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 人才培养体系
讲武堂主要工作就是“岗位前培训”。
你从士官升级到尉官,要培训一次。少尉到中尉还得培训一次。
因此你不去讲武堂奋斗三次,你都没办法跨越阶层。
如果一年你都没毕业。
那么吴王地只能表示,你不适合当军官,回去原地踏步吧。
他这种分期分批学习的模式,确保不同等级的军官,都有足够多的专业素质。
这也使吴军哪怕充斥大量新兵。也一样很具有超高执行力的关键。
谯郡的曹豹,淮阳郡的褚休,都是以勇猛著称的将军。
但在讲武堂一次次调教下。
最终现在都已经“文武双全”。
下马治民,上马作战都可以。
颍川郡太守,张道衍举荐部将方孝若。
方姓也是典型河南世家大姓。
自然现在是贵族时代,后来牛逼轰轰的世家还没形成,被贵族们完全压制。
曹豹是典型的谯郡世家,搞不好就是后来“曹贼”曹操的先祖。
毕竟古代除非家破人亡,不然基本上很少搬家。
褚休也和方孝若一样,是典型的河南世家豪门。
在战国时代,世家开启崛起模式的时代。
他们也在踊跃冒头。
吴王地发现方孝若除了资历差了点,其实能力比褚休还要靠谱一点。
是典型的“儒将”,类似周瑜那种,既能上阵杀敌,也能温文尔雅煮酒弄琴的存在。
相比起其他职务,“掌一郡之总”的郡太守,至关重要。
相当于一国总理啊。
相比起军区司令:郡尉,野战司令:都尉。
他对整个郡百姓都是至关重要的。
“准,让方孝若即刻上任,还有把许伯安置好。他如果识相,就让他去益州当个富家翁。如果不识相,就把他们赶到岭南西部的郁林郡(广西)。”
几人很快完美的理解了吴王地的指示。
安排好这些。
吴地就带着陈嫣顺流而下,乘船返回了寿春。
好大儿公子仁不得不老老实实“替父从军”镇守宛丘。
耳语目染吴王地的威风八面和权势。
也让这些小家伙很小的时候,就野心勃勃。
在这个时代,不要不把13岁的贵族孩子当大人。
你如果把他们当小孩,坑的就是你自己。
他们啥都懂。包括男女闺房那点事!
虽然吴王地靠着行政命令,把结婚年龄规定在16岁。
但实际上很多家庭由于太穷,还是早早地在十三岁就把闺女嫁出去,或者弄到权贵家庭当丫鬟婢女。
只为那一口吃的。
少一个人吃饭,他们就可以再生一个儿子。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观念。
没有什么不敢生,不敢生,只是养不起而已。
但凡有一口吃的,都得多生子女。
这不仅仅只是劳动力,还关系到100%养老问题。
没有后人的老人,那也绝对是生不如死,被人欺负都是常有的事情。
对此吴王地也没办法,清官难断家务事。
各村那点邻里纠纷他都要管。
那累死算了。
回到寿春的吴王地,继续开启他的办公模式。
用他发明的毛笔都觉得“太误事”。
于是找来倒霉的大鹅,拔了它的毛。
削剪一下,就成了古代的“硬笔”:鹅毛笔。
还别说,他这么一搞,吴国上下都这么玩。
比起毛笔效率快了很多。
自然,正式公文,法律条文,也还是使用刀和竹简为主。
主要是纸张太难保存了。
估计还是技术不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