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鬼子调兵遣将,新国军在九月中旬开始也迅速增派各省及中央军部队至海城参战。
接到调令的部队坐车乘船向海城方向赶去。
柯雨伯的第一军从雍凉出发,艾尔哈赤的第二十一集团军从筑城赶来,欧兴腾第二十军从代城火速赶往海城。
全国调兵!
这是新国军调兵遣将从来没有过!
秦地、蜀地、三湘、兴古郡、豫章,全国各地的军队全部都源源不断的调过来。
为什么要向全国调兵,因为伤亡太大了,前线死伤太重了,不得不向全国调兵。
也是这样的调兵,就形成了最大的部队集结。
这些部队出发时,驻地老百姓夹道欢送,曾经称霸一方的军阀柯雨伯在车站登车时,二十万市民含泪相送,此情此景,令官兵们动容,柯雨伯在新闻界举行的欢送会上说:
“我是个老军阀了,打了几十年仗,全是自己人,打自己人,我对不起国家和民众。”
“从今天起,我柯雨伯向大家发誓,再也不自己人打自己人,我们要一致对外,将鬼子赶出新国去。”
同样的话不止是在柯雨伯说出,很多老军阀都在出征时说出了同样的话。
这一次的“海城之战”真的是把新国军阀们打醒了,也是把民众们打醒了。
本来那么强大的一个国家,却只知道窝里斗,最后发现原来一个弹丸之地就能将自认为强大的国家打的头都抬不起来。
多么可笑,多么的可悲。
吴光远拿着报纸时,看着这些新闻的时候,非常的感动,这就是他要的效果。
可是能这样的效果却是用千千万万将士的血换来的,只有这些将士的血才能好好的洗去军阀们的悲哀。
这一次蜀地也出兵了,但是吴光远命赵铁柱,行军速度得慢,不得加入海城之战。
这要是放在吴光远的前世,那个世界的话,川人早就冲入了战场。
可是这个民世界,吴光远却让蜀地的民军,也叫川军不得参战。
这是什么?
去都去了,为什么不能参战呢?
因为吴光远还要等,他要等到彻底的将石中元这些人打醒。
现在石中元最大的病就是太依赖国际舆论。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虽然这里是龙形地图,但是和雄鸡地图上发生的事情惊人的相似。
吴光远料定海城之战必败,而且将败的很惨,甚至人为的会将这个败仗败的更惨。
能不能打醒石中元,那川军就不能上战场。
那为何川军又要去呢?
全国的军队都去了,川军不去,那不就要挨骂了吗?
在海城之战,众多军阀发誓:
“在抗日救国的口号下,与民众站在一起。”
“他们代表全军将士,向全国民众发誓,宁作战死,不当亡国奴”
海城抗战打到九月份,双方都形成添油战术。
什么叫添油战术?就是都不能速战速决了。
军事上高明指挥,那就是初战集中优势兵力,速战速决,打垮对手。
但是呢,海城抗战一开始,新国军就错过了最佳的时机,有点犹豫不决,另外还在中途停休了两天。
而鬼子呢,也低估了新国军的顽强,他们在战场上真没有见过这么不要命的新国军,简直就是不把自己的命当命了,明明用炮弹轻易就能拿下的阵地,可是就是新国军这样的拼劲,硬是打的鬼子都没有脾气了。
放开敌我双方来说,在这样的战争下,鬼子也不是不给新国军竖起大拇指了。
可是呢,就是因为新国军这样的拼劲,也导致鬼子嘴上的“圣战”被拖止,这可不行,这怎么能行呢?
鬼子生气了,在他们看来海城之战打这么久,本身就是耻辱,从七月份都打到了九月份,这是耻辱啊。
曾经鬼子还在报刊杂志上说过,他们如果要拿下新国,只用三个月就可以。
可是呢,海城之战就从七月份打到了九月份。
这不就让他们在整个国际上,丢脸了吗?
这脸丢的是樱军的脸,也是丢的白皇的脸。
上层丢了脸那么挨骂的就是指挥司令官。
指挥司令官挨了骂,那就他就会将火气发泄到敌人身上,于是松田石洞命鬼子们对新国军发起了更加的猛烈的进攻与轰击……
九月二十一日,石中元再次对前线部队部署做了调整,以应对作战需要,第十五、十九集团军变为左翼兵团,荀时为总司令,下辖三个军团作战,地域为藻江以北的罗村、广福一线。
第九集团军为中央兵团,臧乐家取代张爱国担任总司令,下辖七个军作战,地域为藻江及以南地区。
张爱国之所以被取代,主要原因是他和石中元在决策上有着较大的分歧,特别是石中元在初期围攻时的贻误战机让张爱国颇为不满,使得石中元最终下决心将他调离。
随着不停的调兵新国军总兵力已达一百个师一百多万人。
论人数,那新国军可是鬼子的五倍,可是论战力嘛,新国军也只能论人数了。
九月二十二日后,新国军队转入防御,鬼子集中主力猛攻,固守罗村的左翼军阵地防守,这里的第十八军和第六十六军拼死抵御阵地岿然不动。
在这样的情况下,松田石洞也改变了战术。
原来他是一心一意想通过打下罗村以后,再切断海宁铁路,现在看样子打不动,他干脆就是改成叫中间突破战术,就是攻破藻江的那个防线。
然后直指大场。
从十月一日开始,鬼子海军航空兵协同四个师团从东北方向强攻藻江,妄图突破新国军队防线,然后占领藻江南边的大场,以切断大场至江镇地区守军与外界的联系,使之成为被孤军,然后再予以歼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