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蓝星仙缘传承系统
  4. 第143章 刺史王匡想干大事
设置

第143章 刺史王匡想干大事(1 / 1)


离东昏县城北二三十里处,黄河河堤在逐渐抬高,询问好几波河岸边的县民,得到很一致的回答。荥州、陈留、东昏县黄河河堤,两百多里长度,河堤最高处比地面高两米,通常会高出一米,遇到汛期有决堤的风险。

脑海中闪过黄河决堤的画面,城池和大片土地被淹,农田和庄稼被毁,百姓流离失所。内心很尴尬,司州州治原本在陕州,周折之后,先定洛阳最后确定为陈留,恰好是这段河堤的中部位置,刺史王匡没有提出任何反对建言。

今天闰六月初九,公历八月初,汹涌的黄河水奔流不息,似乎没有发狂的迹象。前楚立国至今400余年,黄河决堤15次,不到30年一次;前魏100年时间,黄河决堤两次,最近一次距今已有三十余年;前晋期间没有出现黄河决堤。

洪水泛滥,多出现于大规模战争之后,原因显而易见,木材消耗和战争破坏力太大。城池多位于河流旁,攻夺城池,火攻、水攻无所不用其极,生态环境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前楚遭遇13次黄河决堤,是战国时期战争带来的后遗症,前中期频繁,后期速度放缓,前魏受益于前楚三百余年的安定,决堤次数大为减少。

隋国若不治理黄河,十年之内大概率黄河出现决堤,不免忧心忡忡。

东昏县北城门外,除正七品县令王敢之外,意外见到司州刺史王匡一行人,于城外道路旁恭候。

“臣司州刺史王匡,恭迎仙师君王!”

“臣叩见仙师君王!”

一行人单膝叩拜,挽住王匡,五十多岁的人,当道叩拜就免了。

“诸位请起!”

“王刺史,何以出现在东昏城?”

“仙师君王定州治于陈留,必定关注黄河河堤,臣巡视黄河,原打算一路前往东明,昨日接到消息,仙师君王将往陈留,索性于东昏城恭候仙师君王驾临。”

汗颜,黄河决堤的情形,朝廷官员们多半都知道一二,水利工程在近古世界是大事,自己却完全忘记。

“道听途说不如实地看看,本王走访完东昏段河堤,正想着询问王刺史,上马车再聊。”

旁边有辆马车,应是王匡代步所用,不由分说拉着王匡上了马车。

“田佐将军目前在何处?”

“回仙师君王,田佐将军在淮阳上蔡县休整兵马,汝阴、淮南两郡已纳入我大隋,司州州兵辅助直属军,出了不少力。”

田佐的直属军在编一万人,司州州兵和收编的兖州兵士占大多数,估计至少有六七万人,否则这么长的战线,兵力明显匮乏。上蔡休整兵马,司马府一定会扩编田佐部,扩充至两三万人是一定的,上蔡本王要去一趟赏赐果实,提升战力最直接的办法。

“收服冀州、兖州,司州州兵出力不少,朝廷和田佐将军都会记录在册,论功行赏。司州郡县、人口都大幅增加,直面荆州,对于荆州王氏,王刺史有何看法?”

“回仙师君王,臣弘农王氏与荆州王氏,非出自一家,弘农王氏先祖乃比干,出自于殷姓,距今已有1500年。荆州王氏先祖,乃周灵王之子,从洛邑迁至荆州,出自于姬姓,不过800年。”

王匡的语气中,隐隐带有不屑的口吻,姬周改朝换代,替代殷商,偏偏殷商后人取王姓,有鹦鹉学舌之嫌。

“两家平素未有来往,应对荆州之策,臣遵田佐将军方略。”

马车至馆驿,县府已安排好,不再费心去寻客栈。东昏县的膳食,受黄河北岸影响较深,与鲁郡的精致不同,展现粗犷之风,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追求的是畅快。另一个角度来看,说明食物供应不丰富,不能精挑细选。

本王从不挑食,对于口腹之欲没有太多奢望,席间好好与王匡聊聊,才是正经事情。

“仙师君王,黄河河堤自古以来一直在变化,水位抬升姬周方始出现,臣以为缘由主要有二。”

“王刺史请讲。”

“其一,自周以来,上游各诸侯国征战不断,北方草原部落不断袭扰、侵入,令上游树木、草场损耗严重。其二,历代君王横征暴敛,大肆砍伐树木,修葺宫殿,损耗更加严重,不能固沙培本,大量泥沙随河水而下,淤积在陈留一带。”

王匡对姬周颇有怨念,两条缘由都在责怪姬周的不是,夏商都是奴隶制社会,大大小小诸侯王,争夺资源人口地盘是必然。楚统一六国始有州郡县制度,大多诸侯王后裔摇身一变,成为世家豪绅,利用规则大肆兼并土地。

“王刺史可有良策?”

“臣读《森林律》,对仙师君王深谋远虑实在佩服,雍州刘仕瞾刺史植草栽种灌木,稳固沙土,长此以往,上游河沙必定会减少,司州将效仿之。洛阳至东明段,为司州所辖,臣打算分段挖掘沟渠,重新修筑河堤,令黄河改道。”

惊异地看着王匡,现代蓝星都不一定做的事情,王匡可真敢想,黄河可不是小江小河。

“王刺史可清楚人力和银钱耗费甚巨?”

“臣王匡十分清楚,千里黄河分段处理,百年时间,每年不过区区十里。”

心里想着,王匡啊王匡,你是打算本王赏赐仙果,让你再活百年?

“王刺史请细说。”

再有疑惑,听完再说。王匡早有准备,取出一叠图纸,正是洛阳到东明的黄河水道,地形地势简略图。

说改道有夸大的成份,实际上是引流之后,清理黄河河道泥沙。

东昏县到东明县黄河河道,共有九个大弯,王匡打算在前中段,修筑三十里长,宽度两里的河堤,与原有河堤轮换着使用。利用枯水季节,十年或二十年一轮换,轮换期间,闲置河道的泥沙能够派人清理;想法很好,清理泥沙同样耗时费力,就不知道能否行得通。

理论上上游河沙,不断被冲刷至此,经过清理,下游的河沙量会逐步减少;实际上即使成功,三十里长的河堤显然不够,司州也没有这么强的实力,完成这样的壮举。但是方法如果可行,在黄河中游,可以多修几段河堤,通过经年累月的河沙清理,减缓黄河河道的泥沙淤积。

内心不停打鼓,除了方法是否可行,工程量巨大,河道可以利用地形地势,修筑河堤实打实的,一旦被冲垮,后果严重,这样的事情不能一言决之。

“王刺史,司农府左侍郎王经纬,擅长水利,可有给出建言?”

大年前赏赐司农府的能工巧匠,王经纬就在其中,本王自然不会忘记。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