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今天,让我们一起缅怀毛泽东!
1949年,开国大典
1952年,毛泽东视察黄河时在河南邙山留影。
1954年,毛主席在北京郊区农村。
毛泽东的一生,无论是求学还是革命,即使最艰难、最艰苦、最黑暗的时期,在面临枪林弹雨的生死考验危急关口,他都能够自信豪迈,绝无消沉、绝无萎靡。这种强大的精神状态,为他的人生提供了无穷动力!
毛泽东的一生,既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仰天长问,又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浩然正气。
17岁那年,他离开韶山外出求学,改写了一首气势非凡的诗作:“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从中,我们亦不难看出少年毛泽东的抱负和胸襟。
在第一师范学习期间,毛泽东学习非常刻苦,每天早晨提前起床,进行身体锻炼,朗读自习。他有时到后山的“君子亭”去看书,有时也有意识地到喧闹嘈杂的南门口去看书,专心致志,旁若无人。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925年晚秋,32岁的毛泽东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用一首《沁园春·长沙》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毛泽东所在的时代是怎样一个时代?
“幢幢华裔,将即为奴;寂寂江山,日变其色”。不堪回首,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到鸦片战争之后一步步陷入任人宰割、民不聊生的境地。
毛泽东生活在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无数同胞被侵略者屠戮,无数个家庭分崩离析的动荡时代。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无数仁人志士寻求救国图存之道,渴求刺破黑暗的真理之光。
“落后就要挨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毛泽东在与错误思想路线的一次次斗争中,带领革命队伍从一次次危急关头走了出来。
他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作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这实际上正是实事求是的辩证法真理。
近代中国积弱积贫,由于没有强大的国防,成了任人撕咬的肥肉。要使新中国成为谁也啃不动的硬核桃,真正站得住、不受人欺负,就要有尖端武器。
毛泽东在1958年6月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原子弹,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我们就搞一点。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10年工夫是完全可能的。”
后来,新中国正是有了“两弹一星”,我们才能不受别人的“核威慑”,中国人的腰杆子才是硬的!
毛泽东留给我们的大国重器,除了原子弹,还有核潜艇。
毛泽东曾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于国而言,这个世界没有救世主,只有国家强大了,军队强大了,我们才能屹立世界东方;
于个人而言,每个人只有更加奋发有为,更加努力,才能作出更大的贡献。
1955年,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致开幕词。
1959年,毛主席与首都军民一起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
那年,中央警卫局在清理毛泽东同志的遗物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小柜子,里面装的是毛泽东亲手珍藏的毛岸英的几件衣物,有衬衣、袜子、毛巾和一顶军帽。
这些物品不是身边的工作人员收拾的,他们甚至看都没有看到过。
从毛岸英牺牲到毛主席逝世隔了26年,他是在怎样的悲痛和寂寞中把儿子的这些衣物珍藏在身边的?
历史总是有太多令人心碎的巧合。当毛泽东悄悄藏起对儿子的思念时,他不知道的是几十年前,他的妻子杨开慧,也把对丈夫的牵挂,藏在了老家房子的砖缝里。
在毛泽东1927年告别妻子之后,由于书信不通,独自抚养3个孩子的杨开慧,把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写成文字:“……兹人不得见,惆怅无已时。心怀长郁郁,何日复重逢。”
1959年,毛泽东终于回到故乡。在失去了妻子杨开慧、大弟毛泽民、二弟毛泽覃、堂妹毛泽建、长子毛岸英、侄儿毛楚雄的故乡,他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诗篇《到韶山》:“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1959年,毛主席在故乡韶山。
1960年,毛主席在视察途中。
1961年,毛主席在庐山。
今天,让我们一起重温毛泽东一个个难忘瞬间
毛泽东是伟大的军事家,作战上从来不拘一格,一切以敌我双方实际出发,他精辟的军事思想和指挥艺术创造出战争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