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新汉情,恨不逢时
  4. 第106章 引辞风波
设置

第106章 引辞风波(1 / 1)


刘欣虽然名义上过继给了汉成帝,但他与成帝及王政君可没有什么亲情,与王政君的王家自然是更无感情与信赖可言。

母亲丁姬与祖母傅仙音那边,两家有多少人都摩拳擦掌,翘首紧盼着等着沾光,等着一展拳脚,大司马这么紧要的职位自然也是要给更令自己放心的这两家人。

可他却也不是个傻子,王家把控朝堂这么多年,上上下下的门生故吏一时是数之难清,枝节盘错复杂,有许多事还需要王莽去做的。

同样一件事,由王莽牵头去办,可能只需三分力便可完美达成;若叫其它人去做,或许十分尽力也未见得能有多大效果,就如自己的祖母与母亲封号一事。

还有大司马手上掌着的许多工作,这忽然之间也不是短时间便能交接干净的,何况他王莽明显是被迫辞职地心不甘情不愿,他又能老老实实地尽数交接?

重重顾虑之下,这才导致刘欣没有当场表态,只是拿着王莽的请辞折子,忧心重重地回到了自己的御书房沉思、权衡。

至于傅仙音与丁姬封号一事,这个好消息他早在来的路上便打发一个太监报喜去了。

没了祖母的哭哭啼啼与絮絮叨叨,他终于又有心思安安静静地想事情了。

一个人思来想去,他始终觉着此时真就将王莽这个大司马撸掉,弊大于利。

他又唤了太监去召左将军师丹与右将军傅喜,问了问他们二人的意见。

师丹是个顾全大局的人,像王莽这种有名声有才能的人,他自然是主张能用就继续用着。

至于右将军傅喜,他是傅仙音伯父的儿子,也就是傅仙音的堂弟。

刘欣在刚继任之初便给傅、丁两家的一些重要人物封侯,本来他也在封侯之列的,但傅喜觉着刘欣初掌皇帝位便如此大张旗鼓很是不妥,便称病推掉了对自己的封赏,因此暂时只是领了个统领皇宫守卫的卫尉之职。

直到前几日才被刘欣硬生生地塞了个右将军之职。

他虽是傅家之人,却与当初的王莽一样,是傅家中的另类。是个有着渊博学识与高尚品行之人,也是个聪明人,就入长安任职的短短一个多月便也混出了不错的名声。

贤明如他,早听多了关于王莽的许多名声,对于王莽请辞一事,他是真正地觉着可惜,自然也是全力支持刘欣留下王莽。

再没有犹豫,刘欣当场便亲拟了一封诏书,由自己的老师师丹亲自送去,劝说王莽归朝。

书中大意便是说:朕刚登基你就辞职,是表示朕不能顺承先帝之志,欲叫天下人骂朕忘恩负义,过河拆桥?否则你正是春秋鼎盛的年纪,怎能在朕正准备与你联手大干一番的时候说不干就不干呢?

总之一句话,啥也别说,回来等你一起上朝!

师丹亲带诏书而至,王莽有那么一瞬间是欣喜向往的,但他强行压下了向往的念头。

他也知道,皇帝任用自己人不过是必然的人之常情,没意外的话自己早晚是要被卸权的,不如趁着王政君还能说上话的时候先退下来再谋划。

何况,谁又知道他刘欣是否只是做个样子给众人看,叫人看到他的礼数与惜才?

既然退,那便趁早退得干净利落,别真拖拖拉拉地丢下一堆把柄,将自己拖得到时候无法全身而退。

不想拐太多弯弯绕绕,王莽当时便是故示着感动之色,直言自己确实是累了,更与师丹挑明了说:丁、傅两家有那么多的青年才俊正缺一展抱负的机会,皇上便从中选一个就是了。

反正这大司马之位早晚是丁、傅两家的,王莽已然挑明了,刘欣便也干脆丢了感动的心情,打算大张旗鼓地硬来。

当然,这硬来不是直来直去地对王莽使硬,从到这长安城中起,他自然也听了许多王莽的名声。对这种有好名声的人,他可不敢乱来。

自己毕竟是半路突然被拉过来接的刘骜的皇位,可不是那种早早便被自己亲父亲立了太子的亲儿子,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沉淀自己的根基。

皇位还没真正坐稳把牢呢,就先丢尽人心,那可绝不是个明智之举。

也幸好没乱来,第二日早朝王莽没出现,摸出风声的许多官员们竟为王莽递了一道又一道的折子,几乎都肯定王莽的好名声与能力,希望新帝能继续重用他。

其中不乏皇室宗亲,比如刘向父子,更是极力称赞。

如此看来,这王莽不是一时半会儿想撸便撸得下来的,刘欣顺势直接当朝宣布,要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与着左、右将军师丹及傅喜,一同去劝大司马王莽回朝。

更是当堂直言,政务繁乱,新君难堪,大司马一日不回朝,他便一日不上朝!

刘欣的想法也很直接,你既然挑明了,那我也不和你绕什么感情线,我就逼你。

大张旗鼓地逼你,让天下人知道我就是惜才的明君,你来就过来好好替我做事,等我不用你的时候定然是你做错了。

你要真不来,我也仁至义尽了。不是我过河拆桥,也不是我用人唯亲,是你因门户偏见,不愿辅佐新君,连过渡的机会都不愿意给新君,坏名声你王家接着吧。

王家唯一一个好名声的王莽,只因一些偏见便罔顾天下百姓,也不过是个表面名声。到时发起火来,真要撸起王家也光明正大,理直气壮了。

刘欣心底的小算盘是悄悄打的,孔光、何武与师丹及傅喜可没空想那么多,他们一接了皇帝的任务,那是马不停蹄地直奔王莽的侯府。

两个成帝刘骜时期的老臣,两个与刘欣关系密切的新起之秀,四人好一番劝说,王莽依旧不为所动。

四个人无可奈何地一番合计,将大腿一拍,又屁巔巔地跑向长乐宫找王政君去了。

是啊,都说王莽这人懂礼数,尊长辈,特别是对太皇太后王政君,一直都是加倍地礼敬着,若说有谁还能指得动王莽,那非王政君莫属啊!

于是四人跑到了老太那,又是好一番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说动王政君去说服王莽复出。

老人家,毕竟不经劝,也经不起磨。

何况,对于王家即将面临的彻底失势,甚至被清洗,王政君也是心中忧虑害怕着。

她也不确定自己能保王家保到什么程度。

孔光四人的到来,也给了王政君一丝希望,特别是看到刘欣曾经作为太子时的老师师丹,以及傅家的代表人物傅喜也来了,她心中的那份幻想便忽然变得踏实了。

“稚游啊,王莽是我王家人,傅、丁两家自也有许多贤臣能人,就如稚游你这般的。我可以去劝王莽归朝,但这大司马之位宜暂领,你们若是共事得顺利,便随便给他一个能发挥才能的职位就行。若叫他长据大司马之位不放,阻了傅、丁两家前程,恐怕影响了我与皇帝的亲情啊。”

王政君也没含糊,是以着长辈的身份,温和的语气,与傅喜挑明。

傅喜是个明白人,当下是拍着胸脯保证:“公义不让私亲,大汉正需要像大司马这般贤能之人,丁、傅两家谁若敢对大司马不利,我第一个不同意。”

王政君也知道,这傅喜是丁、傅两家中声望最高的人,就如王莽在王家一般。得到傅喜的保证,她也去了顾虑,当下便唤了贴身心腹去召王莽。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