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一号经过六个半月的地火转移飞行,在2021年2月10日与火星交会。】
东汉,张衡:原来从地球到火星要经历六个半月吗?我们用肉眼看到的星星,居然可以测算出我们离它真正的时间了,后世的人了不起。
【天问一号由环绕器、着陆器和巡视器三部分组成。进行近火制动后,将组合体刹入环火星轨道。3个月后,着陆地点考察完毕,着陆-巡视组合体与轨道器分离。】
这个解说,让观看直播的人知道天问一号上火星的主要目标,主要是名字取得已经很直白了。
北宋,沈括:这个考察应该都是地上的人在做,但是他们能精准判断地点和这个组合器的轨迹,应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北宋,赵匡胤:这算是兵分三路了,各司其职。
看着着陆-巡视组合体以4.8km/s的速度进入火星大气层,观看视频的人有一种错觉:我们不会掉下去吧?
进入火星大气层后,大家被组合体的飞行速度惊呆了,心里还有一点激动。
成功着陆、释放出火星车这个过程大家看不懂原理,但是想到这是从地球上去到遥远的火星上的东西,大家被这个过程震撼到了,隐约居然有一种自豪感。
看完整个视频后,大家久久无法平复心情。
这是一场属于人类的,真正的星辰征途
高老师:“我们的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是一件让人自豪的事。大家注意到视频里涉及到的时间表述了吗?”
这一问,让观看直播的人从刚刚的震撼中走了出来。
西汉,刘彻:那我完全没注意到,光顾着看它怎么上去了。
唐朝,李世民:别说,虽然不是我们这个时期的人弄出来的东西,确实心里还是有一股自豪感,人类竟然真的在向遥远的星空前进。
北宋,沈括:注意到了,一些是某年某月某日这样的日期,一些是多少秒、几个月这样的时间。
公屏上有人在回答,教室里也有人在回答。
高老师:“这些时间表述是有差异的,有些是与一个过程相对应的,有些则是与一个瞬间相对应的,我们把这样的称为时刻和时间间隔。”
北宋,苏颂:理解,就是点和段的不同。
高老师:“为了更好地描述时刻和时间间隔,我们采用时间轴的方法。在时间轴中确认好零点,确定好对应的标度,我们就可以很好地把它表述出来了。”
看着高老师课件上的时间轴,很多人觉得这样的讲解还是能够听懂的,就是t、s这样的用法他们还有点不太习惯。
高老师:“时刻是指某一个瞬间,在时间轴上用点表示。对应的是物体运动的状态和位置。时间间隔是......”
北宋,赵匡胤:时刻,还是能理解的,可这和物体的运动又有什么关系呢?
明朝,朱棣:其实这还是很好懂的嘛,不像前面的有些东西,完全就听不懂。
高老师中途提到了打点计时器机器的工作原理,听完,有的人若有所思,这确实也是一种计时方法。
说到路程和位移的概念的时候,大部分人都还是能听懂的。
高老师:“大家需要记得,位移是有方向的。像位移这样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我们称之为矢量。像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这样的物理量我们称之为标量。大家能不能再举出一些矢量和标量的例子?”
春秋末期,墨子:气温这样的应该算标量,没有方向,力应该是矢量吧,力在作用的时候是有方向的。
唐朝,李世民:我也来举一个例子,重量,应该是标量。
有的人在公屏上发了一些乱七八糟的答案,什么雨水、泥土的。
高老师回答了教室里同学说出的答案,古代的人有的得到了答案,有的就不清楚自己举的例子是不是了。
高老师:“我们来看一下直线运动的位移。以向东为正方向建立坐标系,某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A点坐标为x1,B点坐标为x2,求物体的位移,这种很简单的,我们......”
西汉,刘彻:咦?发生什么事了?我就低个头的功夫,怎么就听不懂了?明明前面的还能听懂的。
东汉,张衡:应该是B点和A点的距离差。
北宋,苏轼:莫骗我,看着一点都不简单啊!
明朝,朱厚照:如果我绕着我家这个房屋跑一圈,最后回到起点,这也有位移吗?
高老师:“我们来做一个例题,以东为正方向建立坐标系,物体从A运动到B,A、B的坐标分别是3m、-2m,求这个物体的位移。”
春秋末期,墨子:左边是2,右边是3,加起来应该是5,但是还有一个方向,有点点不太确定。
很多人都和墨子想得差不多。
高老师:“最后,我们的答案是-5,大家知道这个‘-’代表的意思吗?”
北宋,沈括:方向?如果从B运动到A,是不是就没这个“-”了?
明朝,徐光启:这和数学上的负感觉不是一样的。
高老师:“我们数学上的负号是表示小于0和正数的,但在物理里面,这种矢量前面的负号表示的是方向。”
听完高老师的解说,很多人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理解的。就是和正方向相反的意思嘛。
高老师:“学习了位移的计算方法,请大家来比较一下这里Δx和Δx' 的大小。”
西汉,刘彻:肯定是Δx=5大啊,多明显,五段呢,另外一个才有一段。
北宋,沈括:比较这个位移的时候应该是不算符号的,只算那个数值。
得到肯定答案后,很多古人心里都有一点小欣喜,他们居然答对物理课上的问题了。
高老师:“我们要记住,比较位移的时候我们要看绝对值,看数值本身。”
明朝,徐光启:后世称呼这种为绝对值啊?又学到一个新名词。
高老师接着给大家播放了一个打点计时器的小实验,看完后,很多人对这个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看到根据打点计时器画出来的位移-时间图像。
最后高老师对这堂课做了一下小结。
明朝,徐光启:用数学表达物理,用实验研究物理,这两种方法论应该不单单适用于物理这门课,其它的课程感觉也是这样的,很多方面都离不开数学,也离不开实验。
除了部分人对物理课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其他人就有点痛苦了,前面看航天的视频看得津津有味的,后面被一些陌生的概念弄晕了。
于是很多人再次给物理下了一个定义:一门让人感兴趣,但同时也让人晕乎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