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穿越明末两太子
  4. 第164章 基地暴露于清廷
设置

第164章 基地暴露于清廷(1 / 1)


“阿巴泰?巴哈纳?”

范文程念叨着这两个人的名字,大脑里突然闪出个问题来:

巴哈纳去了西山地区,清理京城内城流亡难民已经二十天了,却没有传回来任何的消息!

而巴哈纳正是阿巴泰的部下!

“洪老兄!莫非你得到了消息,巴哈纳去往西山出事啦?或是他传回来的消息对于探究敌对势力有帮助?”

范文程抓住洪承畴双肩,急切地问,还摇晃着洪承畴身体。

洪承畴呢,双眼瞪着范文程,分明就是不能理解范文程咋会这么说。

然而,范文程也就放开了洪承畴,转身朝宫殿外跑去,将洪承畴一个人留在了宫殿里……

再说多尔衮出来南宫,见到鳌拜后,直接带他去了偏殿,也就是他的卧榻之处。

“有什么急事?快说。”

多尔衮坐下后,直接这样问起鳌拜来。

鳌拜也不拖延时间,“叔父摄政王啊,八大晋商出事啦!”

多尔衮这时的心思,还在思考打败多铎和阿济格之敌,是何方势力之上,对鳌拜的禀报还没太在意,也只随口一说:

“他们能出什么事啊!”

“据范永斗派来之家丁讲,一个多月前,有一股庞大军队,偷袭了宣化府及其周边各个卫所城镇,劫走了八大晋商为我军准备的钱粮!”

鳌拜这样一说完,立即让多尔衮站起,满脸通红。真就是被惊得不轻。

鳌拜当然知道这事的重要性,所以他必须把话讲完:

“叔父摄政王啊,据范永斗家丁讲,如今八大晋商家主们,还被关在北京城到宣化府之间的镇边城。”

“就是这个家丁,也是前些天刚刚被范家用银子赎出来,几经辗转才跑来北京城。”

“本来要向您汇报,可进不了宫啊。所以,今天跑到我军营给我报信。我一听,感觉这事太大了,也就急忙进宫,前来禀报于您。 ”

“那个范家家丁呢?还在你军营中?”

问过这句,多尔衮就要往外走,“鳌拜,走,去你军营,我要将这事问得彻底!”

也就在这个时候,范文程闯了进来,差点跟多尔衮撞在一起。

“范……”

多尔衮一指范文程,正要发作,范文程已经急急忙忙地开口了:

“叔父摄政王,据洪承畴讲,敌对势力可能就在西山!”

这时的范文程为自保,开始陷洪承畴于不管不顾了:

这话是洪承畴讲的,正确与否与我无关。

“对!应该就在西山地域之内!”

鳌拜肯定了范文程的说法,也这样讲道:

“据范家家丁说,大量钱粮就是运往了北京西山这个方向。”

范文程赶紧接上鳌拜之言接着说道:

“叔父摄政王啊,巴哈纳进军北京西山都已经二十天了,您有接到他传回来的任何消息吗?”

见多尔衮摇头,范文程将接着就讲道:

“我估计哈,巴哈纳部也可能早就全军覆灭了,所以……所以洪承畴敢肯定:敌对势力之总部就在北京西山!”

“看来我们将北京内城之民赶出去,这招做错啦?”

多尔衮自语之后,做思考状。想了一会儿后,他将手在空中一挥,下了决心而命令道:

“鳌拜!你亲自率军去一趟西山,一定要将这事查个水落石出!”

……

七月二十五一早,李岩也从宣化府出发,赶往大同。

李牟于前一晚快马加鞭赶到,让李岩有一晚上的时间给弟弟交代对宣化的防御,管理等方面的诸多事宜,也让李岩自己离开时内心里宽慰得多了。

上一次跟随李自成在宣化住了七天,这一次又因等王继漠召集部队,呆了两天。虽然都是匆匆而过,境况不同,李岩自是感受大不一样。

这时的李岩,他得综合考量宣化府防御,对将来大明国应对来自北方武装力量威胁的作用。还有要考察有无可能以此地为基地,大明国军队向北发展的路径,及可行度等等。

当然,这些都是太子殿下交给李岩的任务。

朱慈炅说:“未雨绸缪嘛,总要事先做一些研究,防患于未然,事到头了,也就不会心中无底。”

朱慈炅还说过:

宣化、大同等九边重镇之建立,是居于大明朝一贯的内敛政策下的产物。

这对于一个王朝建立之初,为使内地经济得以发展,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是有极大作业的。

但是,当帝国强盛之后,还坚持这样保守的政策,就是自掘坟墓了。

因为保守,从皇帝到天下臣民皆故步自封,不思进取,逐渐地就生享乐,懒惰之心,并随即蔓延到帝国的各个角落。

而长期的享乐主义盛行,必然导致腐败,投机,不劳而获等国风。

国风下行,整个民族好的民风就改变,败坏了。人人为获取财富及其他可以炫耀的东西,不择手段,卑躬屈膝,下作至极……

长此以往,这个民族就没有了脊梁、国的概念、传统美德,等等好的传承。什么忠君爱国,只成读书人空喊的口号,激不起任何人的热情。

要知道,人类的发展,真正来自于竞争!而失去竞争力的民族必定自行消亡,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

而要保持竞争力,就要不怕竞争,勇敢地去参与其中,而不是内敛、退缩……

骑马而行的李岩,回味着太子殿下的铮铮之言,心说道:

“太子殿下啊,心胸好广大!原大明朝这片天,容纳不下他!”

“钦差大人,想什么呐?前面就要经过天成卫。”

王继漠纵马赶上李岩坐骑,断了李岩思绪后,这样对李岩说道:

“在天成卫周边,我还有几百部属,我先前去,将他们召集而来!”

李岩也是欣喜哦,可他却是一脸沉静,故意这样讲:“之前你不是说只联络到部属一千二百人吗?怎么现在又说这里还有几百呢?”

“哎呀,钦差大人,您忘啦,我王继漠可做过大明朝大同巡抚之官,而巡抚衙门就在阳和卫嘛!”

“之前在宣化府召集到的人,都是些原大明朝各处关城、卫所之军户兵。”

“从天成卫这边,到太原界,这地盘上的人马才是当初咱的部下嘛。 ”

王继漠继续讲道:

“前往阳和卫,咱还能再召集到数百人马。这样,到达大同时,加上您从原骑兵军团抽调的二百多火枪手,咱们这支骑兵军团应该有二千七八百骑兵啦。”

讲到此,王继漠又试探着这样说道:

“如今,在大同,原大顺军中也有两千多骑兵。钦差大人啊,您能不能也抽调到骑兵军团中来?”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