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扬帆明海
  4. 第79章 不会一帆风顺
设置

第79章 不会一帆风顺(1 / 1)


万历二年七月十一,登州府。

近两日下了些小雨,又是在海边,温度比之月港与京城都要适宜不少。

由普鲁诺船长带头的大帆船船队,林林总总拢共五十三艘,此时就靠着登州府的府治蓬莱县下锚休整。

望向海岸上犹如巨垒连营的大帆船群,前来视察的山东巡抚李世达一时也是怔的瞠目结舌。

他上前两步,与刚下船的李旦会话:“在下山东巡抚李世达,奉兵部命前来接船。”

二人只是简单寒暄了两句,李世达便是先嘱咐底下的人赶紧将军需装船,待安排妥当后他才回过头来到了李旦身旁。

要说对于李旦此人,李世达之前也有所耳闻,当初朝廷里就靖海宣威使一事争的头破血流的时候,李世达就开始关注此事的走向。

不过令他诧异的是,朝廷争论了半天的这么一个位子,最终居然落到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福建巡海佥事头上。

以李世达宦海沉浮数十载的经验,不可谓不惊讶。

想到这里,李世达不由得多打量了李旦几眼,尤其是此时李旦身上的装扮,那是绯纹飞鱼服,只有御赐的服饰敢这样绣,掺不得一丝水分。

所以这位区区五品官,居然是得了皇帝御赏!

如此看来眼下这年轻官员的钦差恐怕还真不是赶鸭子上架,而是真正的有几分分量。

李世达想清楚这一点,上前恭敬有礼道:“李海宪,此次渡海之事按旨意由您全权操办,有需要我们山东配合的地方,但说无妨。”

“中丞大人客气了。”李世达巡抚山东兼着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叫一声中丞大人并不为过,李世达也因为李旦的这一句中丞大人,心里顿时舒坦了几分。

“眼下还真有一事,此次前来我特带精兵两千助阵参战,渡海疲惫,请允许他们下船休整,并提供粮饷支持。”

李世达一愣,心想你福建什么时候这么富裕了,居然还有多余的兵将带出来帮忙。

不过既然李旦是钦差,他也不好说什么,一切拱手照办。

随即李世达让开半个身位,抬手指向身后一人向李旦介绍道:“此人是登州府参将陈子銮将军,此次参与渡海援辽的兵士大半都是出自他的麾下。”

等到陈子銮上前作揖后,李世达默默凑到李旦身前小声道:

“陈子銮将军曾是戚帅的部将,你知道的,戚帅与李帅之间有些旧事,李海宪此去辽东自当小心斟酌。”

李旦一愣,他什么时候知道了?他什么都不知道呀!

但对于李世达的特意嘱咐,李旦还是感激地轻声道谢。

作为山东巡抚,李世达没在登州府停留太久,很快便又启程返回济南府。

陈子銮是位沉默寡言的将领,他没有与李旦过多虚与委蛇,而是亲力亲为地带着士兵加紧搬运物资。

因为早先就将兵马准备好,而且大部分的粮草都是从京蓟调运到锦州,所以只用了半天时间,就完成了装船。

但是为了安全起见,李旦还是没有冒险夜晚渡海,而是全军在蓬莱县码头休整了一晚,第二天启程跨海。

翌日,风雨稍歇过后,总算是大帆船船队统统拔锚起航。

五十三艘大帆船从登州府蓬莱港出发,向北偏西方向开始跨海航行。

其航行的前一半路程是最为惊险的,因为船只要彻底离开海岸,横跨渤海海峡。

作为戚家军老将,陈子銮整个白天都十分紧张,他不像其他北方将领只擅长陆战,因为跟着戚继光在山东、浙江都打过倭寇,所以也精通水战。

越是精通,便越知道海上与海岸是两码事。

等到大帆船船队行驶到渤海海峡正中,就连唯一最近的小岛北隍城岛都在视线里消失后,四下望去,除了船队便只剩下大海。

“别那么紧张。”李旦出言宽慰起陈子銮,可陈子銮的手仍是紧握刀柄,目视着前方。

等了一会儿,陈子銮这才缓缓开口:“我听戚帅在信里提过李海宪你,他说去年年底大破广州城是因为用了你的掘进战法,能想出如此战法,可见李海宪是知兵之人,我只向李海宪说一件事,你放在心里就好,不要再与别人去说。”

听着陈子銮严肃且郑重的语气,李旦也不自觉跟着正经起来,只是默默颔首。

“去年年底,我手下的登州府兵册里兵丁只有六千,可前段时间送来的兵部文书里,他们依册调兵的数额是两万。”

说完,陈子銮视线瞥向一旁的船只,李旦顺着他的视线看了过去,只见数位身着布衣的兵士趴在帆船围栏上向下呕吐。

一个受过训练的登州卫士兵是绝不会这么轻易的晕船。

登时,李旦便是明白陈子銮这番严肃的言论之下究竟隐藏了多少信息。

第一,陈子銮手下的兵册兵丁数量是六千,而兵部调兵,其也不可能是毫无根据地乱调,必然也是根据各地都指挥使司上报的兵册数目来调,可是兵部手上的兵册里登州府的配兵数额是两万,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这其中一万四千人是虚构的,既所谓的吃空饷。

但李旦万万没想到的是,吃空饷的数字,居然是实际兵员数字的两倍还多,这意味着朝廷光登州府一地,每年便是花着两万人的钱养着六千人。

如今李旦自己也养兵,对养兵的耗费是再有感触不过。

自己养兵两千人都如此困难,眼下光这一个小小的登州府,朝廷便是平白多花上了一万四千人的粮饷军费。

官员贪墨到如此地步,难怪后人总言明万历已可见大厦之将倾,绝不是危言耸听。

第二,透过这一万四千人的空饷之事,继而又带出其他的事情,譬如为何明明是集全山东之兵事,可最后偏偏只调动了登州府本地的兵力?

即使登州府本地兵册有两万人,可两万人倾巢而出岂不是将整个登州府放空?

调兵遣将很少做的如此极端。

可眼下实情就是如此,李旦可以想象得到,这绝不是兵部原本的初衷,而是兵部的命令下到山东都司后,山东都司又向兵部申请只调动登州府本地的兵力。

为的是什么?

那就是为了不动山东底下其他州府的兵册,因为其他地方的兵册恐怕也有问题,如今要打仗,登州的兵册重做已成定局,那么至少不要牵扯进其他的地方,这口空饷才吃的稳当。

所以最终的决定便成了倾登州府全府之兵北援辽东。

若说以上的问题都不是迫在眉睫的问题,第三个问题就是眼下李旦将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

陈子銮手下的兵士只有六千,可上船的人数又是两万,这意味着剩下的一万四千人根本就是这半个月里临时征召来的。

半个月时间,别说一万四千人,即使是操练一千人,也没办法把普通的农夫训练成士兵。

想到这里,李旦猛地意识到张居正此前对自己说起担忧山东士兵的战力,恐怕言下之意也是考虑到了这个情况。

所以此战山东看似给辽东援助了两万士兵,实际上却只有六千战兵,更糟的是,因为这一万四千没什么战力的“士兵”还是要跟着大军一起人吃马嚼,后勤粮草的压力激增。

片刻过后李旦不由叹了一口气,视线缓缓与身旁的陈子銮对上。

他终于明白陈子銮为何从头至尾表情都这么凝重。

因为对方很清楚,眼下的辽东一役恐怕不会一帆风顺。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