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史部将从这些民众里面征募兵卒,加以训练,继续推进益州其他地方的叛乱。
随即,李勇通知将投降反叛民众全部关押,等候朝廷旨意。
贼首则被拉到钖县集市,当众斩杀,以儆效尤。
四日后,朝廷诏令传到钖县,同意了李勇所请。
李勇便通知王威,亲自去牢狱挑选士卒300人,招募为刺史部本部兵卒,由王威统领。
其余民众5000余人,教育后,全部迁徙至钖县东南、武当县西南、武当山西北位置,在当地开山、挖塘,新建一乡,命名为十堰乡。
王威从反叛民众中挑选300士卒后,又在钖县招募了本地穷苦民众700人,凑齐1000兵卒。
然后,李勇便让张羡与关羽、黄叙一组,张羡负责地方吏治,关羽、黄叙负责军事。
张羡、关羽、黄叙带领所部,顺汉水往西清剿西城、成固、南郑、褒中、沔阳、安阳各县反叛民众。
李勇则亲自带领王威,率领本部部卒,往东南,清剿上庸、房陵两县的反叛民众。
各地平定叛乱民众后,参照十堰乡的管理思路,或者就地遣散,或者集中迁徙。
原则上,只诛首恶,其他民众尽量安置好,给他们一条活路,比如征兵。
征募的兵卒,在平定各县治安后,原则上跨县安置,通过以民众治理民众的方式,管理地方。
尽可能避免,让地方士族豪强,通过此次平叛进一步扩大对老百姓的侵占。
叛乱严重的县、乡,罢黜地方责任官吏,并根据贪腐、渎职等严重程度给予惩处。
性质极其恶劣的,报朝廷,申请斩杀,以平定地方民众怨气。
其实,整个益州或者汉中郡,也不是每个地方都有反叛民众,李勇只是想通过此举,介入到各郡县的地方管理里面去。
通过此举,在各地方留出一些生存空间给最底层的汉民。
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月
李勇、王威所带领的部卒,已经完成上庸、房陵两县的平叛,和地方治理。
李勇便带着王威,从房陵顺筑水入汉水,经南郡汇入长江,再由长江逆流而上,经秭归县入巴郡。
然后,继续按此前的思路,沿长江,经鱼复、朐忍、临江、平都,再到枳县、涪陵、江州,整顿地方吏治,平定地方反叛。
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二月
张羡、关羽、黄叙则带领所部人马,从汉中郡的沔阳县,进入广汉郡。
把白水、葭萌、梓潼、涪县、绵竹各地的反叛头领都一一诛灭,然后安定地方百姓,清除不法官吏。
因为李勇这样的安排,地方反叛民众,闻‘李勇军’名号而投降,李勇深受底层百姓的拥护。
但与之对应的,李勇在地方士绅豪强眼里,就是一个奸人。
李勇去到哪里,那里的百姓就会多一些权益及生存保障,那里的士绅豪强就会让出一部分利益。
汉中平三年(公元186年)二月
当李勇、王威、张羡、关羽、黄叙带领着,从各地民众中招募而来的兵卒,平定反叛、整顿吏治,正推进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李勇接到消息:
汉中郡、广汉郡、巴郡等地方士族、官场一致公认,李勇所带领的益州刺史部已经完全平定了益州本次叛乱。
鉴于李勇及所部功劳甚伟,益州各郡及朝堂部分官吏上表朝廷,请天子诏令嘉奖李勇及所部官吏。
紧接着,便有人上表朝廷:
上表羊续,为南阳太守,负责平定赵慈叛乱;
上表李勇,为庐江太守,接手羊续庐江太守职务;
上表张羡,为南郑县令,一县主官,八百石,铜印黄绶;
上表关羽,为钖县县令,一县主官,六百石,铜印黄绶;
上表黄叙,为临江县令,一县主官,六百石,铜印黄绶。
李勇心知,是自己得罪了太多益州地方士族豪强的利益,所以被人给调开了。
益州刺史,再过几年就是这益州的天,只是与自己无缘了。
汉中平三年(公元186年)三月
李勇这次很低调的,自己一个人悄悄前往庐江赴任了。
庐江郡,始置于秦末。
经西汉、东汉多次调整,截止到中平三年,幅员同比秦末有所增长:
西至大别山南麓,毗邻江夏郡;
西北以淮水为界,与汝南郡接壤;
东北以芍陂、巢湖一带为界,与九江郡作区分;
从东往南,则以长江为界,东临丹阳郡,南与豫章郡隔江相望。
郡内共有舒县、襄安县、临湖县、居巢县、皖县、寻阳县、龙舒县、灊县、六安县、雩娄县、安丰县、蓼县、阳泉县、安风县,共十四个县。
这次,李勇吸取了益州刺史任上的经验,决定小心翼翼经营庐江郡。
他可不想,在公元189年,天下大乱的时候,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
汉中平三年(公元186年)六月
已经熟悉庐江郡整体情况的李勇,为了不过度激化本地士族豪强,决定暂时不动各县吏治的问题。
只要不是太过分,搞得民不聊生,刺激民变,李勇都尽量不予干涉。
只是联系了淮水乡的三哥李仁,将淮水乡及营寨的建设,全部交给家族心腹打理。
淮水乡,现目前有户万余家,人口五万余人,已经达到一个大县的标准了。
汉口乡,依托有天然交通便利的优势,后来居上,人口已经超过淮水乡了。
不过,因为李家申报人口做了大量隐瞒,而且也践行低调原则,所以依旧是‘乡’。
汉口乡、淮水乡的城寨建设、经济发展,都是依托水上贸易为主。
加上隐户规避税收,所以整体经营效益,已经足以支持乡内6岁-18岁的孩童不事生产,只需接受营寨训练营的文武教学就可以了。
当然,基于社会大环境影响,即便是李勇,也只能把福利限制在:仅限男性。
此前几年,李家一直给营寨护卫队安排文武教学,虽是武力为主,文学为辅,可在东汉末年,识字已经是跨越阶层的重要杠杆了。
随着李家水上贸易的发展,营寨基地的建设管理、运营管理、码头的建设与管理,船队的运输与管理,都需要大量人才投入。
所以,李勇对汉口乡、淮水乡两个营寨又做了调整,凡护卫队出身:
年龄超过18岁的,列入营寨管理序列,全部安排到村镇管理、家族生意、县衙官吏等岗位上;
年龄13岁-18岁的,列入营寨护卫队序列,每日训练、轮流值守,负责营寨安全护卫;
年龄6岁-13岁的,列入营寨训练营序列,每日训练,武力训练为主,文教训练为辅。
李勇联系李仁,便是要从淮水乡、汉口乡抽调资金、工匠、营寨管理人员、营寨护卫队人员,前往庐江郡皖县,在宛县正东毗邻长江位置,再建李家第三个营寨。
因为长江仍旧是李家目前主要的货运航道,汉口乡的发展也非常重要,所以李勇并未打二哥李信的主意,而是希望三哥李仁来庐江筹建第三营寨。
李勇以庐江太守的身份,亲自出面,李家要在皖县长江岸,开发第三营寨的官方批文,很容易就办理完了。
李仁管理淮水乡也有几年了,对于营寨建设也有丰富经验,而且现在李家也不愁资金和工匠技术的问题,但新建营寨,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没人。
李家即便是资金、工匠都就绪了,没有作业的工人,没有人口推动经济建设和发展,这就需要长时间的沉淀。
可李家除了资金和工匠,至少在庐江也不缺人。
李勇直接在全郡十四县,全域范围内发出告示,无论是本地蛮人,还是贫困汉人,亦或者是外来的流民、灾民,全部半鼓励、半强制的,给迁徙到了皖县。
皖县正东临江位置这个村,一下子多出上万人,建设速度可谓是日新月异了。
李勇更是直接命名:安庆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