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新汉情,恨不逢时
  4. 第169章 志在必得
设置

第169章 志在必得(1 / 1)


翟义之乱的快速平息,让王莽的信心再度暴涨。

翟义虽然聚了有超过十万之数,但多是些投机取巧与山匪土寇一类的乌合之众。其一路打来没有什么民众支持他们,长安城中与各地官员及诸侯们更是配合着儒生为王莽造势宣传,齐心巩固他的名望以抵制翟义的蛊惑,可谓上下齐心,不过短短小数月便将这场规模不小的兵乱彻底平息。

这些年的努力,汉朝民生虽然算不上真的有多好,但与哀帝刘欣时期一比,那便是幸福。

有民心,有诸侯相护,有遍布各地的儒生支持,再加上自己也有了一次以武力镇压超过十万规模之武装造反的成功经验,同时也叫王莽看到了自己手中还是有不少真能打仗的将才。

叛乱一平,信心暴增的他准备正式迈出最后一步。

可就在他暗中安排了许多事务,准备一举牵动之际,他最近一直无心关注的后院又起火了。

他的哥哥早逝,留下守寡的嫂嫂与遗腹子王光,曾在自己入宫前便与自己及母亲互相依靠着,一家两代孤儿寡母。

自己入了宫后,嫂嫂与侄子也是一直随着自己生活,替自己在后面默默地照顾着渐渐年迈的母亲。

不论是为了名声,还是那早些年的相互依靠,他对王光与自己的孩子态度无二,也算得上一视同仁。

但这家伙杀人了。

在不久前,有人得罪了王光,他便找执金吾窦况帮忙杀人。而窦况不敢怠慢王莽,却也知王莽对名声的维护,便设计将王光的仇人安了个罪名,‘依法’处死了。

可惜,他的手脚做的不算太干净,在不久后叫人发现了端倪,传了出去,在长安城中悄传了开。

那天,一直配合着刘秀一同负责宣扬教化工作的陈崇听到了风声,稍一打听,私底下议论这事的人还不少,他忙暗中了解了情况后便直禀到了王莽那。

自己拼了命地在维护着名声,在这关键时候,他王光居然敢知法犯法,勾结朝中大臣陷害坑杀无辜之人!

就算不说王莽心底的杀人偿命之观念,这事要不给冤死之人一个公正的交代,任由私底下的风声继续发酵下去,还不知道会对自己的名声造成多大的损毁。

他登时便下令严查,直言不论此案牵扯到何人,查实皆依法论罪。

当天下了朝,王莽也没客气,直接将王光唤到厅中好一顿臭骂,让他老老实实禁足府中,坐等查实发落。

坐等查实发落?以王莽的性子,那可不就是让自己回家坐着等死!

挨够了骂,王光惶惶急急地跑去找自己的母亲哭惨,希望身为寡嫂的她能出面找王莽说情。

看着眼前王光的哭惨,她是恨铁不成钢地盯着他,沉默了很久很久。

“你是觉着母亲我在王莽心中的份量比得过王静烟?还是你在他眼中比王宇及王获重要?”

许久之后,她无力一叹,仿佛瞬间老了许多,以轻微巍颤的语调说了这么一句话。

王光闻言也是万念俱灰,不愿入狱的他当晚便自杀了。

而他的母亲在他自杀的同时,也在自己房中悬梁而绝。

她知道依王莽一直以来的行事风格,王光之罪必死。可怜自己早年丧夫,此时若再失子,还有什么奔头可活?

她是带着一丝幻想自尽的。

她幻想着或许自己的死,能引起王莽的不忍,从而为王光留一线生机。

她还不知道,也正是在自己悬梁之时,王光干脆地饮下了一杯毒酒。

案情没几日便水落石出,窦况依法被判了死刑,王光虽死,却也被定了罪并诏告天下,叫天下人都议论,王莽即使到如今当了摄政皇帝,依然不徇私舞弊。

原本以为事情该告一段落,可紧接着,他的母亲又逝世了。

老人家也是个典型的三从四德,自王莽长大后便是规规矩矩地夫死从子,一应事务但凡是王莽的决定,她从不敢妄自插手多言。

身在大院之中,她也知自己这个儿子的名声,她为其骄傲,更觉儿子的一切行为都是对的,自己一个妇人之见若与其相悖,那定然是自己错了。

在她眼中,王莽从小便特别地聪明懂事,本就不是个普通孩子。

自己的二孙子杀了人,当夜便被迫以命偿命,第二日身为祖母的她得知此事也不敢多说什么,只能与王静烟一般,于夜深人静之时暗自垂泪。

自己的大孙子自杀了?

听说是牵扯到皇室、国家安稳?

她依然不敢多说什么,只是暗怪自己的大孙子糊涂轻生,更时常地忍不住以泪洗面。

年纪渐长,本就身体一直不好的她,病倒了。几经医治与调理,好不容易勉强稳住的那半口气,还没喘顺,又等来早逝的大儿子遗留下的独子也与其母亲一道去了的消息。

想不明白,可这一个个的都事关朝政,连王政君都不插手的朝政之事,她更不敢问。一口气最终没能喘顺透,憋在胸间,憋死了。

这么多年的相伴,对于这个默默无闻的母亲,王莽是有感情的。

他不得不放下所有事务,亲自操办起了她的丧事。

当丧事告一段落之后,王莽才忽然发现了一个令他不知该如何自处的棘手之事。

依着前世的观念,母亲下了葬,头七一过,便算落幕了。可在这时期的礼法,依着大汉的孝道,他需要为母亲守孝三年。

守孝的这三年,他必须解除官职,专职在家中守丧。为了表示自己的哀思,他甚至不可参加任何无必须的活动,连剃头刮脸这种事都不能做。

在家这么守三年?

开玩笑!

卸权三年,鬼知道朝堂局势会变成什么样子!

自己年纪也渐大了,还有一长串的制度改革等着自己去做,自己还能有多少个三年?

可若不守孝三年,在这以孝治天下的汉朝,自己圣贤名声便将大毁,接下来的计划也将受阻

暂时也不敢去皇宫,在家中思来想去,他只能叫人把掌着礼法的刘秀请了过来,与他讲了自己的难处。

“我本欲依礼静心守孝三年,可这天下万民初安,兵乱方止,百废待兴,我又实在放心不下,生怕这些年大家一起努力稳下的局面前功尽弃。这几日忧思难安,却是苦思无果,不知秀可有两全齐美之法?”

何需王莽讲,刘秀早在几天前就想到了这件事,更替王莽苦思细查了许久。

“摄政皇帝毕竟也是带着皇帝之名,功显君是您的生母,但您现在摄着皇帝之职,自然也应以为天下尽忠尽职及替皇室尽孝为先。自古忠孝本难两全!皇太子实在年幼,您若为生母守孝三年,便是弃了摄皇帝之职责三年,弃了大汉宗庙祭礼三年,弃尊贵且年事渐高的太祖皇太后于不顾三年。”

“作为摄政皇帝,你却弃大汉万民是为不义,弃皇室宗庙之礼是为不忠,弃太祖皇太后于不顾更是大不孝。为小孝而行如此不忠不义与大不孝之举,实属不智。”

“何况您既身为摄政皇帝,自是代刘氏暂行天子之职,彰天子之名;而功显君是诸侯之位,天子如何能为诸侯守孝?那丢的是刘氏皇家脸面。您的三年孝期当由您的子孙代劳,便让继承了新都侯位的大孙子王宗去守吧,如此才符合礼制。”

刘秀将早组织好的说辞滔滔而言,听得王莽低头沉思。

他也想了许多天,这一局实在没有什么好办法可破,找合理的解释引导舆论,再去推掉自己的三年孝期似乎是唯一的办法。

刘秀不愧是书虫,饱读各种经书,这一番说辞也是不错。

为人臣子,先君臣才是人子;而且自己名义上是暂替的刘氏皇帝位,不能光享皇帝位却不尽皇帝为国尽忠,为王政君尽孝的职责。

守孝三年不过小孝,继续操劳三年才是真大忠大孝。

当然,这些道理是不能由自己去说给天下人听的。听刘秀讲完,王莽略作低头沉思后,抬手轻拍了拍刘秀的肩膀,点了点头并给了他一个你懂的眼神。

刘秀确实懂,回到皇宫后他便写了一篇大论,引经据典地为王莽不该在家守孝列出了一条条的大道理,尔后主动联系三公召集百官同议,又领着百官轰轰烈烈地去跪请摄政皇帝节哀,继续为天下万民谋福。

最终,王莽被迫由长孙代行守孝,重归皇宫继续摄政。

名声好,老套路百试百灵。

“终于要迈出最后一步了,这江山我志在必得!我要让这江山改天换地,无愧于对她的承诺!”

高台之上,王莽望着台下跪请的百官,多年的努力在胸中化成了凌云气势。

(1、执金吾职掌包括徼循京师,禁备盗贼;逮捕罪犯,审治狱案。2、王宗:王宇儿子,王莽成了摄政皇帝后便由王宗这个长孙袭承他的新都侯爵位。)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