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重生1976从知青开始
  4. 第353章 探访下岗工人【中午12点前更新三章】
设置

第353章 探访下岗工人【中午12点前更新三章】(1 / 1)


周海洋的讲话刚落音,全场顿时再次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大家私下纷纷议论:

这位新书记,不简单,有水平。

讲话实在,没有太多的套话。

永梁的天,看来要变了。

周海洋到永梁的第一件事,是探望棉纺织厂的下岗工人。

虽然这些年周海洋一直在怀宁,但对永梁棉纺织厂的情况,还是略有耳闻。

当年,它是全省著名的大企业,有2万多职工,设备也是国内最先进的。

有许多进口设备,能纺出国内一流的衬衫面料,日子红火了好一阵子。

但后来,自从换了几任厂长,厂子就每况愈下了。

想到这儿,周海洋下定决心,棉纺织厂再也不能这么下去了!必须要改革!

如今,华国的改革已经进入了全面的攻坚阶段。

国有企业怎么改?

说白了,还是得解决企业的产权问题,才能调动干部和工人的积极性。

国有企业如果不进行彻底的产权改革,其它再怎么改,都是小打小闹。

为此,周海洋决定,通过探访下岗职工,进行深入的调研,拿出一个可行的解决办法。

想到这儿,周海洋随即给高秘书长打了个电话:“明天上午,我要到棉纺织厂调研,你通知常务副市长葛天亮同志,让他也一起去。”

第二天上午,周海洋的车子下了高速公路。

出了路口,左边就是棉纺织厂的职工生活区。

周海洋坐在车子里,远远就看到,生活区的大门口,葛天亮和高秘书长已经在那里等候。

旁边还有扛摄像机的。

周海洋见状,心里不由得一愣!

看来,永梁电视台和报社的记者也都到了。

周海洋皱了皱眉头,瞬间想起一个时髦的词:作秀。

看来,自己的这次视察棉纺厂,被某些人看作是作秀了。

把记者们撵走吧,不合适,人家辛辛苦苦也是为了工作。

再说了,自己作为市委书记兼代市长,看望困难群众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让广大群众知道自己的工作作风,也并不是一件坏事。

想到这里,周海洋心境立刻就平和了下来。

下了车后,他问高秘书长:“怎么走?”

高秘书长说:“因为时间紧,没来得及安排,只能是走到哪家算哪家了。”

周海洋闻言,终于笑了:“没准备更好,省得老百姓说我们做假,这样才能看到真实的情况。”

但就在这时候,又接连来到了几辆小车。

从为首的一辆凌志轿车上下来一个人,冲着周海洋跑过来,双手握着他的手使劲地摇晃。

高秘书长告诉周海洋:“这位是棉纺厂的杨厂长。

之前是市经贸委的主任,刚任厂长不到一年。”

周海洋和杨厂长一行一一握手,然后向着一座居民楼走去。

眼前是一幢70年代的建筑,楼道很窄,很暗,墙壁上到处都是乱贴的小广告。

敲开二楼的一户人家,里面走出一对知识分子模样的人。

一问才知道,是50年代支援建厂时,从宁城一家大企业调来的技术员夫妇。

老两口如今已经快70岁了,儿女嫌永梁穷,大学毕业都去宁城工作了。

周海洋问他们:“退休之后,每个月还能够领多少钱。

老头说:“也就是700多吧,有时候还不能按时发。”

他们住的是一套不到50平方米的两居室,家具都是旧的,电视机还是老式的沪海金星牌。

周海洋闻言,不由得伸出手,向上衣口袋摸了摸。

高秘书长见状,连忙拉开随身携带的皮包,从里面拿出一个信封,递给周海洋。

周海洋瞄了一眼信封,上面写着1000元的字样。随即就递给了老头。

接着,又握着俩口子的手说:“老人家,委屈你们了!

你们年轻时为了支援永梁的建设,放弃在大城市生活的机会,来到这里。

现在老了,该安享晚年了,厂子却不行了。

党和政府对不起你们啊,让你们受罪了。

我们一定会尽快想出办法来,救活这个厂子,让你们能安度晚年。

今后有什么困难,尽管到市委来找我,只要我能够做的,一定为你们做。”

周海洋的一番话,说的老俩口热泪盈眶。

老头紧紧握着周海洋的手,一个劲地说:“谢谢,谢谢,太感谢了。”

从老技术员家里走出来,周海洋的两眼已经湿润了。

大家看他情绪不好,都不敢说话。

接着,又敲开三楼的一户人家。

家里只有一个老太太,还有一个五岁的小男孩。

一问才知道,这是祖孙两代人。

老太太对周海洋说:

儿子和媳妇,原来都是棉纺织厂的工人,前几年下岗了。

因为没有什么技术,只好在外面打短工。

儿子现在给一家私营企业当保安,每月有500多块钱的收入。

媳妇在一家餐厅的厨房刷盘子,每月也有500多块钱的收入。

因为收入低,扣除一家三口日常的生活费,还不够小孩上幼儿园一年700多块的学费,只好把老娘从农村接来带孩子。

老太太家里还有3亩多地,老头子一个人在家里守着。

农忙时,老太太就回村里,帮老头子做饭干活。

周海洋看看他们家,整个一个典型的家徒四壁。

比那刚才两个知识分子的家庭更差。

于是,他又从高秘书长手里接过一个信封,告诉老太太:“里面有1000块钱,让孩子去上幼儿园吧,别耽误了他。

你也抽空回乡下多陪陪老头子。”

老太太用颤抖的双手,接过钱。

激动的说不出一句话,只是一个劲的给周海洋鞠躬。

接着,又看了几户人家,情况大同小异。

永梁棉纺织厂的职工,这几年生活出了名的艰苦。

在怀宁时,周海洋就略有耳闻。

这几年,江宁省经济飞速发展,许多城市都建起了无数的高楼大厦。

其中包括许多高级的宾馆、酒店和娱乐场所。

这里面,哪一个地方都少不了年轻女孩子的身影。

在这些地方,几乎都能够找到当年永梁棉纺织厂下岗的纺织女工,甚至是她们的女儿。

永梁棉纺织厂原来有2万多员工,其中绝大多数是纺织女工。

她们当中有些是前些年纺织学校或者技工学校的毕业生。

有些是八十年代初返城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

还有一些是从农村招工来的。

当初,为了能够进入棉纺织厂当个工人,他们的父母托了不少关系,送了不少人情礼,才为自己的孩子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