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大唐:青衣宰相
  4. 第74章大儒之位
设置

第74章大儒之位(1 / 1)


六月十五,醉仙居的门口。人群涌动,各方大儒陆续参加黄巢的自证,在这群人之中有一人最为特殊。

李渊,这位大唐的开国皇帝居然也亲临了现场。

虽然大唐人,普遍认为唐太宗才是开国皇帝,毕竟整个大唐江山有一半是李世民打下来的,现在逐渐有盛世的苗头。

也正因为李世民知道自己的名望已经足够多,足够高了,这才能把自己的老爹邀请出来。

就算自己老爹有心,想要在做自己的这个位置,也是有心无力,整个朝中的老一派除了裴寂以外,几乎该降职的降职,该遣散的遣散。

这次出宫的李渊,看到了长安许许的生气,或许明白了什么?坐在高位之上,一言不发。虽然无法原谅李世民,但心里非常清楚,自己已经一把年纪了,就算重新坐回了皇位,又有几年皇位好当?

李渊和李世民之间就是缺一个解释,解玄武门之变的结,黄巢的白鹿书院,让李世民看到了这玄武门的结束。

李世民与李渊平坐在最上面,二人皆是看着下面。

大厅之中便是各方大儒,学子是没有资格进入醉仙居,只有非常有名望的天才或者是关门弟子才能进入,一般的学子只能在醉仙居的门口,等着他人的通报得知里面的消息。

黄巢坐在堂口中间,一身青衣儒袍,我等着各方问题,只要把各方的提出来的问题解决,那就可以自证为大儒。

最开始是由国子监的孔颖达问:“伯安,我这个问题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我问你何为中庸之道!”

黄巢盘腿而坐,不喜不悲,不躁不怒,依旧紧闭双眼,开口答道:“中是不走极端,庸就是不唱高调,孔子有言,过犹不及就是说一件事情做过了头,就都等于没有做到,弄不好还会更糟糕!”

孔颖达点点头,算是默认了这个模棱两可的答案,于是又问:“那要如何才能做到中庸之道呢?”

“不缺位,不越位,不过头,不掉队,凡事恰到好处就是中庸之道,孔子曾有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颖达长叹一口气,好像明悟了一些东西:“不错,那你如何理解以德报怨?”

“以德报怨做不到,以怨抱怨也不能提倡,但孔子提出过8个字以直抱怨,以德报德。”

这句话直接戳到了孔颖达的心坎上,于是乎孔颖达的双手一拍“好!大善”

王通在众人的注视下,提出了一个当代所有人都想知道的答案:“那人性是本善,还是本恶”

黄巢稍微顿了一下,随后缓缓开口:“孟子所讲人性向善,不是人性本善,荀子强调人性有恶,而不是人性本恶,学生主张性本无性,人本无人。”(人性本恶的是韩非主张的,不是荀子主张)

不等王通继续开口追问,坐在李世民旁边的李渊却突然开口:“礼重要还是法重要”

黄巢的目光看向楼上,稍微思考了一会儿,便答道:“这天下总共分为四礼,先有君权,后有礼仪,带有法度,而后才是刑罚”

李渊被黄巢这新颖想法镇住了,随后又开口继续追问:“那你如何解释你的天下四礼?”

“君王教化管理百姓学会礼仪,有些人无法管教和教化,只能用法度来威胁和恐吓,若是法度也不听,那只好用刑法。”

全场皆是议论了,一会儿都找不出任何的毛病和问题,于是大儒的思想三问回答完毕,众人皆是惊诧于黄巢的思想高度,还未等反应过来。

就被再接下来的诗词歌赋震的稀哩哗啦,黄巢剽窃了后世的诗词,并且陆续挂在醉仙居的各处。

每一道师挂上都会引来一阵阵的欢呼和狂热

“我本以为自己已经很博学了,未曾想还有伯安君这种神仙人物……”

“不错不错,这首诗写的好呀!”

“不对,是这首诗写得更好”

“老夫更喜欢这首诗”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