左监门卫将军令狐智通、右金吾卫将军杨玄俭、右千牛卫将军郭齐宗、左鹰扬将军裴绍业,以及被调回洛阳再次担任左金吾将军的丘神積,还有右武卫将军武三思等...

不是在外驻守,就是难当大任,特别是右武卫将军武三思,更是没有任何领军打仗的能力。

若是举荐不慎,还得跟着受连带责任,所以众宰辅一时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纷纷选择了沉默。

正当大家默不作声之际,武承嗣却开了口:“臣举荐一人,可担此大任...”

“谁?”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