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只戒严了一天,确保不会再发生地动后,第二天就恢复了正常。
再加上府衙出了公告,城里的百姓们也不再急着想往外跑了,几天后,街上已经大体恢复了秩序。
但民间对这次地动却平白多出了很多传闻。
有人说这是上天降下的警示,惩罚那些有罪之后,更有人说,是因为当今皇上得位不正,天上诸神对皇上不满,所以才会发生大地动。
府学里,学子们也正在讨论这件事。
“我叔父在府衙当官,我问过了,这次的地动中心不在我们广宁府。”
“那在哪里啊?”
“这个……还没有查到,现在不知道消息。”
“这次真是吓人,当时我刚好准备起床温书,还好在一本游记里见过有写地动,反应过来后马上跑出门了。”
“好哇你,我就说你晚上肯定偷偷看书了,又想比过我是不是!”
……
赵之晖在一旁看书,并没有加入讨论。
温景玉见状有些奇怪:“之晖兄,你怎么了?”
府城解封后第二天,温景玉告了半天假,不知去了哪里,回来后就不再抄书了,也有了闲心听大家的闲聊。
赵之晖回过神,摇摇头没有多说什么,他只是在想自己的文章有没有顺利到达石老手上。
府学的学子没有见过大地震,这次又有惊无险,是没有办法想象到真正的地震中心有多严重的,所以说起来的话语才会这么轻松。
但赵之晖是见过的。
前世网络发达,很多地震后救灾的情景都会放出来,而且赵之晖曾经跟随医院参与过震后的救援,见识过那样惨烈的场景后,实在没有心情和其他学子一起谈笑。
石老收到了吗?当然收到了。
中年男子与石老汇合后,第一时间就把文章递给了石老。
“好!写得真好,老夫没有看错人啊!”
石老很欣慰,他知道赵之晖可能才学不够,但办实事的能力却要远胜那些世家子,没想到他还是突破了自己对他的估算。
中年男子,也就是戴远,躬身道贺:“恭喜老爷,喜得良徒!”
石老把文章包好,重新递给他:“把这篇文章,快马加鞭送去京城!”
戴远正要接下,石老又收了回去:“等等,我再写一封信。”
他这朝也是要赶往京城的,但毕竟石老年纪大了,走的不快,没想到得了这么一篇文章,那他晚些时候再去,甚至不去都是可以的。
只是要想顺利递上去,还得他手书一封才行。
京城,养心殿。
大殿上一片狼藉,官窑烧制的精美瓷器碎了一地。
中间跪着一名黑衣男子,他低着头不敢说话,旁边还跪着一圈的太监和宫女在瑟瑟发抖,人人自危,没人敢在这个时候发出声响。
大太监永平从门外进来,目不斜视,双手呈上一沓宣纸样的东西和一封书信,靠近年轻的帝王耳边说了一句话。
皇上盛怒的表情有所缓解,迫不及待的拆开书信。
等看完后,又看向御桌上的纸张。
这个赵之晖所述所言确实有道理,有部分措施是朝廷本就在用的,只是没有这么全面,甚至连灾后重建工作都有提到一二。
皇上暗自点头,吩咐永平道:“把这篇文章先送去内阁,给三位大人过目,若是有什么切实可行的措施,不用再来禀报,尽快给忠勇公送去!”
永平恭敬的应下:“是,陛下。”
等永平走后,大殿再次陷入寂静。
堂下那人直挺着腰,跪伏的姿势一点未变。
皇上余怒未消,语气冰冷:“查清楚谣言的源头,格杀勿论!”
“是!”
得位不正,天降灾祸?哼!要是让他知道是谁干的,绝不让他好过!
—
又是府学下学时,石老离开后,府学排了一位新的门房,赵之晖也不用过去藏书楼了。
一连几日下学后除了去书肆看看,他都会按时回家。
正往山下走,正巧遇到了李兆坤,两人便一起相约作伴。
“赵兄,我听说藏书楼那老人家有事回家了,现下你不用过去帮忙了?”
“是,石老有事暂时离开了。”
“这样也好,过段时间就要岁考了,正巧有更多的时间温书。”
“等赵兄等了前二十名,一样可以去藏书楼借书来看。”
李兆坤说着还偷偷瞥了赵之晖两眼,见他没有拒绝的,想来应该是对岁考十分有信心。
有点被打击到,李兆坤转移了话题:“赵兄,你看邸报了吗?听说这次地动中心在我们隔壁的狄平府。”
赵之晖停下脚步,今天的邸报他还没来得及看:“狄平府?”
“对,与狄平府最近的就是我们府城的南江县,听说因为这次地动,南江直接断流了,不知道多少百姓被压在了房屋地下。”
“也不知道朝廷这次派来赈灾的是哪位官员。”
李兆坤话音未落,街上突然出现喧哗。
“忠勇公来了,大将军来了!”
“什么,大将军!哪里,在哪里?”
“啊!真的是大将军,天呐!没想到老夫有生之年还能再见大将军一面!”
临近码头的街口处,突然出现了一列长长的队伍,最前头骑着高头大马身姿挺拔的男子已须发皆白,下巴上留着络腮胡,双目炯炯有神,整个人的精气神和他的白发一点不符。
周围的百姓一见这人便直接跪下了,那人高声大喝:“诸位请起,老朽只是临时路过,马上要前往狄平赈灾,改日再叙!”
赵之晖和李兆坤随大流跪下,又随大流站起,李兆坤脸上难掩激动的神色。
“没想到来的竟是大将军!”
赵之晖还望着那位将军的背影,有些疑惑,他没听说过这位大将军,只是觉得那人的眉眼有些熟悉,但一时间又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
李兆坤见赵之晖没反应,这才回过神,赵兄今年才来的府城,没听说过大将军的名号实属正常。
“大将军原名夏振同,是我们广宁府人,几十年前边关并不像现在这般平静,时常发生摩擦,有一次差点就要失守了。”
“多亏了大将军力挽狂澜,此后更是屡战屡胜,打得领国不敢再犯!后来边关安宁后,大将军被召回京城,又被封为了一等忠勇公,是我们整个广宁府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