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后,洪武年十月二十一日,朱元璋寿辰大典,百国来朝,普天同庆~
皇帝乃九五至尊,是如今这个天下身份最高贵的人,皇帝寿辰那可是了不得的大事,整个大明天下都喜气洋洋,宫里宫外各处忙碌披红挂彩,宫里宫外都会忙的不得了。
从畅春园到西直门,一路上张灯结彩,各部官员搭建了为皇帝祝寿的各色彩棚、金殿,棚里摆放着官员精心准备的寿礼,金殿里挂满寿幛,寿幛上写着对皇帝的赞美和贺词。
只有往年在特定节日才有的庙会和赶集,也都一窝蜂的涌入了京城,人流如织,大街小巷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戏台,戏台上锣鼓喧天,鞭炮声不绝余耳,上演着为皇帝祝寿的吉祥戏剧。
过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门上贴满了对联,百姓们比过年还要高兴。皇帝过生日其实对百姓来说也是有好处的,会减免全国的赋税,会大赦天下,会有各式各样的惠民政策,这些对百姓来说都是一个顶天的好事。
各路诸侯,王宫贵族,朝廷大臣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对他们来说,皇上的寿辰更像是给他们一个表现的舞台,如果马屁拍的好的话,那么日后升官发财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如果皇上高兴,说不定都能给自己的子孙后辈都能讨个名头。
安南,倭国,高丽等等一众和大明接壤的国家,也纷纷派出使臣来京,码头上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相隔万里的番邦船只靠岸。
礼部的官员更是忙得脚打后脑召,各种接待,传授礼仪,陪同,这时候万不能出什么问题。
大殿之中宴会进行的热闹而流俗,丝竹之声不绝于耳,席间觥筹交错,言语欢畅,其乐融融。然而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人人都无聊得紧,彼此之间不过寒暄敷衍,歌舞升平不假,却是宫中数见不鲜的东西,让人只烦不奇了。
李川和李景隆此刻也衣着隆重,列于席中,第一次看到如此盛会,李川也是震撼的很。
座位依身份而分,李景隆在比较靠前的位置,李川也跟着沾了光,除了中间最高之处龙椅的位置,台阶之下就是太子和各路番王的位置。
李川也是兴致勃勃仰着头,东张西望,他真的早就想见识见识——朱标,这个历史上最让人可惜的太子,朱标在整个朱元璋家族中,有着绝对的权威,可以这么说朱标如果不英年早逝,整个大明的历史都将改写。
也很想见识见识,开创永乐盛世的朱棣大帝,七下西洋,迁都北京,五征蒙古,八十万大军征服安南,编纂永乐大典……随便哪一件事拎出来都是大功绩,也是李川除了朱元璋之外,最喜欢的大帝,没别的原因,就是喜欢这个不服就干的架势。
李景隆看着东看西瞧的李川,轻轻拍了拍李川的腿,李川也领会意思了,乖乖坐好,这种大场面礼数多,丢了脸,实在不好看,虽然李川的脸皮还是挺厚的。
“皇上驾到~皇上驾到~皇上驾到~”一道道由近到远的太监之声传来。
各地藩王,百国使臣,百官,全都起身,站到礼部官员安排的特定位置上,原本有些嘈杂的大殿一下安静了下来。
李川已经掰到一半的橘子,也被不情愿的扔在了桌子上,直挺挺的立在指定位置上。
少顷,十六个太监抬着龙辇缓缓走来。
明黄色轿帘掀开,朱元璋和马皇后端坐龙辇之上,只见朱元璋,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身穿着赭黄袍上绣滚龙 腰系着龙带舞龙舞凤 ,面无表情,一双眼睛仿佛可以看穿所有,威严无比。
身边的马皇后却是端庄大方,带着微笑,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
他一出现,偌大的宫殿正殿中,立即充满了一种冷峻威压的气氛。
“臣等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参见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恭祝皇上福如东海,万寿无疆,圣体康泰,国运昌盛……”所有人撩袍跪拜,照着礼部准备好的贺词大声喊着。
同样跪在地上的李川现在才明白为啥大臣们对皇上的贺词,为啥总能异口同声,全是礼部提前让大家死记硬背下来的。
大臣们都还没喊完,朱元璋却是不耐烦的摆手,道:“好了,好了~年年都是这套词,你们不烦,朕也烦了~”
一句话礼部各官员低着的脸上,冷汗直流~
马皇后却及时开口:“好了~今天是大喜的日子,应该高兴,别难为他们了~”
就在众臣都松了一口气时。
朱元璋却是不按套路出牌:“只给朕恭贺,不给皇后恭贺吗?难得皇后还为你们求情~””
群臣也是反应迅速,“恭祝皇后娘娘。
有祝万福金安的~
有祝万寿无疆的~
有祝凤体安康的
这次可是说啥的也有了,毕竟朱元璋不讲武德,不按套路出牌。
礼部官员听着乱糟糟的祝词,眼皮一阵狂跳呀,心脏都差点吐出来。
朱元璋面色铁青的看着大殿内的人,正想开口训斥。
马皇后却是伸手拦了下来,小声在朱元璋耳边道:“今日可有外人,别闹了笑话~”
朱元璋看了看右边的百国使臣~
“平身吧~”
“谢皇上”群臣长出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