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重生:项羽跨过乌江,逆天改命
  4. 第 61 章 天灾人祸,万民危亡,项羽再次出征。
设置

第 61 章 天灾人祸,万民危亡,项羽再次出征。(1 / 1)


项羽的江南世界,日益繁荣昌盛,一切都是那样美好,平静且生机勃勃。

他向天下世人证明了,不靠搜刮民脂民膏,不压榨百姓。

不靠将百姓必须的生活物品垄断,卖高价。

不实行商鞅的弱民之法,也能让国家富强,百姓安乐。

而江北的民福国,就不太安稳了。

这一年,民福国的北方地区与更北一些的匈奴国,天干少雨,颗粒无收。

而民福国内,沿河沿江的郡县。

却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只不过是种地难一些罢了。

不过好歹还能保住些收成,交了杂税,也不至于饿死。

可那北方地区是颗粒无收啊,老百姓们天天,跪在那富丽堂皇的府衙门口,求那些原本是农民,靠起义成事的官老爷们开恩,赈灾救民。

这些人,现在眼里还哪有百姓疾苦。

他们看到门前跪地祈求的百姓们,心里厌恶不已,若不是指望着这些百姓养活。

恨不能这些人全死光才好呢。

面对百姓们的哀求,这些官老爷们,也只能是克制自己的情绪,向百姓信誓旦旦的表示,一定会想办法,绝不会让他们饿死。

将百姓们,哄骗走了之后,便没有了行动。

他们最多只是将灾情告知朝廷,与上申请,灾民不交粮税罢了,毕竟颗粒无收,想交也交不上去呀。

至于救不救灾民,那就是大王的事了,他们这些不愁吃喝的官老爷们,怎么会去在乎呢。

可是,那受灾的何止是民福国,北方匈奴同样是颗粒无收。

但是,匈奴虽坏,但是对内还是挺讲良心的。

他们在得知国内百姓遭受旱灾之后,便立马派出使节,带着浩浩荡荡的车马,来到民福国“借粮”救民。

民福王周德之,原本是打算将收到的税粮,调拨一些救灾民的,毕竟没有百姓,他们靠谁缴税享乐呢。

可匈奴人说是来借粮,其实与抢粮没有什么两样。

只不过用个借字,给民福王一个面子而已。

来的匈奴使节,他们话里话外都是不给粮,他们国王必然,就会发兵抢粮的意思。

周德之明白,一旦开战,别说粮食了,就连他民福王的项上人头,也难以保全啊。

而不发粮救民,顶多饿死一些百姓,可土地还是他民福王的。

有地就有地税,那他也损失不了太多。

所以,民福王很识趣的,将全国粮库库中的存粮,全部“借”给了匈奴国。

就连储备的军粮,都没敢保留。生怕匈奴使节不满,引来征战。

匈奴使节满载而去时,就连何时归还粮食,都没有提及,民福王也没有敢问。

那匈奴国,靠着民福王借给的粮食,分粮救民,安稳的度过了旱灾。

可是,那些天天翘首以盼的灾民们,将山上的树皮,地里的野草,都吃干净了。

还是没有等来,他们的民福王送来的粮食。

死去的灾民,一开始还有人埋藏,慢慢的,都没有人,有力气埋尸体了。

一时间,民福国内,到处都是光秃秃的荒山,贫瘠的土地,和那随处可见的,饿死的百姓和快饿死的百姓。

而那些手中有些粮食的百姓,原本以为自己可以侥幸逃过此劫,不至于饿死,可以苟且活着。

可是那民福王太大方了,把自己储存的军粮官粮,都全部送给了匈奴人。

此时,他只能再次征粮,毕竟他不可能把自己人饿死呀。

可是,数月前,那些有点收成的百姓,才刚刚交了粮税。

所以,民福王便派人打着赈济灾民的名号。

大肆征粮,丝毫不顾及百姓们的死活。

大灾之年,这粮食就是命啊,老百姓们怎么可能,甘心让官府把粮征走。

于是,纷纷拼死抵抗,一时间,各地民变不断。

可他们终日里省吃省用,生怕撑不到旱灾结束。

早就变成了弱民,还哪里是官府里,那些不愁吃喝,吃的脑满肠肥的鹰犬们的对手。

不顺从的百姓,被暴打一顿之后,不仅粮食还没保住,人还被扣上阻碍救灾的帽子,吊在府衙门口示众。

无奈,百姓们只能任由官府,打着赈济北方灾民的由头。

像土匪一样,将他们仅剩的粮食,全部抢走。

受灾的因天灾而亡,有粮的却因人祸而亡。

侥幸存活的百姓,已看透了周德之的嘴脸,伤透了心。

他们也不再奢望周德之,能够良心发现,救民于水火。

故土难离,可却也不敢再留,百姓们只能趁自己,还有些力气,含泪踏上了逃往江对面的路。

项羽华国的临江之城,一时间,涌入灾民无数。

这些城中的郡守县令,皆是人民推选出来的有德之人。

自然不敢,也不会像周德之的民福国里,那些凭自己起义有功,而为官称霸一方的官老爷一样。

敷衍了事,只顾自己享乐,不把百姓死活放在心上。

百姓们选出来的官员们,自然听从民意了,他们在得知灾民的遭遇后。

很快便在城中组织百姓,城中军士一起,开始施粥救民。

可城中存粮,都是官粮军粮,只是够城中府衙人员,和守城的百名军士所用,远远不够救济上万灾民。

于是,各地府衙,纷纷将求粮救民的奏折,上报到了朝堂之上。

而项羽的都城丹阳内,灾民也是很多。

在得知民福王周德之的所作所为之后,项羽气愤不已,真没有想到。

这周德之如此下作,说的一心为民,结果全是为了自己。

才几个月时间,就如此腐败透顶了。

不仅腐败,还无耻狠毒,完全不把百姓死活放在心上。

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事已至此,就算毁约,冲过江去把周德之给灭了,也难以改变灾情了。

还是先想办法救灾民吧。

项羽收到求粮奏折后,便开始征抗灾粮。

此时,华国百姓由于税赋极低,所以家中存粮很多。

因此,两三天的时间,项羽就在国内征集了几十万斤的粮食。

这下,灾民们可算是饿不死,捡回一条命了。

灾民们见项羽如此爱民,纷纷在华国安家落户,断绝了回到了民福国的想法。

而灾民们在华国安家落户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民福国。

对此,周德之是丝毫没有担忧,人没了,让百姓们生就是了。

只要地够多,那能养活的人就多啊。

可是,从此事之后,百姓们对民福王彻底寒了心。

越来越多的百姓,前往了华国安家立业。

就连一些害怕民福王,反复无常的官兵们,也逃到了华国。

从此,华国凭借着项羽的先进技术,与百姓们的团结协作,走上了富强之路。

而失掉了民心的周德之,众叛亲离,彻底断送自己的江山。

项羽没有毁约过江,但是,匈奴见民福国已经名存实亡,腐败不堪。

于是,便挥兵南下,如摧枯拉朽一般,不费吹灰之力,便一举拿下了民福国。

这也难怪,民福国上下官员腐败透顶,平日里作恶多端,只会欺压百姓。

匈奴一来,那些百姓们,小兵卒们,早就巴不得那些官员将军们,被匈奴杀掉呢。

虽然他们也难逃一劫,可至少出了口恶气啊。

不然,就算他们活活气死,也难以惩治这些无耻之徒呀。

而曾经为了讨好匈奴,为匈奴国抗灾送粮,害死了万千百姓的周德之,终于沦为了匈奴人的俘虏。

无耻小人周德之,被匈奴兵们,拴在马后面,拉着围城游街。

匈奴王还调侃道。

“让这一心为民的民福王,好好的看看他的城池与子民。”

周德之受尽屈辱,却没有为了保全自己的气节自尽。

反而一脸谄媚的,向着匈奴王不断求饶。

“大王,吾愿为您臣子,替您守护这江北天下。

只求大王,能饶臣一命。”

匈奴王看这周德之,如此软弱谄媚,对自己应该构不成什么威胁,而他也就不再决心杀他。

毕竟有这样一个,既能替他管理中原,又不会威胁到他的臣子,也并非一件坏事。

于是,匈奴王便笑道。

“好,那留着你当奴才吧。”

“多谢大王,多谢大王。”

绝处逢生的周德之兴奋不已,对着匈奴王连连跪拜谢恩。

至此,江北之地,彻底沦为了匈奴之地。

项羽原本对于周德之的所作所为,就气愤不已,但是苦于盟约之事。

无法名正言顺的进兵江北。

现如今,周德之竟然让江北之地,被匈奴王夺走了。

他不仅没有拼死抵抗,竟然还做起了匈奴之臣,替匈奴人治理起了中原。

项羽得知这一切之后,气愤不已,这是什么狗东西,满嘴一心为民,大公无私的谎话。

其实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耻小人啊。

不过,倘若这江北之地,不被匈奴占领,那还真没有借口出兵。

项羽本来还有所顾虑,是否冒着失信于人,不守成约的名声,强行进军江北,灭了周德之。

这下好了,既能铲除国贼,又不会脏了名声。

可既然要打,那就索性将匈奴一起收拾了。

不然,怎么对得起,那些死去的华夏百姓。

周德之用百姓们的救命粮,讨好匈奴,害死百姓,固然可恨。

可这匈奴更是元凶。

这匈奴不除,华夏永无宁日。

于是,项羽便兴冲冲的召集军队,再次踏上了漫漫征途。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