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给古人直播上课,他们都学疯了
  4. 第76章 显微镜下的细胞
设置

第76章 显微镜下的细胞(1 / 1)


最后两节课是生物课。

裴姝他们学校高一的排课比较满,晚上也安排了课程教学,经常是两节课连排的,今天就是历史课和生物课占据了整个晚上的时间。

这样安排主要是为了尽快把课程讲完,后面的时间就是复习。当然,任课老师也不会两节课一直都在讲课。

所以一般都是老师讲一段时间,剩下的时间就让学生自己消化、做习题或者预习后面的内容等,主要看任课老师自己的教学安排。

何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讲了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今天接着学习后面的内容。我们初中的时候应该都观察过细胞了,知道细胞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构成有很大不同......”

看着何老师展示的细胞模式图,观看直播的人觉得十分陌生,这和之前看到的红细胞、细菌的图不太一样。

战国时期,扁鹊秦越人:如果可以细致到这种地步查看人体的各个部位,说不定人在生病的时候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具体是哪里出现问题了,这种技术对于排查病变部位确实不错,可以弥补肉眼看不到的这个缺陷。

秦朝,秦始皇:这样看的话,这些细胞可以单独看作一个小国家了。细胞膜相当于和外面隔开的城墙,细胞核、细胞质这些应该是能让细胞“活着”的机构部门,像人的社会一样,分工协作。

唐朝,李世民:之前的细胞图应该是写实派的,是细胞真实的样子,现在这些图大概算是写意画法吧,看起来就不像物品的真实面貌,估计是为了便于记忆。

明朝,李时珍:植物体无限缩小后看原来是这个样子的,植物细胞的这个叶绿体竟是它特有的结构,动物那个图就没有叶绿体,这是因为植物普遍是绿色的原因吗?

南宋,宋慈:动物细胞相对于植物细胞来说,结构要更简单一些,人体的细胞大概也是这个样子的了。

何老师:“我们能得到这样清晰的细胞模式图,主要依赖于显微镜。在高中阶段,使用高倍镜观察细胞是我们需要掌握的手段。为了证明细胞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我们需要学会使用高倍镜,观察更多材料。”

战国时期,庄子:这属于是先有了猜想和结论,然后去一步步论证猜想的正确性了。

明朝,宋应星:高倍显微镜?又学到一个新词,这应该是可以看得很清楚才会称呼它为高倍。

因为暂时无法自己操作,何老师给大家观看了一个小视频,是关于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的。

视频先是详细介绍了材料用具:显微镜、水绵、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镊子等。

东汉,华佗:这和给病人动刀子还是有点类似的,就是对象小了很多。

唐朝,孙思邈:这个酵母菌培养液是不是可以用酿酒的曲代替?这个亚甲基蓝溶液具体就不知道是什么了。

明朝,宋应星:用透明的玻片是为了方便观察吗?有的物品还是可以找到类似的,主要还是这个显微镜比较难弄。

在大家发散思维猜测每个物品的时候,视频介绍了显微镜的原理,还展示了原理示意图。

【光学显微镜利用光学原理将微小物象进行高倍放大,以便肉眼观察,被观察的物体经过......】

战国时期,墨子:原来是这样的,要经历物镜和目镜两次放大,两次倒立图像后又正回来了。嗯~我好像理解了,就是这个镜面不太好处理。

东汉,张衡:之前的课上讲得不是太清楚,这个图画得比较清晰,这明显要用到物理的知识。看来后世虽然分了课程,但是这些课程还是都有联系的。

看着这个讲解,酷爱发明的人眼睛紧紧盯着直播屏,努力理解视频里说的每一个字,深怕漏了一点信息。

接下来,视频讲述了临时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看完后,观看直播的众人:好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基本已经记住了,但是没有显微镜,暂时无法亲自操作了。

很多人在惊叹,就用镊子取了那么小的一点点水绵,在显微镜的放大下竟然变成了一大长条。之前只是看了何老师放的几张图片,这还是第一次见识了这些细胞图出现的过程,感觉挺新奇好玩的。

视频结束后,何老师放了几张细胞图。

何老师:“大家也看到了,这是水绵细胞、这是衣藻,这是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这是青霉菌、酵母菌、草履虫、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西汉,刘彻:咦?人的口腔上皮放大了原来长这个样子吗?看来有的东西放大了确实不好看。

东晋,郭璞:这个衣藻应该属于藻类吧?放大了居然像一条虫子一样!

很多人在思考其中一些东西会是什么的时候,何老师总结。

“通过显微镜我们可以看到,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不过虽然这些细胞形态多样,但它们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据此我们可以猜想,细胞来自于细胞,它们有可能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东晋,郭璞:难怪说细胞具有多样性,这确实是多种多样的。有小圆球状的,还有长条状的,还有一些是竟是网状的。看来不光肉眼看到的模样千差万别,细微地方也是千奇百怪的。

明朝,李时珍:形态如此各异,为何还说这些细胞可能有共同的祖先?仅仅因为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吗?

何老师:“为了证明细胞可能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我们需要寻找更多的证据。我们先看一下衣藻的细胞结构模式。”

北宋,赵匡胤:这个衣藻长相看起来挺怪异的,那两根须须叫做鞭毛啊?

唐朝,孙思邈:这个衣藻有叶绿体,按后世的分类,算植物吗?

何老师:“衣藻有鞭毛,鞭毛可以帮助它自主运动,这是动物的特点。它还有叶绿体,叶绿体里含有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另外还有细胞壁,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纤维素,这是植物细胞的特点。”

战国时期,庄子:因为动物和植物细胞的特点都在衣藻细胞内,所以说明所有细胞可能有共同的原始祖先?这个结论吧,要说不准确好像也无法完全否定,再听听。

西汉,刘彻:这和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不是同一个道理?

明朝,李时珍:光合作用是什么?看这个特性好像是有叶绿体的物品特有的,不知道是不是只要是绿色的东西就能进行这个光合作用?

何老师:“这是我们的第二个证据。”

观看直播的人:再听听还有什么证据?所有生物同源这个说法实在是妙极了。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