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肯定不行,下次你还是戴个护膝吧”
魏翊然并没有因为对方有些不爽而怯下阵来,说起护膝时还不忘挑了下眉。
“谁戴护膝”
杨一骁显然不是那种乖乖听话之人,这不已是一脸不屑。
“我啊,我戴护膝,我连去溜冰场滑个冰都戴护膝,年纪大了惜命啊”
“哥那你多注意一下骨骼,毕竟比我大”
杨一骁初见魏翊然时,都没想到眼前这个少年感满满的男生竟然已经比自己大上好几年。他平日里遇上前辈也很少管谁叫哥,自从和魏翊然搭档后,竟不由自主地叫过几次。
“我看过你舞台,经常用跪滑,对膝盖不好,哦就那个”
魏翊然先是盯着对方脚上的伤,后想起曾经刷到过他的视频,还不忘比划一下动作。
“不止那个,还有很多。我solo跳freestyle就喜欢用膝盖”
“哈哈当然亚洲舞王嘛”
“屁,不是我”
杨一骁自夸起来依旧是酷得嘴角都不带一丝上扬,但当魏翊然吹彩虹屁时,他虽嘴上否认,但心里却乐得起劲。
跳舞多年,新伤旧伤难以避免,可魏翊然却是第一个劝他戴护膝的朋友,还是一个相识不过十日的朋友。
经过了半晌采茶,一行人也从外转场到了一间小作坊。与曹原鑫他们去的制饼坊不同的是,这里没有工序机器和造台,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古朴典雅的装饰。
在室内中央坐着一位身着棉麻旗袍的女子,竟用茶勺画笔,在松软的茶汤泡沫上作画。
一行人带着节目镜头默默凑近,却不敢生出丝毫声音,害怕惊扰了作画之人。
就这般寂静了将近两三分钟,一幅精致的古画跃然茶上,女子这才缓缓抬眸与众人问好。
在座不少人知道咖啡拉花,但将咖啡换成茶的手艺却都是第一次见。经介绍后方知,这是中国传统的“点茶”手艺。
焚香、点茶、挂画、插花乃古时候的四般闲事,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极致美学。
话说唐朝喜古典主义的煎茶,宋朝喜浪漫主义的点茶,而明清则爱自然主义的泡茶。
宋代盛行的喝茶方式是点茶——首先将热水倒在细密的茶粉上,调成糊状,然后慢慢加入更多热水,用茶筅不断击打,直到出现厚厚的泡沫。
而这种加入热水的动作被称为“点”,“点茶”因此得名,并在2019年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点茶的要领在于练习手腕和手臂的协调性。一盏茶大约要击打180-200下,水与茶才会完全融合并出现泡沫。”
这位讲说的女子正是这门手艺的传承人,在过去六年的时间里,她使用茶粉和茶勺,在茶汤上勾勒了近200幅古画。
宋人对于好茶的标准,是从外观上看,要洁白细腻,越好的茶越白,泡沫则越持久。
因为热爱,她曾用多种茶叶磨成的粉分别做试验,比如绿茶、红茶,但最后她选用了白茶。
“白茶是一种长时间浅层发酵的茶,比较甘甜,打出来的泡沫又白又细。这是最接近宋人描述的茶汤效果的。”
茶沫鲜白类似纸张,而茶膏则像墨水。在国画里,毛笔在纸上作画是“软碰硬”,但用茶勺在松软的茶汤泡沫上作画则是“硬碰软”。
一般来说,从开始点茶到画作完成,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最佳。创作的理想条件是茶叶温度在40摄氏度左右,也就是刚好可以入口时。
然而,茶汤上的画面最多只能维持1小时。这与咖啡拉花一般,本就注定了是一门短暂的艺术。
“对茶进行艺术加工,能让人们有更强的仪式感,增加品饮的趣味。”
在节目组一行人来之前,这位点茶大师就已然掐准了时间,为他们每人做好了一杯点茶。
图案虽不繁复,但却精美多样:有山水、梅花、兰花、幼兔,还有淡雅的书法字。
一行六人纷纷惋惜没将手机随身带上,留住这短暂却珍贵的艺术。好在节目组事先考虑周全,已悄悄地将众人的手机集好带至现场。
若说其余人仅是慨叹称赞,而其中两人却别有一番情怀。
彭岱霖本就是爱茶之人,平日剧组收工下班后,最爱的便是回酒店喝喝茶、发发呆。
别看他平日在组里熟人面前是一副活泼爱闹的模样,但独处时却又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种感觉。
故而虽年纪轻轻,总不免被同事和粉丝说成是老干部。
也曾有人在直播时问过他,近年几乎无缝衔接地进剧组,应当赚的不少,却又不见他有什么旅行或购物之类的喜好,那赚这么多都用来干嘛呢。
他当时的回答是——为了喝更好的茶、发更舒服的呆。
而另外一人便是魏翊然,作为一名设计师,他自小便接触绘画。但都是素描写实居多,水墨国画并非他所擅长。
然艺术相连相通,这种追求美的感觉于魏翊然而言很能共情。故而,当一行人细细品尝后,他是第一个应着说想亲手试试点茶的。
点茶大师事先也准备了几幅易于上手的茶画供大伙挑选自己心仪的,若仍觉得困难,也可简单地点上一个“茶”字,亦是颇有韵味。
魏翊然细细看过每张参考图后,并未选择其中任何,而是微微眺望了一下窗外,顿然起笔。
男生早在军旅基地同住一室之时就知道翊然画工很好,虽然旅行专用的绘图ipad被统一收了去,但他还随身带着画册和铅笔。
上面留有几幅日常的画作,可见绘画并不仅仅是他的工作,更是他的爱好。
魏翊然不太习惯柔软的笔锋,故而画得有些小心翼翼。虽说点茶宜快,但他却并不会因此着急。
青绿的着色流转于白色的茶沫之上,虽仅是几笔,就已然让众人看出他在画竹。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是魏翊然很喜欢的一首诗。
茶中的竹枝虽偏于一侧,但却节节有力,枝叶参差交错,竟还很妙地构成一个“竹”字。就连点茶大师都忍不住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