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水浒:开局与岳飞结拜,先上梁山
  4. 第60章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设置

第60章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1 / 1)


梁山后山,原本存在着一座险峻的山峰,此时已经变成了平顶。

朱仝、雷横带领着梁山工程队五百多人,

还有新俘虏的两千多东平府军,夜以继日的赶工下,

终于在期限的最后一天,完成了梁山陵园的建设。

这一次梁山会战,虽然取得大获全胜,可依然牺牲了三百多人。

特别是朱仝手下的工程队和岳飞手下的骑兵损失最多。

仓库一战,原本两百人的工程队,最后只剩下八十七人,而且人人带伤。

叶枫回来后,将原本的三队工程队合并一处。

朱仝、雷横也以自身的表现获得了梁山上上下下的认可,成为了工程队的统领。

新组建的工程队,第一个任务就是平了后山,为这些死去的烈士们修建陵园。

经过一个月的时间,今天终于全部完工,正好赶上明天的梁山公祭大典。

朱仝看着那高耸的纪念碑,心中莫名的难受。

仿佛又想起了那一日,和手下心与心、肩并肩一起抵御来犯之敌。

“朱大哥,莫要伤心了,这些死去的同袍,一定会安息的。”

雷横来到朱仝身边,哀叹道。

“是呀,自古以来,有谁会像叶天王一样,为死去的小兵树碑立庙,祭祀天地。”

“朱大哥,叶天王说过大家都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都是同一样的人,每一个为梁山付出生命的人,都值得缅怀。”

“战友们,你们托生后,一定要记得回来,回到梁山,找我老朱喝酒。”

朱仝心中祈祷着,希望自己亲手修建的家园,这些烈士们会喜欢。

魏定国和单廷珪两个人蹲在地上,捡拾着地上的杂草和石子,做着最后的整理。

从被俘虏的那天后,两个人就和其他东平府俘虏一样,开始干这个工程。

从最初担心被坑杀,到心理阴影完全放下后,两个人就认命了,和大家一起老老实实的干活,劳动改造。

原本大家都以为这又是梁山的一处宫殿,可修到后面却发现竟然是一处墓地,

还是为那些死去的士兵修建的墓地,所有的俘虏们的内心都不淡定了。

在赵宋虽然战死沙场有各种抚恤,可大家都知道,那些就是骗骗老百姓的,

可没想到梁山竟然可以为小兵们、劳工们做到这一步。

而且当那些受伤的俘虏同乡,陆续康复回来的时候,

这种情绪更是开始蔓延,每一个人干活的时候都是加快了动作,毫不保留。

默默的用自己的身体力行,表达着对梁山叶天王的尊敬。

一声哨响,俘虏们收工休息,开始统一吃午饭。

“老单,你怎么不吃,都是好菜。”

“吃不下,心里堵得慌。”

“怎么了?”

“你知道吗?你我那些死了的手下,尸骨也都被收殓,埋在下面那块地里面了。

还刻了碑记录了人名,方便家人祭奠。”

“我知道,老单这不是应该高兴吗?能碰到这样的仁义的匪寇,我老魏第一个服气。”

“嗨!明天梁山要弄什么公祭,我一想到那些被火炮炸死的兄弟,就吃不下饭。

希望他们在天之灵能原谅我。”

“老单,你认识字,那个纪念碑上那四个字写的是什么?”

“永、垂、不、朽!”

“永垂不朽?什么意思?”

……

清晨,梁山后山上一片肃穆。

所有士兵、各厂矿的工人、农夫、学生还有自发前来的百姓们,

都汇集到了新落成的梁山陵园,举行公祭,悼念为梁山牺牲的每一位烈士。

知道今天是公祭日,四面八方、各乡各村的百姓天不亮就都上了梁山,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密密麻麻几万人从山顶一直排到山腰。

每一个人的胳膊上都戴着黑纱,胸前别着白纸叠的菊花。

所有人都安静的站在那里,等着公祭仪式的开始。

八点整,公祭正式开始。

由步兵、水军、骑兵三十个人组成的仪仗队,迈着整齐的步伐,

举着梁山红旗来到英灵庙前的广场上,举行升旗仪式。

梁山旗帜伴着哀乐缓缓升到旗杆的顶端,又缓缓的降到半空中。

二十门礼炮紧接着开始轰鸣,向先烈表达着敬意、追思。

一声声炮响在山顶上炸开,天雷一般的声音,捶打着每一个人的人心,

梁山上所有人都满怀哀思,山下的百姓更是自发的跪在地上,久久不起。

这一刻梁山上空万里无云,飞鸟也都被惊走,英魂虽逝,浩气永存。

炮声落下,叶枫拿起自己撰写的祭文,高声的朗读了起来:

“烈烈英魂,实备全德。

义动幽明,气贯金石。

扈跸敌营,爰究忠烈。

勇甚雷霆,天地动色。

命轻鸿毛,名高斗极。

燎火之焚,不变初心。

滔天之溺,砥柱独立。

死得其所,震耀九州。”

读罢,叶枫将手中的祭文投到庙前的火炉中,

第一个走进英灵庙里面,对着英灵的牌位三鞠躬。

接着林冲、武松、岳飞、鲁智深、杨志、朱贵、朱仝、雷横梁山各个头领一个接着一个,

把胸前的白色菊花投到火炉中,到庙里三鞠躬。

而后,战士、工人、百姓们一个个都如此,在英灵庙前鞠躬祭拜。

魏定国、单廷珪等一众俘虏,此时也被允许在后山一处洼地里面,

为这一场梁山战事中死去的同乡,举行悼念,超度亡魂。

李清照、金莲等所有人纺织厂的女工、老师也来到陵园,

和其他人一起祭拜英灵。

在大宋朝,女性是不被允许参与祭祀活动,

可今天,这个惯例被叶枫直接打破了。

却没有任何人反对,大家心中都知道:

这些死去的人是为了什么而死,

这些活着的人又是为了什么而活。

今天这一场公祭活动,虽然没有什么文人参与,

可每一个环节、细节,依然被隐藏的众多细作和百姓口中传了出来。

之后的时间中,大宋各个地方的三教九流,都在讨论着这场祭祀活动,

都在从自己的角度解读着这场祭祀活动。

特别是叶枫最后留下的那一首祭词,

让所有大宋文人都在传颂。

“社坛乾宇点晨星,

水泊凌风尽识名。

一片壮心应不死,

千秋永与泰山横。”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