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重生76:工业互联网帝国
  4. 第89章 大铲湾
设置

第89章 大铲湾(1 / 1)


骆炳辉拿话筒的手突然僵住了,不可置信的问道:“杨总!你说什么?”

杨墨无法跟骆炳辉解释,他总不能说这两个地方太好了,我想留给别人,可即便以现在的眼光去看,这两个地方也都不太适合杨墨的构想。

杨墨耐心解释道:“红朱岭地方足够大,可是不通水路,没有自己的码头,蛇口倒是有码头,可总共就那么点地方,正如你所说,咱们致远总不能全都拿下来吧?”

骆炳辉这才长舒一口气说道:“杨总,可能是我表达方式不对,蛇口码头虽然小了一点,但整个蛇口公社还是不小的,加上下辖的伶仃岛、大铲岛、孖洲岛等三个岛屿,应该也有足足十二平方公里……”

杨墨心头一动,他前世是不止一次去过大铲湾,脑海里对大铲岛的残存记忆也闪现出来,只有0.65平方公里的大铲岛,如同一个大铲,矗立在蛇口码头西面的前海湾海面,与北边的小铲岛和南边的孖洲岛合称“大小铲岛”,这几乎是一个浑然天成的重工业基地。

杨墨略一思索之后说道:“要不和唐书记谈谈,看看能不能把大铲岛整个拿下来作为我们的生产基地,大铲湾对面的妈湾、前湾、桂湾作为生活区。”

骆炳辉说道:“这个应该问题不大,不过,大铲岛是不是太偏僻了一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以及工人通勤都是一个问题啊!”

杨墨轻描淡写的说道:“老骆,你先去谈,不管是三通还是后勤保障都可以谈,政府不能提供的我们自己再想办法也不迟,车到山前必有路,总是有办法的!”

“那整个项目的总投资呢?”骆炳辉问道。

杨墨想了一会儿之后说道:“项目暂定一亿美元,两年之内分五期投入,首期3000万美元签合同之后就可以投进来,这只是保守估计,总投资会远远超出这个数字,如果新安县拿出足够的诚意,总投资金额翻几番也不是问题……”

骆炳辉心里嘀咕着:翻几番?投几亿美元到一个工农业生产总值总共才6000万人民币的县城?说出去人家恐怕也不敢信啊!

嘴里却应允道:“杨总,你放心,签约之前,我会尽快整理好一份策划书和投资报告,送回来给您作最终定夺!”

杨墨接着问道:“考察了几天,老陈他们两人有没有什么想法?”

骆炳辉说道:“陈总还是觉得不太适合在这里投资大型钢铁公司,他认为致远钢铁公司的高端特种钢材,本就就是以欧美客户为主,内地也没有富铁矿,形不成产业链优势,最关键的是受“巴统协议”限制,部分先进的冶金设备无法运往内地,铁矿石采购和钢材销售方面,也会收到关税影响……”

杨墨其实也就是让陈荣昌来探探路,他比谁都清楚,中国很长时间内都不会放开对冶金行业的外资管制,即便是市场经济初期,产能严重不足的钢材,被特权阶层炒到天价的时候,国家也没有选择开放外资,进入这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

事实也证明,这个决策无比英明,有了国家层面的政策呵护,中国这些刚刚蹒跚学步的冶金企业,才最终练出了一身的肌肉,并最终占据全球57%的产能。

杨墨想了一会儿继续问道:“关于成立独资钢铁公司的设想,有没有跟唐书记谈呢?

骆炳辉回答道:“我们来的第一天就提过,不过当地政府积极性不是很高,具体开放哪一些行业目前还没有定论,钢铁和石油是禁区,就连粤东省里也做不了主,唐书记今天还提过这件事,如果致远钢铁公司愿意以技术、设备、资金入股国内某个钢企,可以跟冶金部的同志坐下来谈谈,但前提是不能让致远控股……”

杨墨沉吟片刻之后说道:“你和老陈可以先和冶金部谈谈具体入股的事,只要条件谈的拢,我们致远可以不控股,如果可以控股,我们甚至可以承诺不进入粗钢领域嘛!”

骆炳辉诧异道:“您这么看好内地钢材市场?”

杨墨呵呵笑道:“有备无患嘛!我们即将打造的机械生产基地,将来的各种钢材需求量也非常可观……”

骆炳辉刚准备放下电话,又突然说道:“对了,杨总!方助理有个想法,我觉得有一些可行性……”

“什么想法?”

骆炳辉继续说道:“方助理认为,不管是蛇口工业园区,还是整个新安县,随着国门打开,会有很多内地企业需要采购国外装备和出口产品的需求,甚至还会有引进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需求,致远技术咨询服务公司,是不是也应该在内地设置一个分支机构?”

杨墨哈哈笑道:“这个主意不错,你让小方大胆去做,技术咨询公司嘛,要搞就搞的气派一点,才能够取得客户的信任!”

骆炳辉把考察团的投资意向反馈给唐永平之后,宛如平地起惊雷,整个新安县政府都忙碌起来,这可是一亿美金,而且承诺首期3000万美元签约后就到账……

唐永平不敢怠慢,连夜赶到朗都,向朗都行署专员谢玉林和地委书记许国民汇报。

许国明三个月之前,还是经贸委的一名前途无量的副司长,突然被下放到朗都担任地委书记,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就是肩负着这个时代赋予他的使命,来带着筹备中的特区政府,摸着石头过河的带头人。

听完唐永平的汇报,许国民表情凝重的问道:“你确定考察团说的是一亿美元?而不是港币?”

唐永平点头道:“是的,许书记!起初考察团团长骆炳辉提出的投资构想是,一次性投资3000万美元,考察了几天之后,才突然一下子加到1亿美元,两年之内分五期投入,据说这个决定是他们集团老板亲自拍板的!”

谢玉林皱眉问道:“这个致远公司到底什么来头?总投资一亿美元的项目,就这么随随便便做了决策?到底有没有这么强的实力呢?”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