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穿越明末两太子
  4. 第105章 清廷豪横的宴会
设置

第105章 清廷豪横的宴会(1 / 1)


进入北京城以来,多尔衮都忙得有些废寝忘食了。这时,他走进南宫范围,看到周边环境后,他感觉仿佛回到了东北的白山黑水间,他的老家了。

老家啊,那里就是松涛阵连,高山流水……

本来今天就是好日子,一大早,他陪同福临遣派来的礼官去北京天坛祭祀了天地、祖宗。

可一回来得到禀报,说从北京内城迁出的大明居民,有近二十多万人进入了京西潭柘寺镇及其周边山区。

一开始,多尔衮还有些不满于这样的小事都来让他烦恼, “人都迁出去了,我管他们去往哪里!

再说了,他们在京城又没了房屋及依靠,去到山区寻活路,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可范文程却说,这不是好事,那里离京城这么的近,那么多人去到一个地方聚集,又不在我大清治理之下。一旦难民闹出反叛什么的,对我大清极为不利。再说,北京城已经确立为国都,天子脚下,就更应该防患于未然……

洪承畴也附议了此说,还予补充说:那片地区富有煤矿,二百多年来一直供应着北京城的取暖,做饭所需煤炭。为北京城稳定计,为大清长治久安计,都不应该放任那些人去肆意占领。

两个汉奸还说:要知道,在明朝,只有官员眷属,勋贵及富户才可居住内城,那些人本就比外城居民有钱,有头脑。他们一旦闹造反,怕是比一般流民起事更不容易剿灭……

经两个人这么一说,多尔衮才不得不重视起来。

他下令给固山额真觉罗巴哈纳,要他率领本部部队前去西山,目标是:驱散妇孺老弱,留下青壮,作为奴隶,给大清挖煤!

这个巴哈纳手下只有一千多兵,接到军令要去管辖二十多万逃进山区的明人。他可犯难了。

于是跑来向多尔衮要兵,好巧不巧,追到南宫外见到了多尔衮。

巴哈纳直接说明来意,还说至少要再给他增派几个牛录,否则他无法完成任务。

还理由充足:别的不说,留下的青壮至少数万人。如此众多青壮强制去挖煤?一个士兵能看住几个人?下井入洞后管不了,造起反来杀不尽……

多尔衮听得火起,把巴哈纳臭骂了一顿。不仅不给派兵,还给巴哈纳规定了期限。在期限之内要是搞不定事情,多尔衮就要摘了巴哈纳的脑袋!

这把巴哈纳下得,赶紧逃了。

其实这时八旗军在北京城有兵吗?有,可分不出多少来啊!

刚刚制定的平定山西策略不能更改,需要强大兵力。

还有刚接管的山东需要镇守,京城还要维稳……

多尔衮刚刚好起来的心情,又被这些给扰乱了。他都加快了步子,希望尽快进入南宫里面,找个房间清静清静。

“恭喜叔父摄政王,贺喜叔父摄政王!”

多尔衮猛然抬头,看到满清勋贵,投降汉官……众多人,乌泱泱的一大片,跪在南宫门口迎接他的入住呢。

是啊,今日双喜临门!

随同祭祀官员到来的钦差宣旨,福临小皇帝正式封他为叔父摄政王了。

又巧了,他今天搬进南宫居住办公。

明朝英宗皇帝曾在这里蛰伏,后来终于又登上皇位。

这是否预示着他多尔衮也有皇帝命?

由是,多尔衮的心情又好了起来,面带微笑谕令众人:

“众位都起来吧!”

多尔衮等所有人都爬起来了,才笑着说道:“汉人搬进新居,叫乔迁是吧?还要置酒席款待前来祝贺的宾客是吧?”

满清勋贵们一听,顿时扯开嗓子大声呼喊起来。而那些汉奸们虽是闭着嘴,却也不住的点头。

“好吧!”

多尔衮说出上面两个字后,就对亲兵们吩咐道:

“去弄些猪羊来杀了,再弄些锅啊,火盆放在大殿周围。 将猪羊肉烧了、煮了、拷了,还要有酒! 今天,我要让这里所有人吃好,喝好不醉不归!”

顿时, 南宫门外一片欢呼,只有范文程和洪承畴相视着不住地摇头。

而好巧不巧的是,他俩的举动,被多尔衮给看见了。多尔衮立即发问给两人:

“范学士,洪学士,你们俩揺啥头哇?不满意本摄政王如此待客吗?”

两个人又是相互对望,都想让对方开口。

谁开口谁得罪人啊!

要知道,这里聚集的,可全都是随多尔衮进军而来的满清勋贵,得罪了他们,将来必有许多小鞋要穿。

最后,还是范文程仗着资格比洪承畴老而先说道:

“叔父摄政王,这样的待客,可谓豪迈。“”

“可是,这里毕竟是南宫啊,-看看周围如此美景,众人在这里烧烤,烹煮,狂饮,难免失雅。”

“再说了,万一不慎引起火灾,可就得不偿失啦……”

不得不说,范文程这话,已经说得很委婉。可满清勋贵们听到这儿,就有开骂的了:

“范文程,你个奴才,胆敢妄言叔父摄政王的旨意?还不退下!”

另一个贝勒也说道:

“烧了,烤了,煮了,怎么啦?”

“ 咱们在盛京皇宫里一样烧烤,烹煮过,一样的豪饮过,咱皇帝都不说啥。到了北京紫禁城,南宫,这样宴饮,你范文程有意见?”

“你比咱皇帝还大?”

这顶帽子扣得够大!

范文程赶紧躲开,洪承畴也缩退到角落里。

其实,多尔衮在听了范文程的话后,也感觉他说得对。

可是,众贝勒骂范文程,他也不能干涉啊。

在满清的规矩里,主子就是主子,奴才就是奴才。

你汉人在清廷做再大的官,还连满清勋贵们的奴才都算不上。

主子骂奴才,天经地义,别说骂几句汉官。惹火了,抽刀就杀,也不犯法!

而且多尔衮已经把话说出来。作为叔父摄政王,金口玉言,话出去就不可更改。

没过多久,南宫门前就支起大锅,锅底燃起柴火:炖肉!

众多火盆排到各个假山下面,竹林边上……

此时的北京地区多热呀!可是这里火光灼灼,荤气熏人,烟雾蒸腾……

满清勋贵上蹿下跳,吃肉喝酒、划拳、嚎叫……还肆无忌惮地捉弄汉人官员。而汉人官员们忍气吞声,被追打,只能奔逃……

场面那叫一个乌烟瘴气,不可描述。

而这时,一匹快马已经奔进北京城,朝紫禁城送来十万火急的公文。

这公文几经传递,终于到达多尔衮手上。

多尔衮放下左手的肉块,右手的酒碗,撕开公文封皮。他抽出纸张看内容,只瞧了个大概就立即站了起来。

众人正在兴头上,哪有谁去关注多尔衮的动作?

多尔衮站着又细读了一遍公文内容,立即嚎叫道:

“宴会到此结束!要吃肉的,连锅带火盆全都抬走!要喝酒的,将酒坛子抱回去。滚滚滚!老子要议军国大事了!”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