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神话三国,这个世界不简单
  4. 第64章 见闻
设置

第64章 见闻(1 / 1)


公元204年。

幽州。

蓟城。

两个文士做伴,一起游学至此。

其中一人脸颊清瘦,身形高大,另一面相貌方正。

二人腰间都挎着长剑,自荆州而来,路途遥远,都有着几分本事,否则很难这般游学到幽州。

这二人,一人名叫石韬,字广元。一人名叫孟建,字公威。

他们见过荆州的和平与文风鼎盛,见过曹操治下的强大。

或许内心有着偏向,偏向求学居住日久的荆州,但在曹操治下,他们见到了真正的安居乐业。

相比而言,荆州的百姓,面有菜色,表面的繁华多在世家豪族所撑起,大城之外得小城村子一类,百姓勉强裹腹。

曹操治下呢,二人看见的是健康的百姓,面色红润,家中竟然还有青壮务农,而粮食收成也很好。

曹操专门设立了典农校尉一职,还有研究粮种的百栗所,如今有了成效,连续两年粮食大丰收,仓库都快堆满了。

战争,也快了?

石孟二人在曹操治下逗留极久 ,还遇见一桩大事,曹操下发了求贤令,表示唯才是举!

二人大受冲击,还能这般,曹操真是雄主,对麾下掌控极强,如此求贤令必受世家不满,但曹操能够顶着压力施行,厉害!

石孟二人,都很不凡,二人或许不算出名,但他们有一个称号“诸葛四友”。

另外两人,一个叫诸葛亮,一个叫徐庶。

四人同在荆州游学,常常聚在一起探讨学问,议论天下大势,四人中以诸葛最为出众,故有诸葛四友之说。

四人相熟,对各自之间得抱负倾向,即便不明说,也心中有数。

诸葛亮和徐庶,在刘皇叔到了新野之后,就有些心动。

徐庶最先投效刘皇叔,而诸葛亮还在观望。

石孟二人私下商议,诸葛亮和刘皇叔大概率走到一起,前提是刘皇叔人如其名,确实温和仁善,给予诸葛亮足够的尊重。

都是朋友,石孟二人算得上了解诸葛亮,很狂,自比管仲约毅,还说他们三人是州郡之才,诸葛亮自己则是旷世大才,能治国那种。

话很狂,但如果真有才学,也就不显得狂了。

石孟二人认可诸葛亮的才学,被点评为州郡之才也不生气。

只是,在选择上,石孟二人却觉得诸葛亮选错了。

所以,在诸葛亮还在闲居,还在观察刘皇叔时,他们二人一起北上,要走走看看,选择心中明主。

那时那夜,许都。

石韬孟建秉烛夜谈。

“曹司空治下,钱粮充足,兵将悍勇,只看农地里还有青壮劳作,便可推测,军中士兵必然更加强壮。安定天下者,或为曹司空了。”

“未必,不可轻下结论。市野传言,朝堂上可是还有镇北将军与之敌对。”

此言一出,二人俱是沉默。

实在是与镇北将军的那位朝堂代言人颜地长史有关的说法,很古怪,似乎颜长史眼中的世界和常人不同,是颠倒的,是错乱的。

老实说,石孟二人觉得,这位颜长史像是颠倒黑白,指鹿为马,胡搅蛮缠之辈。

但这话,心里想想就是,不好说。

颜长史在百姓中风评不错!

揪着曹操的政策错误,但曹操发现这些错误就改善着政策……

咳~

“说起镇北将军,有传言曹司空的许多举措,是从幽州那边学来的,包括大兴基础文学院,基础军校,参军谋士团,粮种改良,全新的官员政绩考核等等~”

“也有说法,幽州那边学的曹司空~”

“颜长史是在朝堂上恶心曹司空的吧!”

“这就说明,镇北将军那边,被曹司空视为大敌。”

“自从三年多以前双方大战后,天地变化之后,双方和平发展三年多了。”

“北?”

“北!”

于是,石韬孟建没有急于确定曹操,继续北上,经过了极为繁华的邺城,来到了幽州,蓟城。

到了蓟城,二人大开眼界,此地之繁华,不再许都邺城之下,如此酷寒北地,巍巍雄城!

在原本得蓟城城池之外,扩建了一面新的城墙,高三十丈!

但只是一面,还有三面城墙在规划中,还没有修建好。

据说,两年前,再北边的草原上,乌桓和鲜卑已经打了起来,没有大决战,只是局部战争。

但也有不少鲜卑俘虏,消耗在了这面巨墙下。

进入蓟城,二人感觉到了天地元力很是浓郁,是利于修行的宝地。

只此一点,二人就觉得颜良这位镇北将军,很有能耐!

二人点了酒菜,要了包间,低声聊起了蓟城见闻和那位镇北将军。

……

蓟城州牧府,同时也是镇北将军府。

颜良得到了消息,石韬和孟建到了蓟城。

三年时间,足够他把暗谍发展扩大,也从许都王男,触及到了荆州。

不过,在荆州那边多为潜伏,不是重心,暗谍重心还是在隔壁的并州。

真卧龙凤雏,是颜良嘱咐关注的,同时,诸葛四友也进入暗谍视线。

从石孟二人北上开始,就一直在颜良暗谍的视线中,直到二人入了蓟城。

独立的院落,四面无人,颜良轻笑自语,“诸葛四友,管仲乐毅?”

“没道理的,他竟然比我还狂?他叫诸葛亮啊,那没事了!”

颜良打算明天就去见见石韬孟建,忽悠二人留下来,能够得到诸葛亮认可,成为朋友的人,一定有真才实学的。

在各种文武学院开办后,还有着从小吏开始的官员晋升制度,颜良治下的基层中层官员不缺了,但州郡之才还是怎么都不嫌多的。

……

第二天,石孟二人早早向着蓟城中心区域走去,今天是蓟城每三月一次的祭天活动,是最为庄重盛大的活动。

城中,二人看见多出了许多士兵,五百人一队,不间断的巡逻,士兵一个个都肌肉隆起,士气高昂,都是精锐。

在荆州那边,这些都是核心兵种,但在蓟城,似乎还不是最精锐的。

二人在关卡处,交出了腰间长剑,避免祭天大典被人破坏,兵器是不让带进去中心区域的。

百姓熙熙攘攘,二人在人流中只能随波逐流。

好不容易,挤到了靠前的位置,是孟二人就听到了沉重的脚步声。

三十二名军中勇士,合力抬着一尊大鼎,走上巨大的圆形祭坛!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