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明洛传
  4. 第2章 伟大的魏王
设置

第2章 伟大的魏王(1 / 1)


书接上文,那闪烁着蓝光的魂魄穿过重重虚空,终于来到了另外一个位面 ,或者应该说是另外一个世界,亦或是时间线分叉的另外一个平行世界。

那牛头马面只顾甩锅,根本不在乎那魂魄在这个世界是否能顺利投胎,亦或是成为游荡孤魂,天地间苍苍茫茫,那魂魄悠悠转转,也不知过了多少年月.....

--------------------------------------------------------------------------------------------

那么此方世界又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呢,请容我细细说来,

话说二百余年前,天下霸主乃是齐国,国力雄厚戴甲百万,东临沧海,南摄大理,北御漠南,西平凉地,兵锋之盛令世间诸国无敢违逆。

然而盛极必衰乃是天理,无敌的国度总是从内部开始崩溃,齐国因夺嫡之争陷入混乱,在老皇帝缠绵病榻之际,诸皇子不顾朝政互相争斗,各自拉拢权臣重将,导致藩镇割据,在老皇帝齐英宗龙御归天之后,太子虽顺利登基,但根本无力压制朝堂,遂大乱开启。

新帝与五王相争,裹挟着百万兵卒内乱,一时间天下大乱,而大乱必有大灾大疫,大旱大涝大疫接肘而至,兵乱加上天灾,齐国一时间遍地狼烟,五位皇子,九大藩镇,七十二路义军,更有无数绿林烟尘轮番作乱,令齐国人口锐减,可战之兵卒损耗过半,百姓更是民不聊生,遍地皆是饿殍枯骨。

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中原大地内乱之际,北境之敌蠢蠢欲动,辽国雄主耶律雄英趁齐国内乱之际,率二十万铁骑重新掌控了漠南之地,兵锋所向更是直抵燕云,意欲趁此时机夺去中原之屏障。

前面说到齐国内乱,藩镇先受皇子拉拢,天下大乱之后直接裹挟皇子,以皇子之名割据土地,都想打着皇子的名号一统天下 ,先行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事,再谋取而代之之法 。

但有一处藩镇始终不曾参与内乱,不曾与任何藩军作战,更是在辽国兵临漠南之际直接拱手相让,虽有不战而逃之嫌,却最大程度保持了有生力量,这就镇边九藩之中最为强大的燕藩,节制燕云十六州,麾下精兵二十余万。

在齐国内部都乱成了一锅粥的时候,燕藩虽放弃了漠南地区,却始终坚守燕云屏障,不曾使辽国铁骑南下 ,燕云节度使,燕国公--明重,更是在北平守卫战之中,一箭射中了辽国御驾亲征的大可汗耶律雄英,其继子明胤更是趁着辽军大乱之际,率军冒险追击,致使耶律雄英疲于逃命而不得救治,最终伤重而亡。

随后失去了统帅的辽军,仿似无头苍蝇般各自为战,军心大乱更有溃散之象,被燕云军各个击破,仅有三五万之兵成功逃回漠南王庭,此后也因群龙无首陷入内乱,再难以威胁燕云。

要说明重属实是个老阴登,在世人以为漠南将有大战的时候,他直接率大军反向进攻,窝在北平不出来,等到辽军因攻城伤亡巨大而军心不稳时,直接来了一记回首掏,直接把辽军干碎了。

等到燕云大捷传遍天下,天下人皆以为他要挟大胜之威席卷天下之际,他又缩起来了。

没错!他握着燕云十六州之地及二十余万的精锐,以“本帅愿为大齐镇守北境,万不可令外族有可趁之机。”之由,全力经略属地。

待到他积聚了无数粮草将燕云军扩充至三十万,也暗中勾结并得到了许多世家门阀的支持,已经十年过去了,那时五王之乱已经令齐国尽失天下民心。

齐,宣平十六年,燕国公以天下大乱久矣,天下人亦苦五王久矣,某当为天下苍生谋太平为檄文,以清君侧为由,起大军十五万,令其继子亦是麾下先锋大将---明胤,率军南下,一路席卷大宁,晋中,汉中,更是在河北一战尽数歼灭所有藩镇,在两年之内就平定了三处藩镇,只差川蜀,关中,就能彻底平定了长江以北。

而就当天下人都以为明重要挟大胜之威一鼓作气拿下关中,川蜀,渡过长江一统天下之时,他又缩起来了,不过这次并不是因为谨慎,而是因为家业大起来了,矛盾就出现了。

前面说过明重麾下第一大将---明胤,是其子却并非其亲子。 明胤之母付氏早年乃关中李氏一个败家子的妾室,因家中夫人彪悍,无奈将身怀六甲的付氏赶出门去,机缘巧合之下被前往燕云赴任的明重收留,又因其生得貌美又温柔善伺候,产子之后被明重收为妾室,此后因受宠其子也被冠以明姓,是为明胤。

明重虽是个老阴登,治军严厉且阴险狡诈之名为世人熟知,但却对家中子弟极好,哪怕并非亲子的明胤依然悉心教导,但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个男婴日后会成为威震天下的大将军。

事情是这样的,当你是默默无闻的小老弟,抛弃你的人指定就恶心你,但如果你是威震天下的大将军,那么在抛弃你的人眼里,你就变成了香饽饽。

得知明胤乃是李氏血脉之后,关中李氏立马就展开了追求,希望他抛弃燕云,率军自立称帝,关中李氏则会付出所能付出的一切。

明胤母子昔日被李氏抛弃,心中早有怨恨,岂能令其如愿,故明胤密信告知父亲,言关中李氏有作乱之嫌,他愿率军平灭, 可见惯了人世险恶的他,也没想到父亲会给他 这样一封回信。

“吾有嫡庶九子,虽各有勇武之力,却皆无谋断之能,唯汝明睿果决,武堪登帝极,文可御天下,今李氏若有此意,汝万万不可拒之,当今天下虽乱,但若可令士族归心,则天下尽在掌握,若李氏非改姓不能襄助,汝亦可从之,大丈夫志在天下,万万不可为小节所缚,切记,汝无论在何方何地 ,无论姓甚名谁,都是为父最自豪的儿子。”

世间有好就有坏,有大齐皇室那种停尸不顾束甲相功的家庭,也有明重这种为了继子好啥都能付出的真亲爹,明胤到死都没想明白,明重这位便宜老爹怎么就能对自己这么好。

此后明胤听从了父亲的建议,接受了关中李氏的帮助,也百般不情愿地改了姓---是为李胤,随后李氏拱手送上关中,更是暗中联络,助李胤兵不血刃拿下川蜀,至此李胤以燕云为根基,关中为倚仗,蜀中做粮仓,消除灭了北方的三大藩镇,更将零星作乱势力彻底消除,长江以北已尽在其掌握。

齐宣平十九年,彻底平定了北方的李胤,在燕云明氏,关中李氏,川蜀盛氏的支持下,在关中自立称帝,立国号为周,建都长安,开始了盛元元年,是为周太祖。

世间之事难圆满,就在李胤称帝的两年后,他在李氏和盛氏的撺掇下,不顾明重的劝阻,御驾亲征想要渡过长江一举扫平天下,彼时的李胤风光无限,水陆并起大军三十余万,声势可谓滔天。

可李胤原是北境大将,哪知水师战法,新登帝位又刚愎自用,在曹操战败过的地方,一样打了个大败亏输,此战为了掩护李胤撤退,明重随军出征的四个儿子全部阵亡。

最令人不齿的是,此战的始作俑者关中李氏和川蜀盛氏在看到李胤战败之后,居然在后方掀起了叛乱,此战之中镇守长安的燕国公世子虽守住了长安,却也重伤而亡。

就在这关键时刻,又是明重力挽狂澜,他以花甲之龄,亲率燕云精锐,艰难镇压了关中和川蜀的叛乱,然而此战之中燕国公又有一嫡一庶两个儿子力战而亡,至此燕国公明重所有的九个儿子之中,唯有付氏为其诞下的幼子和李胤这个便宜儿子尚在人世。

此战过后,心碎的明重丢下五万精锐交于李胤,让他可以收拾残局,自己接着回北境防范辽国,任谁也无法想象,此刻李胤对这个便宜老爹得有多敬爱,多感动。

又三年之后,当李胤收拾完残局,稳定住了局面之后,李胤决定做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封明重为魏王,且世袭罔替与国同休。

当有不长眼的御史在大殿之上狂言,“异姓不可封王”的时候,周太祖李胤下令用庭杖打死了,他一生中唯一个亲自下令处决的文官,并放下狠话。

“敢言明氏为外姓者皆斩。”

“敢言明氏非宗亲者尽屠。”

当魏王明重于古稀之年岁病重离世之时,李胤这位沙场百战的马上皇帝,抱着明重的尸身嚎啕大哭,宛若稚子顽童。

随后帝令同母胞弟,魏王幼子明谙承袭魏王爵位,明谙承父兄之勇武,镇守燕云三十载,在兄长李胤驾崩之后,顶盔持剑带着太子李常坐上龙椅,随后跪拜称臣,是为大周皇族最强之依仗。

明谙在临终之际更是将燕云节度使的职位与燕云三十万精锐的兵权尽数交还于大侄子也就是周仁宗李常,曰:

“藩镇乃天下之患,陛下当需警觉。” 随后撒手人寰。

听闻此言,仁宗悲痛难以自持,捶胸痛哭曰:

“朕失一至亲,然国失一柱石也。”

从此魏王明氏一脉承父祖之勇武,个个敢战善战,皆以上阵杀敌为荣,明氏王祠里摆满了为国战死的英灵牌位....

这也造成了明氏子嗣稀薄难以为继,优秀的子弟都战死沙场了,留下的那些庸弱的子弟根本撑不起魏王府这偌大的门楣,直至这将近二百年过去,魏王一脉虽尚在,但早已无当年权重势盛,只能空顶着一个王爵的名号.....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