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丹流往张掖的古弱水,是一条很古老的河,《尚书·禹贡》说到它,《山海经》提到它,《离骚》讴歌它,西汉初年的《淮南子》也论及它。它不仅以古老而闻名,而且以神话传说的离奇而享誉。比如《玄中记》说它弱得“鸿毛不能起也。”(弱得连根鸟的毛都浮不住)《十洲记》也说是“鸿毛不浮”,比如《山海经》说它水中有吃人的窫窳( ya yu芽遇),有淌过弱水向西王母讨不死药的后羿,水上有空中大神上天下地的天梯,屈原的《离骚》还说弱水岸边有宓妃的住处,等等。
说到大神,在《山海经》中就是指天上的帝,不是地上的小神小将。弱水的大神,也是《山海经》中整个天帝系统的一部分,据统计,《山海经》说到帝有32处。这众多的帝,也有他们活动的场所。据徐旭生先生研究,天帝最喜欢活动的地方,就是占了16个帝字的下列三处:一处在《山海经·中次七经》所云的泰室、少室(今河南嵩山——有名的“少林寺"所在地)一带,是群帝往来之处。这里有天帝们秘密往来的“密都"(“青要之山"今河南新安县境),有群帝下棋的地方(“帝台之棋"今河南灵宝县),有群帝宴饮的地方(“觞百神",今嵩县东北),有群帝暂休之树(“其上有木焉,其名曰帝",今河南登封县西)等;一处在《《山海经·中次十一经》所云的“帝困之山"(今河南南阳、镇平、南台一带)。这一百里山多,有48座。这里有群帝饮水的地方(“帝台之浆",今河南内乡县境),有群帝苑囿中流出来的水(“帝苑之水",今河南泌阳)等;一处在《山海经·西次三经》,所云的“昆仑之丘”。
昆仑山,魏晋时人(包括马岌)谠在酒泉。一般人也都如此认为。山上有天帝住的“县圃"、“阆风"。《山海经》认为它是群帝喜欢聚会的“下都"。因为群帝往来多,所以弱水上有“疾呼天响"、“日中无影"的“建木"。研究神诂的老专家袁珂先生在《神话研究》中说:这建木就是众帝所自上天下地的“天梯"。昆仑山上常露脸,也最为人熟悉的是“西王母"。她是母系社会的代表。传说弱水中吃人的葜窳,还堯西王母的女儿收走交给西王母发落的。所以群帝所喜欢往来的“下都",实也包括弱水流域(今张掖)在内的一大片地域。弱水流域的古老,由此也就可见一斑了。
“昆仑之丘",在本章《关于黄帝的传说》中,已简单引述了徐旭生先生的看法。人们说的“昆仑山",应按《山海经》说成“昆仑之丘"。不说山而说丘,含义不同:丘是“土高",或“四方而高",意为高原,所以应指青海高原。并认为青海高原的“洮河、黄河、湟河、大通河"诸河谷,是我们祖先的发源地,然后东移,即便现在洮河发现的马家窑文化比仰韶文化迟,也可理解为:青海高原的先民们,先东迁时,尚未学会制陶,到中原后,水平提高,然后再西传。这个看法也不无道理,现在柴达木盆地的西沿,与酒泉昆仑山相连的昆仑山麓,已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存,如果再有新的发现;徐氏推论也许能得到印证。《山海经》中《西山经》的山(主要在陕西、甘肃、青海境)都可能得到确指;《西山经》中许多神奇怪诞的神话故事可能得到阐释。
如能确证今青海湟水流域是华夏集团的发源地,湟水流域和张掖相通,那么,张掖民乐县东灰山的先民,也可能是从湟水流迁徙而至。若真如此,东灰山人的影响也将更大。
如果说青海高原是华夏集团的发源地连一点影子都没有,那么,古人为何爱说“昆仑山"?《山海经》、《淮南子》等古书为何爱说“昆仑之丘"?屈原为何老喜欢说“西部"一他追求的宓妃夜宿在穷石(今山丹县)?他想娶的有贼氏在西部高台?他见到的流沙在张掖居延(今内蒙古额齐纳旗)?《山海经·西山经》保存古代的神话最多,许多水如赤水、洋水、黑水(非今之黑河)亦不知为何水,显得最乱。但是,也就在这乱中,却蕴藏着最宝贵的历史真实,探寻张掖古代辉煌的历史,探索张掖古代灿烂的文化,价值也最高,期望也最大。
海内十洲记·凤麟洲》里记载道,“凤麟洲,在西海之中央,地方一千五百里,洲四面有弱水绕之,鸿毛不浮,不可越也。”既然是永不能穿越的弱水环绕,所以那岛上有什么神仙异兽,就只能听“神仙下凡”的东方朔鬼扯了。
“三千”,在古汉语中往往意思是“数量很多”,而并非确指三千。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里的“三千”并非指越国只有三千甲士,而是泛指越国的军队,你读到这里的时候,不会真的以为越国只有三千人的军队吧?再比如,唐朝李白的诗中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些都是大家会背的,不可能是确指,人的头发不会那么长,世上也绝不会有三千尺的瀑布。
佛教中,将其描述的世界称之为一个“小世界”,包括了九山八海、一日月、四大部洲、六欲天等等。一千个“小世界”为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个“大千世界”。我们经常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就是出自佛经。
因为一个“大千世界”中,存在很多个世界,所以又称为“三千大千世界”,这里的“三千”显然也是泛指,因为大千世界中,可不仅仅存在三千个世界,而是成万上亿个。
所以,“弱水三千”的意思,就是“数量非常多的弱水。”而“弱水三万”“弱水十万”……其实完全是一个意思。
“只取一瓢饮”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最早的说法,还是来自于佛经。佛教进入中国以后,渐渐地就和道教的内容相互借鉴,弱水慢慢地也被佛教拿了过去,成为极乐世界的圣城的护城河,只有虔诚的佛教徒才能度过,只要心中有一丝杂念,有一点对佛祖的亵渎,都会沉入弱水之中。
同时,弱水也频繁地出现在佛经故事之中。其中最有名的一个,我给大家讲一讲。
在某一天,佛祖碰到了一个有钱有势还拥有爱情的人,但这个人却闷闷不乐,他向佛祖抱怨自己拥有的好东西太多了,不知道该选哪一个,于是佛祖就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故事中说,在大漠中有一个人快要渴死了,这时候佛祖出现救了他,并将他领到了一处大河旁,可是这个人虽然渴得要死,但面对如此多的水却一口都没有喝。
佛祖很奇怪,就问他为什么,那人说这条河的水那么多,而我却不能全部喝完,既然喝不完那倒不如一口也不喝。
佛祖讲完故事,说道,“人在一生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美好的东西,但只要用心好好把握住其中的一样就足够了。弱水有三千,只需取一瓢饮。”
佛祖的话,到现在依然很有警示意义,但就词意而言,“弱水”显然是代指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据说有的佛教徒,在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突然顿悟,佛法三千,我只需要悟通其中一种,便可立地成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