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处吗?很多人都非常疑惑,这最多可以反映孙权的政治手段吧,还有其他手段吗?
刘秀感慨地说道:“有水平啊,和我一样。”
杨羽肯定地说道:“在孙权称帝前只有刘秀一个参考,刘秀的大哥刘演跟孙策类似,也是成功前就死了。
刘秀登基后,也没有给大哥尊帝号,而是追封为公爵,后追封为王爵。
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说孙十万的决策很正确,十万晚年,内斗很严重,他自己的后人人脑子打出狗脑子。
如果再加一个他大哥那一支,那肯定是先把他大哥这一支杀干净,然后再内斗。
孙权为了稳定地位连大嫂和襁褓里的孩子都只能送走,如果他追封孙策为帝才是真害人了,孙策得孩子一下子成了皇子又有了强宣称,这是取乱之道,除非孙策一脉死绝了,一个不剩,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追封孙策了。
但是古人的看法也不一样:
陈寿:且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而权尊崇未至,子止侯爵,于义俭矣。
李光地:陈评自是情理,亦何必累纸赞颂如此,使权果能防微虑远,亦无子孙相残之祸矣。
赵一清:孙盛说迂谬,汉室中兴,出于伯升,光武感其功业之不终,建武二年首封其二子为王,而帝子之封乃在一年之后。司马昭继兄师秉魏政,以次子攸为师后,常云天下者景王之天下,欲以大业归攸,以孙权视之,不可同日论也。
注意,哪怕是站在孙权角度替孙权辩护的孙盛也认为孙权行为“于情虽违,于事虽俭”,认可“策为首事之君,有吴开国之主”,说明在古人的认知中,孙策的功绩是绝对够得上一个追谥的,而孙权的行为实际是不合情理的。
其实对于孙权没有追封兄长之事,古人都是普遍认可孙权做的不地道的,争议点在于孙权的做法有没有起到防止子嗣内乱的效果。反而是现代人越来越多倾向于替孙权辩护,想了下个中缘由,除了现代网友普遍叛逆喜欢杠一下以外,主要还是因为现代人的价值观越来越务实了罢。
当然也有孙权自己的考虑:
答案很简单,孙权是为了削弱孙策及其后代在江东地区的影响力。
毕竞孙权的领导地位来自于自己哥哥孙策,孙权的权利是在孙策那边继承过来的,那孙策的儿子是不是也有皇位的继承权?而人都是有私心,孙权就更加不意外了。
孙权刚继承领导班子的时候,可能没有时间处理这个问题,等到他巩固江东政权,甚至称王称帝的时候,孙权基本上也处于四五十岁的年龄,到这个时候,基本上孙权就要思考自己的法统问题了。
不过这也是比较暗黑的猜想了。”
这么一说,很多人明白了不少,确实皇位的魅力是无穷的,也难怪这些皇帝们这么做了。
有人问道:“既然如此,把孙策也讲一下吧,孙策不是有儿子吗?为什么还要传位给孙权呢?”
杨羽肯定地回答:这么问的原因是题主把孙家对标于皇帝,而且还是后世的皇帝
皇帝是一家一姓的天下,这是具有法理性的,且父死子继也是这一法理的惯常传统
但是,孙策不是皇帝,是军阀。而当时的社会是军阀与门阀共治和博弈的社会
世家大族(门阀)希望军阀可以为自己的特权、土地、财产给予保护。
军阀希望世家大族可以给自己提供钱粮、人才和合法性。
那么孙策让谁结班,就不是一个皇帝指定接班人的问题
而是军阀和门阀寻找共同认可的代理人的问题(当然,大家看破不说破)
那能选择的就是三个人:
儿子孙绍
弟弟孙权
弟弟孙翊
孙绍应该是第一个被排除的,除了孙策自己,应该没什么势力会选择孙绍,这是因为孙绍太小
孙策去世时25岁,孙绍应该不超过10岁
从军阀派系的角度看,孙绍年纪太小,这样的人没办法统领军阀派杀伐决断,会被别的军阀干掉或者被门阀控制。
北方世族派也不看好,原因一样,这么小的年纪,不能带领他们北伐中原,也不能帮助他们跟江东世族竞争,甚至都不能保护他们的利益。
孙翊显然是个比孙策还要强势的人物,所以对于军阀派系和北方世族来看,他是最合适的,他可以继续广大孙策的事业,可以进一步扩大军阀和北方世族的势力。所以军阀派和北方世族代表张昭竭力主张立孙翊为接班人
《三国志》分别在孙策传和张昭传中写了张昭多么努力的希望立孙翊,可是其他门阀人物的传中却没有丝毫希望立孙翊的记录。当然这一方面是因为孙策跟他们不会亲近,可能不会谈这个事,另一方面也表示了他们的观望态度。
所以孙策应该能敏锐(或者早已)地察觉到了他们这支军阀势力和江东的门阀的结盟和微妙平衡自己已经是稍微过头了一点,不能选个更过头的孙翊。因为如果把与江东门阀的结盟此时就打破了,他们很可能就会倒向刘表、曹操等其他军阀,对自己是不利的。
于是,孙策选择了表面上更“温和”的孙权。
这才是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选择,军阀派和北方世族知道孙权是有能力的,所以孙权在,至少可以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江东世族也明白孙权能力上足够保护他们,但是又没有孙翊那么强的攻击性,所以这个选择是他们能接受的。
如此看来,孙策临终前对孙权说的话,更像是对各派势力说的
继续扩张军阀的势力、或者打到北方去壮大北方世族派系的力量,你就不要干了!因为南方这些世族对于用自己的钱作为军粮支持咱们北伐来扩大军阀力量和北方世族力量是不热心、不支持、不同意的。
要平衡各派势力,让他们都能融入统治集团,为我们这个集团尽力。
保护江东世族的利益,当然还有跟我们南下的军阀、北方世族的现有势力不受损,这是你该做的,也是大家都接受的!
所以,与其说,孙权是孙策选的接班人
不如说,孙权是当时各种政治派系能接受的最大公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