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大富豪
  4. 第4章 无聊的生活比宅更甚
设置

第4章 无聊的生活比宅更甚(1 / 1)


李大海经常这样叫他,年纪比李玉栋小的都习惯了,大一点的也开始叫,现在大家都叫他"栋哥"。

听到这个称呼,李玉栋开心了好多天,终于不再被叫"栋陀"了。

这个年代农村独有,没有网络、手机、电视,连一本都找不到。

李玉栋慢慢改变了,不再整日宅在店里上网,甚至在QQ群、微信群里也很少说话。

现在大家早上和下午一起放牛,有时候放牛的时候会偷一些红薯。

一般都在下午4点左右,大家一起赶着牛到山边。

只要牛不下山,就不用管它。

十几二十个小孩儿玩得毫无拘束,谁也不知道是谁提议去偷别人的红薯。

这片地离村子有点远,也没有人能看见,大伙儿都特别放肆,每块地只能偷一点点,以免被人发现。

李玉栋不会参与这种活动,看着他们浪费别人的红薯,倒也有点乐子。

这时候,李大海对李玉栋说:“栋哥,我这儿有火柴,要不要煨红薯?”

李玉栋对生的红薯不太感兴趣,但煨红薯的味道不错,他说:“你带火柴干嘛?早就有这个打算了吧。”

李大海也没否认:“我自己吃过几次,味道超棒。”

李玉栋没理由拒绝,他说:“好吧。”

没有通知那些正在偷红薯的小伙子们,他们找了根树枝,在地上挖了个坑,再找些石头围起来,等那些小朋友回来偷红薯的时候。

李玉栋说:“带火柴来,煨红薯了。”

大家一起把红薯放在土坑旁边,然后去山上捡枯枝败叶。

李玉栋负责生火,这是个活,所有农村娃都会,只是李玉栋不想去钻树林,就霸占了这个任务。

他先在土坑下面垫了干叶子,再架上枯枝,上面再放干叶子,用火柴点燃了干松针,放在枯枝下面,火很快燃起来了。

等下面的土烧热,坑底有了灰,大家把红薯放进去,再盖上一层薄土,继续烧火。

李玉栋找了个小朋友看火添柴,小朋友们不时来翻红薯,看有没有熟,大约一个小时,红薯终于熟了,大家不在意外皮有多黑,有多烫,拿起来开始啃,等大家都吃完,才发现满脸黑碳,嘴边是黄黄的红薯,哈哈大笑起来。

还好山边水沟有水,大家在小水沟洗脸,要不然回去别人一看就知道是在烤红薯。

农村的生活很单调,早上和下午大家都去放牛,天气好的时候,有时还一起去钓鱼,捉泥鳅。

村子中间有个大水塘,里面有一口小泉眼,所以水很干净,住在水塘旁的家庭用那里洗碗筷。

水塘是被人承包的,放养了一些草鱼,鲢鱼,鲤鱼,所以钓上来的大鱼要放生,钓鱼次数多了,被人看到也会说的。

我们不常用带钩子的钓竿,但这里的鱼虾很多,有小条子鱼,对虾,还有全身斑点的鱼。

我们不知道鱼的学名,就称其为麻婆鱼。

麻婆鱼和对虾最容易钓到,一放食饵,一般就能钓到一条鱼或一个对虾。

但那些小条子鱼最难钓,常常吃掉我挂在钓线上的蚯蚓,真是让人烦恼。

我们只是偶尔钓鱼,因为早晚要放牛,天热的时候只能在阴天中午钓。

阴天并不多。

初中的生活很无聊,但外公管着,我们还是得去上学。

现在在课堂上,李玉栋实在觉得太痛苦了。

于是我像以前看到的重生一样,上课时一般都不听课,一边回忆,一边在笔记本上写自己记得的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有用没用都先记上再说。

在班上,我已经没有什么存在感了。

这个学期下来,和同学基本没有交流,就像隐形人一样。

秋天过去,冬天来了,很快要过年了,父母也快要回来了。

我父亲叫李忠相,以前是这个地方有名的人物。

高中毕业后,大学推荐名额被驻村干部给了自己的侄女,没能上大学。

只能在隔壁村办的小学当了个民办教师,已经这么教了几年了。

周围几个村只有一所小学,李忠相算是这个地方的骄傲,去哪里都有人请喝请吃。

平时大家有些小矛盾也会找我父亲来调解。

李玉栋出生之后,家里有两个孩子。

因为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被罚款,之前存的钱全都花光了。

加上民办教师工资低,也不确定什么时候能拿到。

于是,李忠相辞职去煤窑里挖煤,工资虽然高,但是小煤窑没有安全措施,风险巨大。

去年,有一个煤窑漏水淹死了十几个人。

陈桂香不同意李忠相再去煤窑。

正好有人去深市,两夫妻就一起去了。

他们没有出过远门,没什么经验,不知道要办外出务工证、边防证、暂住证,成了黑户,找不到工作。

只能和老乡一起捡废品,收入还不错。

但是李忠相失去了昔日的锐气。

父母快回来了,李玉栋有点期待,但每年他们都会回家看一次,所以没有特别激动。

农村人对自家的东西特别珍惜,这个小池塘养的鱼都是大家的。

估计母亲不愿意把它们分给别人,所以在父母回来之前,李玉栋想先捉住后面那个池子的鱼,分给小伙伴们。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