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穿越明末两太子
  4. 第230章 风头最劲吴三桂
设置

第230章 风头最劲吴三桂(1 / 1)


“吴两环,你也曾经是名武将,如今,上点年纪,咋就变得娘娘腔起来?”

“晒儿控者多为女人,没想到你吴二环比女人还女人,竟是一个晒儿狂!”

“是,吴三桂比你强,可你想和儿子一起成长,期许将来站到和儿子一样的高度……”

果然是同车之上有心人,薄板相隔,有耳监听!

原来,被罚给吴襄和朱慈烺驾车的宋献策,坐车辕上,一路之上只听吴襄念叨晒儿经,那叫一个烦得反胃。

这时没忍住,怼了吴襄这么几句。

“宋矮子!老子给我朝太子殿下讲故事,以作开导……”

这话,前硬后软,吴襄自己都意识到了不对劲,即又提高了嗓门:

“就算老子于太子殿下面前晒儿子,关你屁事!”

“哪怕做个晒儿狂……老子愿意。你呢,除了你自己,有得晒不!”

“龟儿子的!”

宋献策口出一句粗话,随即语言带刺而道:

“你先闭嘴,让咱帮你吹吹吴三桂!顺带连你也给吹吹。”

“我知道,你的太子殿下并没有失智,你应该让他知道你们父子,及你们周边人都是些什么东西!”

“你若心中有鬼于曾经作恶多端,怕于太子殿下面前暴露,你可以不让我讲!”

“宋矮子!”吴襄当即跳了起来。

不过,当看到朱慈烺以一种似蔑、似嘲的目光看他,吴襄又卸下了火气。言道:

“想我父子……,尽忠职守,光明磊落,不怕你逆贼抹黑……哪怕你栽赃,也是敌言离间,太子殿下自会明辨……怕你做甚,你讲!”

“吴二环!看似你现在一口一声你们大明朝,还如此巴结、跪舔这个崇祯太子……”

“断了你这幻想吧!大明朝其实早烂得都蛆虫满身,无可救药了。对这,你也该心知肚明!”

“天怒人怨之下,大明朝哪怕不被我大顺推倒,也是不可能再有什么中兴机会了!”

“不是吗?数年前之孙元化,比你吴二环父子,其忠诚于大明朝何止十倍百倍!”

“怀揣以先进火器技术制造,振兴大明朝梦想,那叫一个尽心竭力呀!”

“好不容易于山东登州,在西洋人的帮助下,于先进火器研发、制造上搞出点名堂,立即就冒出来大汉奸孔有德、耿仲明叛乱。”

“孙大圣不愿被孔有德、耿仲明推举为王,逃出登州,却被崇祯朝廷给弄死了!”

“一个本可以带给大明朝走向中兴机会的能臣,格物制造的大拿……崇祯皇帝杀死这样的人,都毫不心疼!”

“上天都会怒其不争!”

“说回到山东平叛上来。”

“本来,于叛乱之初,朝廷若全力平叛,即不会有后来孔有德、耿仲明携数十樽红衣大炮、数百铸炮师、操炮手投清,使清军一下子掌握火器技术……”

“然,明廷举措失当,致叛军坐大,都攻克占据登州极其周边,拥兵数万了,这才调辽东军前往剿杀……”

“我现在要讲的是:其实,吴三桂的真正发迹,还是从去山东,平定孔有德反叛开始的!”

皇帝下诏,命高起潜做监军,率总兵金国奇、祖大弼,统数万大军去山东平叛。

高起潜即掐准时机向皇帝提出:特许吴襄随军出征,带罪立功。并且将干儿子吴三桂,提拔为全军前部先锋。

吴三桂这个前锋勇猛,致平叛大军士气大振。

几次战斗打下来,已迫使孔有德退守登州孤城。

高起潜随即挥军,将登州城包围,想以困毙之法,兵不血刃地将孔有德、耿仲明饿死于登州城里。

数月后,城中断粮,叛军不得不孤注一掷,拼死突围:

孔有德率骑兵千乘,从西、北二门冲出突击。

耿仲明率五百余骑从南门出击。

数万步卒各持火器、冷兵器随骑兵蜂蛹出城……

明军众将士分头迎战。尤以吴三桂最是凶猛:

率家丁、官军,将孔有德堵住截杀,坚决不留给叛军逃离间隙。

将叛军将士砍杀无数之后,让孔有德最终率少部分骑兵逃回城去。

此战虽让耿仲明逃走,可也是打了场平叛以来最大的胜仗。

高起潜以此,为吴襄父子题奏报功。

崇祯皇帝于十一月下旨,恢复了吴襄的总兵官职务。

当年年底,孔有德再又组织起城里叛军,大规模突围。

真是冤家路窄,他又在突围方向遇着了以逸待劳的吴三桂军!

面对叛军饥饿之兵,吴三桂军毫不手软,将叛军大部消灭后,又迫使孔有德退回城里。

后来,先前逃出生天的耿仲明率舰队前来接应,才让孔有德部从海上逃脱,投奔满清而去……

看到没有?山东平叛,最大功臣是吴三桂。而最大得益者,却是吴三桂他爹。

而此战过后,吴三桂算是真正地于明军、辽东军中闯出了名头、打出了威名、让举国拜服……

一转眼,到了崇祯七年七月。满清皇太极,亲自率八旗军征伐察哈尔。

得到求援信报、本着为北方安全需要等目的,崇祯皇帝下旨令宁远总兵吴襄、山海总兵尤世威率两万明军,分道增援大同方向。

吴襄、尤世威猥琐不前,磨蹭到了大同,人家皇太极已经得胜而归。

崇祯皇帝大怒,以“拥兵不进”罪名将他们丢进了诏狱。

在高起潜等的运作之下,吴三桂承袭父职,当上了宁远总兵,镇守关外重镇。

从此,吴襄即在诏狱里呆着了。

当然,吴三桂这时已是一方大将;宫中又有高起潜等运作,吴襄于诏狱中并没有遭到虐待。

直到崇祯十六年,明廷能打仗的官员,如卢象升、祖大寿、洪承畴、孙传庭等,或死,或投降……

崇祯皇帝无将可用了,又才想起吴襄来。

十一月末,崇祯皇帝把吴襄从诏狱里捞出来,将他提升为正一品的中军府都督。

与此同时,还封吴三桂爵位为平西伯,正式官职是:钦差镇守宁远中左、中右等处地方团练总兵官。右军都督府都督同知。

换句话说,也就是崇祯皇帝,将山海关外都交给了吴三桂。

这时的吴三桂,辖辽东军最后的四万精锐。

也就在这一年,距离崇祯吊死仅仅数月的时候。

大明朝发起松锦战役,十三万主力全军覆没,主帅洪承畴被俘……

如此绝望困境下,吴三桂面对清军得胜之师,坐困宁远孤城,奋勇作战,将六万清军打得丢盔弃甲,狼狈撤走!

这也就奠定了他吴三桂大明帝国风头最劲,最是倚仗的地位……

五军都督中的中军府都督,就一闲职。

其实,崇祯皇帝封给吴襄这么个一品大员官职,意图就是将他圈在身边,以遥控吴三桂罢了。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