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禀殿下,其一,自然是为骅县百姓提供生计了。因地制宜,其意思是根据不同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妥善办法。
以骅县为例,虽然是西南方入京的必经之地,可是此处多山,地瘠民贫,所以不仅本身存在缺陷,而且受外在环境影响巨大,譬如干旱,虫害等等。
因此本身便不具备种植耕作方面的优势。
若是凭借巨大的盐矿,熬煮食盐出售,一来产出恒定,生计有了着落,自然能稳定民心。
二来,骅县地处西南的入口,距离青州路途遥远,本身就缺乏食盐,若是骅县能供给,不仅节约了运输成本,让更多的百姓吃上咸盐,而且大大缓解了盐务上的压力。
最重要的是,盐乃是必不可缺之物,可是据在下所知,骅县以西,普通人家却饱受缺盐之苦,以至于浑身无力,身体浮肿,无力劳作。
若能提供更多的食盐,不仅可以增加岁入,而且还能让百姓更加归心。”
百合看着这位三殿下似乎是在沉思的样子,不疾不徐的问道:
“骅县的这种与官营的却是有不同,殿下且看着两种盐巴,会选择哪一种?”
三皇子挑了挑眉,自然将目光转向了最先拿出的那一包洁白晶莹的颗粒状盐粒。
看着三皇子的动作,百合继续道:
“所有人都希望有更好的食物和用具,因为有需要,所以会不断的进行改进,比如兵器,越来越坚韧,越来越锋利。
因为我们与敌人,亦或是胡人相比,本就不占有优势,若是兵器盔甲再不及他人,那么自然无法保家卫国。
但是这盐巴,几百年来都改变不大,缘何,自然是因为它既是必须之物,又没有迫切的需求。
所以一直是又苦又涩,连带饭食都带上了同样的味道。但是出现了一种更好,价格略贵一些的盐巴,会选择哪一种已经是显而易见的。”
听到这里,三皇子突然问道:“可是盐务已然自成体系,一旦有个闪失,那么对于国朝影响更大,毕竟这些年多仰赖齐鲁之地的盐巴。”
对于统治阶层来说,国家稳定是第一位的,任何痛下决心的改革,都是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了。
因此对于三皇子话语中所关心的“稳定”问题,百合早就有所考虑。
“殿下,齐鲁之地海水晒盐之法固然是稳妥,可是内地各处仍旧受缺盐之苦。
若骅县之事可行,便可以此法同样施为,虽然工序更为复杂,不过价格也可微微上调,如此既不会过度冲击原本的盐务,也能解决些缺盐之苦,国库亦能增加收益。
一举三得,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百合笑得是温良恭俭让,只是三皇子却从中想到了更多。
“可是改变虽小,仍旧会有动荡产生,如今天下本就不稳,自然该当以稳定为主,缘何要如此行事?”
三皇子终于问到了心中最关心的话题,那就是维护文氏的统治。
百合不慌不忙的说道:“殿下,自春秋战国起,国民便分为四等,士农工商。殿下觉得何以如此排列?”
三皇子此时已经将百合的年纪和性别忽视了,完全当做了一个同等智慧的人,对于她的提问,思考之后回答道:
“自然是为了巩固统治,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商人不事生产,却能聚敛财富,若是存有二心,以利驱之,危害尤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