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新汉情,恨不逢时
  4. 第148章 何需再选
设置

第148章 何需再选(1 / 1)


“什么?王家为了避嫌,但凡是与王政君沾亲带故的都不许参与皇后竞选?”

诏书一出,立马就有人不愿意了,而且都不是王家人。

那些亲近王莽的,以王莽为首甚至引以为榜样的官员们立马便忍不住跳出来反对了。

这些人里有王莽的心腹,有算不上心腹,但却对王莽带着佩服与亲近的;也有太学院里的学生,更有皇室宗亲,如刘秀;更别说还有中山王、东平王一脉甚至千里飞书来替王莽鸣不平。

最后,就连长安城中的许多平民们听到了风声,居然也在喝茶闲扯间满是不开心、不乐意了。

值得一提的是,除去中山王与东平王的飞书,还有一封卫姬的飞书请求也来了长安。

这些年,身为母亲的卫姬一直在思念自己的儿子,时不时便有上折子请求王莽能开恩,准自己到长安城陪一陪自己的皇帝儿子。

然而,那些折子都如石沉大海。

她是一封又一封地送着折子,最近听说要为自己的皇帝儿子选皇后了,身为母亲的她更是思子心切,想过来看看儿子,也顺便看一看自己未来的儿媳妇。

可又是连送了几封折子,依旧是毫无音讯。

无可奈何,苦思许久之后,着急的她尝试另辟蹊径,直接送飞信到王莽府上。以低声下气的言语乞求王莽的家人能可怜她身为母亲的苦苦相思,可怜天下父母心。求他们能感动地替自己在王莽跟前说说好话,以期王莽愿意通融一下。

信是飞出去了,一路飞到了长安,至于能否趁王莽不在家之时落入府中的何人手上,那便纯看天意了。

那封飞鸽书信没有飞到别人手里,而是飞到了王宇的手中。

飞到了对王莽各种所作所为一直颇有微词,忍着一肚子牢骚的王宇手中。

王宇的老婆吕焉最近怀孕了,与当初的王莽不同,得知自己当了准父亲的王宇最近是开心的,开心到整日守在府中,守在老婆身旁,就怕自己一个不注意,老婆出了什么事故,耽误了自己当父亲。

毕竟是第一个孩子,第一次要当父亲,期盼与激动的心总是独一无二的特别。或许等接下来自己的老婆或以后的小妾,接二连三地生下一个又一个孩子,那时便再不可能有这种特别的期待感。

物以稀为贵,是人类改不掉的本性。

也算天公有情,让这封满含着母子情深的信落在了准父亲王宇的手中。

字里行间的母子情,王宇深有感触,是真的生出了同情。而同情之外,他也生出了担忧。

血浓于水,母子情深,卫姬可是皇帝唯一的家人,他相信皇帝刘衎对自己的母亲是绝对思念并渴切相见的,只是幼小无权而无能为力罢了。

现在自己的父亲王莽是可以仗着权势强行阻断他们母子相见,但皇帝会长大啊,这天下毕竟是刘家天下,皇权至尊。

待皇帝长大,多年积下的母子相思有多重,那他对王莽,甚至整个王家便有多恨。届时,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啊。

退一步讲,就算王莽名声好,他活着的时候皇帝依旧不敢惩治他,但他若死去,自己一家子便要遭殃。就像当初的宣帝刘询时期,霍光同样权柄滔天,刘询也不敢将他如何。可霍光一死,整个霍家便被灭了族。

有王政君在,或许整个王家不会被尽诛,但自己这一脉,极有可能步入冯氏后尘,运气好点也顶多只留下自己那尚且年幼的孩子受苦。

‘不行!必须想办法让父亲同意卫姬进京,即使真丢了权利,让卫氏成了风光无二的外戚,也好过自己一家子丢命!’

‘可父亲不会同意的啊,谁能说服他?为了他自己的前途、名声,连自己的弟弟都被父亲亲手处死了,母亲也劝阻不了的父亲,谁又劝得了他?’

‘实在不行的话,真要死,死一个人也比死一家子好!那是父亲的选择,不是我们的选择,我可不愿为这冷血无情的父亲背那因果!’

对卫姬的同情很快便尽化成了对自己与家人命运的担忧,王宇持着飞信,沉眉苦思了许久之后,返回自己的书房,取了一小张麻纸,提笔书写,给卫姬回了一封信。

他在信中表了深切同情,尔后指导卫姬,叫她直接上一封谢恩的折子,就夸王莽如何的贤明圣德,如此圣人自然能体谅自己与皇帝的母子情深,直接感谢他同意自己入京陪皇帝。

同时,大张旗喜地在公开场合隆重地为王莽祈福以谢恩,因为她与所有人都深信,以安汉公之贤德,断然不会强阻她与皇帝的母子情深。

上折谢恩,再公开谢恩,利用王莽的名声作要挟,霸王硬上弓。同时假装自己已准备要动身来长安,看看自己那爱惜名声的父亲是否会被迫同意。如果有松动之象,自己这边再帮她加把劲,到时便可真正动身前来长安。

他要卖人情给卫姬,即使等到皇帝长大,想惩治王莽的话,届时卫姬也能念着自己的情,饶过自己一家。

那只鸽子来了又去,带着王宇的善意。

而王莽一无所知,依旧在兢兢业业地,明处理着朝务,暗关注着选后一事的进展。

一国皇后之事,自然不是几天时间便能轻易决定的。王家之女尽数被清出候选名单,百官们可不会真就理所当然、安心理得地就这么定了。

不论是看王政君的面子还是看王莽的面子,将所有王家之女全拒之门外,这如何也叫他们难以心安。有不少候选女子的家人在不明底细之下,更是恨不得能将自家闺女也从名单上撤回。

再不聪明的人也总觉其中气氛不太对,隐隐的有些难安。

因此在剔除王家之女后的新名单,便卡在了经办官员们的手上,迟迟没敢再往上送。

可一直拖着也不是办法,几人私下商量无果后便尝试找大司徒与大司空探口风,结果那二人也是装傻充愣了半天,后来还是平晏轻飘飘、作似无意地自叹自话:“严父出孝子,慈母出巧女。当今大汉哪个父亲能有大司马之贤德与公正严肃?大司马之妻,贤惠勤朴,朝中许多官员家眷也曾亲见,若大司马之女都无有资格当那皇后,我们真不敢说这大汉还有谁能更有资格。”

甄丰更是顺了一句:“若非太皇太后举贤不避亲,便没有今日的安汉公,也没有如今汉朝的回春之象。可选皇后这等大事,何尝不是举贤内,却何故避亲?”

经办官员们也听出了味儿,大司空与大司徒是看中了王莽之女。他们退去之后,又走访了其它官员,还有不少人吐槽:“选什么选嘛,这大汉朝有哪家的家教能比得上安汉公?这皇后非汉安公之女莫属!”

亲近王莽的人,看好王莽的,爱屋及乌地看好王嬿。

不想赌皇后娘家之人的品行,不愿再有外戚来搅乱难得稳下来的朝堂,那些人也宁愿直接叫大司马的女儿王嬿当皇后,反正自家也没合适的闺女,反正没自己的份。

还有些人就干脆只是盲目崇拜王莽的,就冲他的名声,也选王嬿。

不论出自何因,‘皇后非汉安公之女莫属!’这句话,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

最终的结果便是官员们干脆将名单压下不送了,一群人打好了商量,跑去拉上大司空与大司徒,拉着二人组团去找王政君请愿去了。

“太皇太后,您是如此圣明,才下了诏书不想王家人凭着您的关系得势得利。正因太皇太后您如此圣明,才不能一概而论地一味避嫌呐。所谓举贤不避亲,安汉公如此功劳更应被优待,而非因功受屈,那将叫天下人心寒于朝廷的赏罚不明。”

“以安汉公之贤德,其女当更有可能贤慧淑良,您这般决择岂非弃良择劣?想我大汉何尝不是因皇后无德,才致一任任的皇帝难有子嗣,前事之师犹未敢忘,岂能再蹈覆辙?”

“安汉公众望所归,其忠良苍天可鉴,也唯有安汉公之女当了皇后,才更可君臣同心共治,叫大汉愈加昌盛!”

“是啊,太皇太后您派人出宫,去长安城中或长安城外随便寻人问一问便知民心所向。皇后之位,国母之称,非安汉公之女莫属!何需再选!”

一群人聚满了王政君的长信殿,众人七嘴八舌间,就是一个意思。以王莽这些年的表现与功劳,不但不该叫他的女儿无缘皇后的竞选,更该因此加分。

不!加什么分?选什么选?皇后就王嬿了!

最后也不知谁趁着喧杂之间嚷的一句‘何需再选!’得到了所有人的点头称是。

王政君被感动,他老泪热盈着点头默认,却又忽然叹了一口气:“唉~不叫王家族人参选是本宫之意,但不叫王嬿参选,却是大司马之意在先啊。你们劝我无用,去劝大司马吧!只要大司马点头了,那这皇后之位便定了吧。”

是啊,她何尝不想王家之女能光明正大地当上皇后,让王家与刘家天下继续绵延同昌,谁还没点私心呢。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