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穿越明末两太子
  4. 第51章 兵多吓到带兵人
设置

第51章 兵多吓到带兵人(1 / 1)


走有几步,左超然又转回来了,对李俊说道:

“太子殿下,我傍晚遇到振明了。他让我告诉太子,说他们带领童子军今晚住潭柘寺镇了。”

“ 那里军户兵都出外执行任务去了,镇子里的房屋都空闲,所以去那暂住一夜。”

“ 明天一早,他们带领童子军,回这里,在潭柘寺后门之外,开始建军营。”

“他还让我带句话给您:恭请太子殿下早点休息……今后,一定要注重保养好身体。”

说完话,左超然径自走了,再没回头。

看着左超然消失于门后面,李俊提着九斤粮食,感到无比的沉重。

他决定收下这点粮食,还要放到自己床前,是要每天睡觉前看到,提醒自己:

如果自己不能让大明的人民过上好日子,自己就对不起如此善良的人民!

那样,即使自己再困,也要完成当天该做的工作。

可是,左振明一定是白天看出了自己由于一夜未睡的困顿,要他父亲带来这样的话。

这,同样令李俊感动。

多么有心的少年!

简单,直接,诚挚,又充满期待。

多么聪明的少年!

他们,她们,这里所有人的命运,如今都已与他们的太子系在一起了,健康的太子才能带领他们,实现愿望……

“TM的,咋弄这么大的责任背起啊?造杆枪,娶个妻,逍遥快活过一生。这不香吗?……”

李俊啊,又是习惯性的拍起了自己的脑袋!

可是,进入天启熹宗皇帝记念馆,面对朱由校那父仪天下而显仁慈;统驭神州而无比威严的塑像时,李俊的心情又转换了。

几天来,在李俊的大脑中,他已经理清了这个朱由校与父亲的故事。

就像自己这个李俊一样,天启五年五月之前的朱由校就是朱由校,大明朝的木匠皇帝。

他溺水死了。

李潇,北京西山赵家台村人,接班父职做了名共和国的军工人。

在三线兵工厂,因火药爆炸身亡,穿越而来,附着于朱由校身上。

从此,朱由校的身体就是两个人的复合体。

由于李潇被高爆炸药炸死,尸体都消失了,魂魄肯定也被重创。

所以,他虽然在这个时空中,做出了了硝化甘油,却记不得怎么用了。

王恭厂火药库地下,硝化甘油爆炸,让不甘心的他开始建设这个基地,招揽大明优秀人才来此,研究、生产先进武器。

受重创的魂魄支撑了两年,他终于身死魂散,彻底从这个宇宙中消失……

他不甘啊!

作为一个军工人,他连自己刚出生的儿子都不能看上一眼!

出事前,他将所有的空闲时间,用在了给儿子雕刻一把桃木的盒子炮。

那是从得知妻子郑淑芬,给他生下的是个儿子的那天开始的。

他想:男孩子嘛,总是喜欢玩枪的。

于是,他雕啊雕,将所有的感情,都倾注进了雕刻桃木材质的,各个部件里。

用尽一个月的空闲和夜晚,桃木盒子炮最后组装出来了。他想象着儿子拿着这支木枪玩耍的样子,给家里寄了回去。

回到工作地点,悲剧发生了。

母亲郑淑芬告诉李俊,父亲出事的那天,就是寄出木枪的那天,有烈士证书和邮局邮戳为凭……

父亲来到大明,以残魂都梦想振兴大明。

想力阻华夏人民大量被杀,从此又在清廷焚毁文明,闭关锁国,愚民政策……各种反人类进步的统治之下,三百年间,华夏民族由落后,到被世界列强欺辱的,惨痛历史的发生。

他的愿望没有实现,可他寄希望于朱由校的亲弟弟朱由检,能够利用这个基地,实现大明振兴。

可是……

想到这里,李俊举起了拳头,“如今,我李俊来了。父亲啊,儿子一定实现您的愿望!”

世界上任何民族都需要英雄的激励,从而迸发出藏在骨子里的血性。

同时,也需要有人带领,指引方向。

更需要有值得奉献出一切,不懈奋斗,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目标……

拥有这些,这个民族就能屹立于这个世界而不倒。

华夏民族所拥有的远不止这些。历数千年创生出来的,流淌在血液中的,铭刻进骨子里的华夏文明概念,早已在基因链上固化,体现在一切活动的方方面面中……

所以,自人类文明出现以来,无数的文明群体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而我华夏文明长盛不衰,愈久弥新。这岂是没有文明基础,野蛮落后的满清奴隶主们能够践踏,磨灭的吗?

……

李俊的三跪,三拜,其影响仍在整个地区扩展,以至向山区之外迅速蔓延。

就说这两天里,涌进来的八万民众中的青壮们,他们参军的热情从昨天下午起就已经空前高涨。

至今晨,周遇枝去潭柘寺镇外,临时军营清点新兵。一进军营,他一个数十年带兵之人,都被这新兵兵势给震撼了!

整个场地上,穿着各色明袍的青壮整齐排列。其密集得都是臂膀挨着臂膀,前后距离也仅有尺许!

在这军阵里所有人目光的注视之下,周遇枝用颤抖的双手捧起花名册,翻到最后一页去看总体数字。

一万两千八百二十三名!

这把周遇枝吓着了。刚刚看到军阵时,他估计可能就是数千之数,因为场地就那么小,真矗不下上万个人的身躯。

可这花名册不会骗他,真就有一万多青壮的名字,而且,人全都在他眼前站立!

周遇枝慌了:目前手下只有二千多军户兵啊。抽出来的每个军户兵,一下子,每个人要带十多个新兵。这怎么带?带不好要出大乱子的!

“快,快去请太子殿下过来!一下子招收这么多新兵,我是要马上训练他们,还是去拓展地盘?”

周遇枝都朝他的亲兵狂喷怨言了。

见亲兵没动,周遇枝又吼了起来:

“快去呀!大主意还要太子殿下来定!”

亲兵听到周遇枝后面这句,才朝潭柘寺方向奔去。

李俊睡了个好觉,起床来梳洗一下,就准备赶到潭柘寺镇去的。

他还是不放心那三千多童子军,更不放心赵如雪那个大大咧咧的丫头:她会怎样管理好这么多的孩童?

若不是考虑到有左家兄弟在帮赵如雪,而且,左振明又托他父亲转达了那样的话语,李俊昨晚就要重返潭柘寺镇去查看一番的。

想着事,李俊刚出纪念馆大门,就看到石桥那边路上,有大头兵奔自己而来。

李俊心说:坏了,这种兵只在潭柘寺镇才有。他这么急的赶来,一定是禀报童子军出现的问题!

急急走过石桥,大头兵已到了李俊面前,跪下,“参见太子殿下!我家周大人请您快去招兵军营,为新招兵之事拿个主意。”

李俊一愣过后,这样问道:“不是童子军的问题,是新兵的问题?”

大头兵回答李俊道:” 禀太子殿下,童子军昨夜住在镇子里,没出任何问题。是新招之成年兵出了问题。”

李俊赶紧问道:“出了什么问题?”

“是招得太多,我家周大人不知道怎么办了。”大头兵说道:

“所以,派小人来请太子殿下快去拿个主意。”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