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魏国经历伪厉之乱、齐国平定鲁地青州内乱、楚国镇压了吴越梁联军叛乱后,加上之前河东激战,各国元气大伤,都需要整备力量。这期间各国在边境摩擦不断,但都没有再发生大的战事。
魏国在赵甫、裴准、路朝宣三人的主持下进行了屯田屯粮,路朝宣又在蜀中和临阳河修筑了大渠,魏国风调雨顺,粮食等物资充足。由于魏国会给无地的百姓提供耕地或者征集其参加道路、水渠工程建设,百姓的生活得到了一定程度地保障,几乎每天都有楚齐燕三国的百姓冒着被以通敌罪判死刑的风险逃到魏国。李存邺和李存嗣则着手整备了魏国的军队。河东、蓟北、西凉三军合并,统称河东军。李存邺的理由是改为河东军才能不忘魏国世代出河东并诸国的夙愿,但实际上整个魏国的军队都被牢牢地控制在了李存邺手中。
同时,李存邺、赵甫在地方和大梁相互配合,逐渐架空了许协。到现在楚齐燕三国来使都要先去拜谒李存邺再去王城见许协。
楚国,叶靖宣一直都赋闲在家。屈子忆、韩子斐艰难地推行着变法。叶靖宣被逐出权力中心后,两人的变法只能在陈郢附近城邑推行,很难在吴越梁旧地以及南方诸夷之间推行。同时屈子忆又尽力地想要拔出李存靖在楚国经营的谍网。而最大的阻力其实就在陈郢。稍微支持变法的老楚王一年前殡天,新继位的楚王是李妃的儿子,也就是李元的外甥,现在李妃和李元姐弟两人控制了大半个陈郢朝堂,李元每天带着楚王寻欢作乐,导致楚王不理朝政,屈子忆不少和变法有关的奏疏都被李元扣下。
齐国,两年前的战乱伤到了齐国的根本,齐国每年都要往楚国输送大量粮食,同时也要向魏国上供,防止魏国因为自己给楚国输运粮草而出兵讨伐自己。巨大的经济外流导致齐国百姓民不聊生,袁基推行的变法宣告破产。
燕国,燕王沉湎于北伐元戎来扩大土地,导致每年产生的军资甚是庞大,而北伐却没有达到想要的目的,反而一次又一次地与元戎激战导致了自己的损耗不断扩大。临淄学宫的夫子王轶承到燕国后改变了这一现状,试图进行变革,但燕国的国土有限,且土地贫瘠,而王轶承的变法又操之过急,最后适得其反,又耗费了燕国的国力,在经过两年的反复后燕国也呈现出了颓势。
由于百姓不断流入到魏国,楚齐燕三国产生了一定的危机感。在袁基的斡旋下,三国再次达成了同盟,决定西征魏国。这次联军由袁基为主帅,三国各起兵十万西征。
战争的阴云在两年半后再次笼罩在了这片土地上空。
袁基和燕军主帅萧成、楚军主帅孙玄在邯郸商议具体布置。“魏国现在实力空前,大梁处在李存邺的控制下,我们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分兵来伐魏了。这次三国大军必须要集中起来,以雷霆之势快速夺取魏国外围城池,在一个方向突入魏国,形成一个楔子打在魏国的主要关节上。”萧成和孙玄同意了袁基的计划,让袁基继续说。“现在,我们三人是秘密进行的会盟,这个消息知道的人不能多,魏国的二十八宿卫经营多年,不是那么好对付的。萧将军、孙将军,你们二人点齐部署后,先打出联军伐齐的名号,我们在邺城汇合。”
大梁,李存邺收到了李存端李存靖两人传来的情报。齐国给楚国输运的粮食有一部分是劣粮,而同时齐燕边境又发生了规模较大的摩擦,现在楚燕两国联合准备出兵南北夹击齐国。李存邺感到事情不对劲,先后去找了赵甫和裴准两人。两人都拿出了地图,而后在随州城的位置写下了等。
等什么?等战事明朗了再出兵?
李存邺不太明白,但他选择了相信赵甫裴准两人,在随州城周边做好了布置。由耿巡带领的新组建的精锐斥候五千天巧卫每天都不断地在四镇巡视探查。
刚一开始似乎符合李存邺的设想,由于齐国在两年前损失巨大,现在兵力严重不足,虽然齐国将领节节抵抗楚燕两国的进犯。但两国还是逼近了邯郸。但后来楚燕两国的军队运动方向却有些诡异,开始往邢台进发。李存邺以为是两国为了防止魏国干涉,要拿下邢台三镇,封锁魏齐之间的沟通。齐国也在向邢台运动,同时袁坚来到魏国求援。李存邺又一次去询问赵甫和裴准的意见,得到的回复还是一个“等”字。
直到三国两军汇合后,换上了统一大旗。这次三国联军居然打出了大夏旗帜。没错,是大夏,那个由昊天皇帝建立的庞大帝国,在经历了七百年的沉沦后在少帝手中彻底分裂成了大大小小十数个国家,又历经了五百余年的兼并战争才形成了今天的局面。大夏?大夏帝国早在三百年前就被齐国给吞并了。谁知道今日三国又打出了大夏的旗帜。
而三国讨伐魏国真正的理由是魏国鼓动三国百姓到魏国去,导致大量百姓叛国。
而后三十万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下了邺城,袁基亲手在邺城城头换上了齐国大旗,邺城在河东激战的三年后再次回归了齐国。
而后大军继续西进,包围了武义关。李存邺明白了赵甫和裴准让自己等什么,准备立刻出兵击退联军。但赵甫和裴准又先后给李存邺去信,让李存邺在随州城下等。李存邺终于明白了两人在让自己等什么。
张光寺在河东激战后脱离了崔浩集团,继续在河东担任四镇节制。三年前,齐国十三万大军在短短几个月内就拿下了四镇。今天,张光寺看着武义关外的三十万联军,望不到边的连营和望不到边的旗帜让他感到窒息和绝望,难道自己要再一次丢掉四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