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穿越明末两太子
  4. 第59章 范景文的殉大明
设置

第59章 范景文的殉大明(1 / 1)


李俊认真听着。听完,长身鞠躬,“谢谢先生教诲!”

范景文点头,心说:明君可教也!大慰啊……

在李俊和范景文谈话期间,特战队员已经在睡觉了。

为了让李俊也早些安睡,范景文谈完正事就要离开,却被李俊拉住,按在桌前坐下,说道:

“难得有这样个机会,这里只有您我,我有诸多问题想要请教。先生急着离开,想要我早点睡觉。可是,不能得偿所愿,这一晚,我怕是难以入眠啊!”

见范景文有些茫然,李俊又说:“先生刚才教导,弟子谨记于心。现在,今后……还望老师不吝赐教!”

“老师?”范景文站起,又被李俊按住坐下。

李俊说:“老师应当听说了我的遭遇,流落民间,学识浅薄……所以,与先生相遇,实是幸事。愿拜先生为师,盼先生允应。”

“您?……”范景文看着李俊,“太子殿下,您还学识浅薄?您呐,流落民间定有奇遇,如今以您所学,纵贯寰宇,无人能及!”

说到此,范景文还是站起来了,对李俊躬身行礼道,“太子殿下,请莫在人前称我先生,尊师之语更是羞杀老夫啦!”

李俊也是有些无奈,想了一下说道:

“人无完人,世无全才。像您所说,人,各有所长……”

“圣人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范景文再行礼,“如此说,尚可!只不知太子殿下智识塔顶……”

李俊立即说道:

“我知太阳离地高度,照耀光芒为何物;太阳带着地球转动;而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地球自转一圈是一天。但,不知天有多高,宇有多远!”

“据此,天圆地方之说,是错误的认知……”

范景文点头道,“这个,我听汤若望说过,不信其言也。今,太子殿下也如此说,还定出天年来,我再不相信,是愚也!”

由是,范景文再拜李俊道:“谢殿下教我一智识。”

李俊拉住范景文,语重心长而道:

“范老啊,今后你我单独相处,请不要如此多礼!您不许我敬您以师礼,那么请您也别将我这太子身份当回事。”

“您我平等相处,真诚相待,成忘年交最好!”

“比如现在,我倒不以您年长,而要指正于您。”

“刚刚您说从我这里获得智识,此就有谬!所谓智识,是使人智力提高之学问。”

“ 而知识则是本来就存在着,只是不为人所知,人不识其庐山真面目。”

“ 比如,刚刚我所教您之天文常识,就是知识。而您先前教我驭臣之术,则是智识,增长了我的智慧!”

李俊的一番说词,让范景文点头认可。当然,范景文也明白,今晚太子殿下不从他这里获得点什么,是不会轻易放他走的了。

所以,范景文等李俊说完,立即问道:“太子殿下现在想问什么?老夫当知无不言!”

李俊这才笑了,“我只一个问题,崇祯为何亡国?”

作为一个后世人,李俊读过很多明末史料。在网上也跟众多明粉讨论过这个问题。

他对先前方正卿对朱由检的评论,没有发表言论,也没有不置可否。

一家之言,可做参考。

站在方正卿一个太监之立场上,他那么攻击崇祯,也是出于对大明亡国之激愤的一种发泄。

作为天启朝旧人,方正卿自崇祯登基就离开了朝堂。处江湖之远,对崇祯皇帝及朝堂之事并不是那么了解。

与方正卿不同,范景文自天启到崇祯,大多数时候居庙堂之高。崇祯亡国之时,他还是东阁大学士。

最最重要的是,范景文还不参与党争,又是著名的清官……

其实,李俊最想听到范景文对崇祯这个人,以及对大明之所以亡国的评判。

这时都向范景文提出了,李俊就特别期待。

可是,范景文却犹豫了,“殿下,您要我怎么回复您呢?妄评君上,大逆不道!从我投井殉葬,您当不该对我有此一问。”

李俊则严肃地说道:

“范老啊,您那是为崇祯殉葬吗?若是,您真就不值得后辈尊敬了!”

“我所敬您,是您为大明亡而殉葬”

“您投井前,知道的是崇祯已逃出京城。还估计他去了南方,可您毅然投井。”

“被人救起之后,您得知确切消息:崇祯死了。”

“ 若您为崇祯殉葬,那么再次自戕,机会多多。可是,您没那么去做。而且,清廷清空内城时,您逃出来了……”

听到这里,范景文举手阻断李俊讲下去,“太子殿下洞察之细,常人不能及也!”

接下来, 范景文也就算是开讲了:

古人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我说,非也!

治大国,若置大餐!

多种食材烩一锅,如何才使食材之味融合成一锅美妙的大餐?

这是每个治国者首先要学习的。要想融汇贯通,得要知组成这个国家的各个阶层的基本诉求。

就是知其味,扬善味抑恶味,使大餐和谐,好看又好吃。能让人填饱肚子的同时,品味出大餐的各种美妙。

当然,小鲜必不可少。

好的小鲜还有益于人体康建(国家完美运作),朝更加稳健的方向去发展。

而大明朝后期,就是已不能协调各个阶层,致矛盾激化到不能调和。内部腐坏,遇外力打击,自然崩塌!

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在外力不足以摧毁这个国家之前,当尽全力使内部团结,至少达到稳定。不然,不能对抗外力打击。

朝堂之上,君臣一心,怕是任何朝代都不能做到。但政令畅通,是必须的吧?

崇祯皇帝不能了解这个国家内部的基本情况,更不知国外的威胁有多么强大。

朝臣们已经不再做事,不敢做事,害怕做事,人浮于事,隐蔽坏事,破坏好事……

明王朝啊,到了崇祯手上,还能维持十七年,都已经是最大奇迹。

已己之变时,皇太极领兵于南海子(今北京南海子公园)游玩嬉戏时,指着北京城对部下说:

“城中痴儿(指崇祯皇帝),取之若反掌尔!但其疆域尚强,非旦夕可溃者。得之易,守之难。不若间兵练旗,以待天命可也……”

“有人说大明太祖、成祖来了可以挽救这时的大明。

综上这些境况,能吗?

我说不能啦!

但是,我要说:就崇祯皇帝来说,他固然有刚愎自用的一面,但在治国理政的勤奋程度上,跟大明太祖有得一比。

因此,让他一个人背负“亡国之君”的罪名,实在是有失公允!

他的胡乱作为,是他智识不够的结果。

我们这些作臣子的,其实更加地刚愎傲然,却是一群草包!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