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穿越明末两太子
  4. 第42章 大明上下开赌了
设置

第42章 大明上下开赌了(1 / 1)


有皇帝带头,赌博也就蔚然成风,没几年就已火遍大明国城乡。

单说北京内城里,日常以赌博为生的“乞丐”最少都有五六千人;

就连理论上“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读书人,也纷纷扔下圣贤书,参与进去;

官员们 更是热衷于开赌场。一边赚钱,一边发展人脉。诸如买官鬻爵等蝇营狗苟,都是赌一把之事……

北京内城,原先居民,何人不食漕粮?又何家无人在京营?

由此可见,万历年间,内城之中,军属居多,剩下的,就是勋戚、百官、太监等。

那时候的内城,还秩序井然,街道整洁,民风不失基本道德……

到了崇祯朝后期,内城里的地貌:到处是污泥浊水。

蹲居于坊间屋檐下的,又都是因赌博,败光了家财,流落于各胡同里的军户、商人,及其后代和各色人等,数量都是万数往上。

与这些败家子人数数量差不多对等的,就是挣家子了。

而这些人,挣财的方式就是从催债要账起家,发展成为团伙的地痞流氓!

万数以上喽啰,由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十三太保,牛头马面等等头目结成团伙。

团团伙伙、时常火并、作奸犯科、横行市井、公开赌博……然后哄抢店铺、商贾……官府都拿他们没辙!

人口第四多的,要算娼妓了。

娼妓们在内城里占据的普通房屋,都要多于良家。光五城教坊司有正式登记身份的,就不止万人。各种黑窝子里,暗娼人数可能翻倍。

再往上,就是官宦、勋戚、太监们的家人、家丁、奴仆、杂役等等了。

当然还有一些小官、商人、游居人等。

内城居民中除跟八大晋商有关系、投降清廷将领家眷等之外,如今全部要被清廷政府赶出来。总数该有三四十万之巨数。

“太子殿下,如此数量、如此素质的人口,您如何改造、培育?”

“别说现在京畿地区无粮可买,就算有了粮食,也不能白白拿来喂养这些人。”

“养猪为有肉吃,喂养了这些人,恐怕还给养成白眼狼……”

到此,薄珏将方以智之言接过,对李俊这样说道:

“太子殿下啊,曼公先生之言句句出自肺腑,而且以我之混迹于京城期间的切身感觉,那些烂人,怎么可能有什么改变啊!”

“跟您举个例子吧。比如您以一生面孔,进入北京内城。你不能不看人吧?而且混混们就爱穿奇装异服,招人眼球。”

“被吸引,难免多看他一眼。”

“这就招怼了:你瞅啥?”

“若是您会他:愁你咋啦?”

“他二话不说,上来就开干。最后,您被多人殴打一顿,还没理可讲:是您寻衅滋事,得赔钱!”

“这样的找人练拳,又挣钱的营生,养活了内城里的许多光棍。”

“而且,打架斗殴于每个大街、角落里随时都在发生!”

“也许许多人想不通:这是真正的天子脚下哎,怎么这么地充满了戾气?”

“其实,整个大明上上下下,每个人,似乎魔咒上身,从明初至明末,这种戾气越来越浓烈。”

“不是吗?明太祖身上,天生就自带戾气。立国之后,这种戾气立即倾泄到了文臣武将身上,大规模诛杀功臣集团、滥用酷刑、大搞特务政治、文字狱……”

“这也使得官僚士绅集团于抗争中,染上了暴戾风气。”

“您看,土木堡之变发生后,北京朝堂之上,百官因要战、要和,两派群殴,当场打死三名官员!”

“再看民间,一言不合就开干,打得头破血流仍不休……”

“ 刘宗周于崇祯十六年,第三次被革职,抱头南下之前总结说,明末社会:格斗出于妇女,官评出于市井,儿音恒于道路。”

“说的就是:一言不合就开干,即是妇女都不例外。流言到处散播,稍有异动,群情激愤……”

“明朝从建立伊始,所建立政治制度、经济体系、财务体系愈来愈表现出与发展中的不适应性。”

“而破除祖制的,却又是诸如赌博这样的陋习。再加上在特务组织,这种统治全国的黑—恶—势力的巨网笼罩下……”

“人性扭曲了、伦理败坏了、社会崩溃了……”

“太子殿下啊,我担心,基地里一旦聚拢了京师内城数十万人口,必会发生暴乱。”

“因为,那些人,除相信残酷暴利之外,根子里就没有和谐这个词的概念啊。”

薄珏停口,看着李俊。

“就是,就是!收留下来他们,您的那些美好愿望、目标,一个都实现不了!”

最后,方以智如此决断。

李俊举手于头顶,抓抓头皮,“如你们这样说来,事情有些难办……不过今天看你们身边那些人,好像都还挺和善的嘛?”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跟我们一起的这些人,于来西山一路之上聚拢堆,即将那些不良人排挤出去……”

“后面……再后面……再来的那些人,基地武装人员该要认真盘查清楚……”

方以智、薄珏二人说话到此,就被医馆外的喊声打断了。

“太子殿下,基地各位大人,还有孙云球、焦先生都已齐聚千户所衙门大堂。就等您及这里的几位过去啦!”

方国梁来到医馆里的这招唤,李俊即吩咐薄珏道:

“子玉先生,扶曼公先生起来吧,我们一起去吃晚饭。”

见薄珏还有些犹豫,李俊又说:“放心吧,曼公先生已经打通心结,像你一样,绝不会离开基地了!”

果然,方以智乖乖地起床,由薄珏搀扶着,跟在李俊身后:出医馆、朝千户所衙门走去……

饭桌之上,基地旧人们都是紧着口,看着新来四人大快朵颐的。

幸是之前李俊吩咐厨子稍多做了些饭菜,不然,基地旧人们怕都要挨饿今夜了。

饭后开会,李俊留下四个新人旁听。

先是各部门,官员们汇总这一天的工作:

火药局各个组的搬迁工作,今天基本完成。

军器局制造盒子炮一帆风顺、改造枪管获得成功。等步枪模子出来即要定型………计划组装一批新式步枪,就再改造一批火绳枪……

最后,李俊将焦点集中于接收和安置难民上来。

一天时间,一共涌进来五万多人。这令人恐惧的数字一统计出来,就吓坏了与会众人。

虽然透过统计表,从难民之中能够挑选出不少人才。懂火药的,可以进入火药局。会打铁的,以及手艺好的木工等可以进入军器局……

可是,绝大多数就是普通难民。哪怕他们几乎都是来自于北京内城,其中,还有不少是大明朝低级别的小官员。

原来李俊估计进来的人口总数,不会超过二十万。大家现在估计,照今天这样的趋势,四五天时间就将超过二十万。

李俊倒是轻松地说道:

“这是第一天,肯定会人多啦,之前不是把人堵在外面吗。”

“这就像堵河流,将已经蓄池的水一放闸门,是不是一涌而下?一池子水涌过,以后就是细水长流啦,没那么多恐慌的。”

“太子殿下啊,您是知道的:基地总的粮食储备只有五万石。就算最后总数是二十万人,以这点粮食,都不能够支撑一个月!”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