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穿越明末两太子
  4. 第120章 一六一八那场雪
设置

第120章 一六一八那场雪(1 / 1)


万历四十六年,我已十一岁,算是度过了四年无忧无虑,无拘束的童年好时光。

是年九月,秋天的广东下起了大雪。

大雪纷纷扬扬,积地达尺许。

这场雪,改变了我这个大明颍上郡王的命运。

广东当地,绝大多数人没见过积雪覆盖大地,一片白茫茫……如此震撼的场景。

惊惧之余,有人于大街上堆雪人。逐渐地由孩童相互闹玩而打起了雪仗……

致最后,都兴高采烈起来,仿佛庆祝这一千载难逢的盛景——

不知性的人们哪知:这,实际上是一场巨大灾难的天启预警!

据查有记录的史料记载,这样的恶寒,开启了华夏历史上三次大饥荒、大瘟疫和朝代的更迭:

殷商末年、东汉末年、唐朝末年。三朝俱亡,人口锐减达总数之八成!

然而,当时的大明朝,皇帝不上朝都有三十年了。

帝国在文官集团运行下,摇晃着前行。

表面上,沿海工商业空前发达,通过跟西洋人通过海上贸易,大明积累起大量的白银。

实际上,“万历三大征”已经耗尽了大明国库,使大明朝已经处在崩溃的前夜。

不是吗?

也就在这一年,在版图的东北,黑山白水间,老猪皮努尔哈赤发布了与大明有七大恨的檄文,正式向大明宣战了。

从这一年之后,天气逐年寒冷,让大明朝疆域之内的寒、旱灾害就持续不断了。

低温和干旱,导致粮食大面积减产、绝收、不能耕种。

到了崇祯登基之后,气温几乎低到有史记录以来的最低值。北方持续六年的严重旱灾,我称之为“崇祯大旱”。

就在“崇祯大旱”期间,陕北农民大暴动,已不可阻止的纷纷爆发了。

这还不算!再看下去,事态愈发不可收拾了:

崇祯六年,山西出现疙瘩瘟。随着旱灾持续不断,瘟疫的规模愈演愈烈。

有人看到过那种令人惊心动魄的,干旱让老鼠大规模搬家的场面:

成万上亿的老鼠,相互咬着尾巴,肆无忌惮地纵横荒地原野,吃光路上一切可吃的植物;誓死如归地渡过大江、大河……哪怕身后死去无数的同伴。

这时候,有人说,疙瘩瘟,就是鼠疫了。有医者研究之,进行医治。可是,瘟重医少,无济于事。

带着鼠疫病源的跳蚤,在老鼠群里肆意传染。而大饥荒下,面临饿死的人们,不但去挖老鼠洞以找老鼠存粮;还吃成片倒毙的老鼠——

瘟疫的蔓延,由此加速了,规模越来越大,以达不可控制了:

开始时候,有人腋下、大腿间出现硬疙瘩,后来就口吐血水……而且人传人,传播极快,死亡率相当高:

两人前一刻还在一起喝茶,后一刻就双双亡故了;

举办新婚仪式,有新郎、新娘死在拜堂时;

人死了要买棺材吧?可去买棺材之人死在了棺材铺子里……

归家的路上,耳闻目睹,一路惊心。

那场雪,既是给大明预警,也是对我的惩戒:

贪玩的我,远离城区而坠入雪坑。经历彻夜寒冻,被养家人找到时人已失去了知觉。

虽然经救治挽回了生命,这双腿从那是起,就再不长长了……

流落都二十二年了,老商人死后,他儿子即要将我这个他父亲一直供养,护持的外人扫地出门。

我对他说:送我去洛阳吧,将我交到福王府中,我可以报答你上万金。

这诱惑,无人可拒。我被礼送来了洛阳福王府。

经过一番折腾、辨认,考察……我之身份才被确认下来。

然而,我这个颍上郡王,已经于万历四十六年五月初一己时归天,并上报了大明朝廷、宗人府。有北山坟墓、墓碑作证……

儿啊,为父寻找你四年,可你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为防朝廷追究你逃逸之事,只好做假坟,向上报备你已死亡……老父王如是说完,抱着我哭。

老父王还是疼爱我这个他的子嗣中,最聪明的儿子的。

为了保密,福王早在弄清我身份前,即将送我回来之人全部杀了。还派人去广东灭了商人满门……

而我,就在这王府中花天酒地了。后来,一美人为我生下联壁,又挂名在世子家兄朱由崧名下,报备北京宗人府……

在广州,虽然不能出行,可通过来往客商,我已知天下大事。

回来洛阳福王府,通过大量邸报,更是可以预判大明局势。

致有判断,却心有不甘呐,苟延残喘苟活于世,盼天道转换。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最近,李贼军日益坐大,势若滔天,攻洛阳取福王府财富,以养其军,势在必得。

之前几天,吕维祺来府,恳请父王出资,出粮抚军守卫洛阳城。

福王老抠,舍不得钱财。

后来我劝告福王:城破一样财失,还会家破人亡。给予分析形势,耐心劝导,终致父王答应拿出钱粮,组建敢死队,去跟贼军死拼;鼓励洛阳城军民共同守城抗贼。

为应对万一,你们这支马驹队也即建立……

现在告知你任务:

一,战事起,负责王府粮仓,银库、等重要地方的是王府卫队三百名武士,配备称手冷兵器外,每人发给一支鸟枪,以应对外来者大规模攻击。

二,你们这些马驹,于战事中主要负责各自主人的房间守卫。若战事不利,则护卫,背负主人逃出城去……

“所以说,你是幸运的!”朱由榘如此说道:

“你有机会看到我父王、我家兄等人,你即知道我为何这么说了。”

“真是的,不愧福王府称喂:王爷们各个发福。福王体重三百斤,家兄离二百斤也是不差多少……我这上半身,怎么说也是比他们轻得太多。”

“讲了这么多,目的是跟你交心。同时,满足我这讲述欲。”

朱由榘扭动下上半身,这时,李俊偷瞟眼他脸上,见到一副甚是得意、很满足的表情。

“好啦,该给你赏赐啦!”

听说要给予赏赐,李俊即抬头,还是有种莫名的欣喜:再给哪怕十两银子……呵呵,这一天的收获真是……

四十两纹银,做农活,打铁做农具,一辈子都挣不到这么多!

要不怎么说大明王府钱粮多,杀个王爷够吃喝;造反不掏王窝窝,养不起兵哥哥……

才进入李自成军几天,李俊听这样的说词多了,当时只当是鼓舞士气,现在看来……

“看你一副财迷相!”朱由榘对李俊骂道:

“会挣要会花,不然对不起咱。你呀,要学会享受当下,体验人生至高乐趣。不然,突然死了,真对不起活过一回男人呐。”

“所以……如今大明天下,才有那么多妓……”

“刚才,美人服侍本王喝参汤……看就勾起你几多欲望。”

“藕玉儿,来吧!今晚伺候咱这匹小马驹……”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