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你明天时间可以吧?”
李兰兰刚和黄燕敏从教室出来,就看到了在教室外徘徊的刘爱党。
李兰兰这才想起来,自己答应了和刘爱国去看他妈妈组织的点心作坊。
“没问题。”
“那明天八点我和我哥在宿舍楼下等你。”
刘爱党和李兰兰约定好时间,又冲黄燕敏点了点头就走了。
“你明天要去干啥啊?”黄燕敏好奇的问,本来她还想约着李兰兰周末去吃烤鸭呢。
“我朋友家里有些事,想找我去帮个忙。”
李兰兰说的比较含糊,不是她诚心瞒着黄燕敏,是不清楚现在学校的政策允不允许学生在外兼职。
“你那个朋友是京城的呀?”
“是啊,怎么啦?”难道这时候京城户口都很值钱了?
“他是京城的,岂不是很了解这边的好吃的,还有古建筑,我们可以约着他一起逛京城,既能吃到美食,又能完成课业。”
他们近代建筑史老师留了作业,让他们自己观察京城的建筑,并结合现学的知识,对该建筑进行全面分析。
这项任务对于刚上了两周课的建筑系新生来说,还是很有难度的,所以老师说这门作业可以一直到学期末再提交。
“带上他哪有咱俩人逛的自在啊。”
李兰兰并不赞成黄燕敏的提议,自在不自在的不说,一周就只有那一天多的休息时间,自己怎么好意思霸占刘爱党的时间。
“也是,男生都不爱出去逛,每次我爸陪我妈出去逛,回来都要唠叨几句。”
想到自己老爸的黄燕敏,也打消了这个念头。
“燕敏,今天如果有人来找我,你就说我跟刘爱党出去办事了。”
李兰兰主要担心郭思危会来找自己,毕竟上周他说了,要带自己去吃另一个好吃的。
但是现在也没有手机可以联系,所以相见只能靠缘分了。
倒是也可以写信,但是周一约周末的事还可以,周末上午约周末下午,那是不可能的,又不是飞鸽传书。
“哎呀,你就是兰兰吧,欢迎欢迎。”
李兰兰跟着刘爱国兄弟刚走到榆树胡同,就看到一个打扮利落的中年女人迎了上来。
“我想着你们大概就是这个时间过来,就出来看看,没想到正好就碰上了。”
“兰兰,这是我妈,也是榆树街道作坊的厂长,王玉珍同志。”刘爱国为李兰兰介绍。
“阿姨你好。”李兰兰礼貌打招呼。
没想到手被对面的王玉珍一把给拉了过去:“我总听我们家两个儿子提起你,这才是第一次见,小姑娘长的可真水灵。”
李兰兰——
刘爱国、刘爱党兄弟——
谁天天在家提一个女孩子的名字,要说常提起的,刘爱党倒是偶尔会提起郭筱。
“妈,带兰兰进去看看吧。”
刘爱国在一边打断了刘妈单方面的夸赞。
“对对对,看小姑娘长的水灵,我把正事都给忘了,走,兰兰,去参观参观我们的小厂。”
王玉珍特意加重了“小厂”的发音,颇有一种自嘲的感觉。
所谓的“小厂”其实也不算小,是一栋方方正正的四合院,据说是一个老派资本家的房子,动乱的时候全家出国了,因为房子产权的问题,一直没分给别人住。
这次也是因为街道想要自力更生,解决就业问题,向上边申请了房子的使用权。
这些小道消息都是刘爱党在一边嘀嘀咕咕说给李兰兰听的,刘妈和刘爱国在一边也没组织。
李兰兰也算是这个“小厂”的一员,这些事情早晚会知道,不如让刘爱党提前告诉她。
“这几间屋子是我们的生产作坊,那边的屋子等以后,我们这个小厂变大厂了,扩大规模了再去申请使用。”
王玉珍指着东边的三间屋子一脸指点江山的势头。
李兰兰看了一眼,除了王玉珍指的这几间屋子,其余的房间都挂着锁呢。
进了房间一看,只见三间屋子的布置都是一样的。
进门左、右两边各放一个长条桌,左边的桌子上放着面盆、简易打蛋器等工具,应该是操作台。
右边的桌子上放着几个框,还有架子,应该是晾鸡蛋糕及打包的位置。
正对着门是三个烤炉,看上去比李兰兰他们在牛洼村的烤炉更专业一些。
“这个烤炉看上去很不错啊。”李兰兰夸赞道。
“那必须的,我哥特意找了钢厂的人,帮忙做了内胆,担心保温不够,我们又在外边糊了泥巴。我们试了,这个烤炉的内部温度更加均匀。”
刘爱党得意洋洋的解释,仿佛改造烤炉是他的功劳一般。
“那你们这个烤炉厉害了,产能也会比咱们在牛洼村的高不少呀。”
李兰兰赞叹道,刘爱国不愧是回到了自己的地盘,都能找到钢厂的人定制烤炉了,要知道现在的钢材是十分稀缺的。
“可不是,原来土砖砌的烤炉,预热大概需要十五到二十分钟,现在只需要八分钟左右,烤炉整体温度就达到一百六十度了。”
刘爱国一开口就是各种精准数据,看得出,他没少在这个作坊上花心思。
“幸好有爱国、爱党帮忙,加上兰兰你的点子,不然我们这个作坊就是成立起来,也不知道做什么。”
王玉珍看着自己儿子,满脸自豪的说。
“三间房,九个烤炉的话,应该也能接收十几个人员了吧?”李兰兰估算了下。
“不止,等销量上去了,我打算扩充到三十六个人,让大家上午、下午两班倒。”
提起这个,王玉珍叹了口气。
其实现在一个作坊是不允许用这么多人的,但是他们作坊挂名在街道办名下,又确实是为了接纳街道闲散人员,所以王玉珍特意找上边领到申请的。
随着高考恢复,一些没考上大学的人,也找各种借口回城了,所以他们街道的闲散人员猛地增加不少。
闲散人员多了,事就多了,坏事也就多了。
王玉珍想起来昨天街口陈文和梁老三家的儿子,因为一点小摩擦吵架,甚至差点打起来的事 。
真的都是闲闹的,如果有工作,每天忙的不可开交,那些人哪还有那么多闲工夫闹事。
所以,还是要赶快把作坊办起来,让他们都有事可做,有钱可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