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争雄经过逾两月的鏖战尘埃落定,炎夏的酷热已然褪去,正是秋高气爽之时,最利行军打仗。
此刻一支五千人马的渝国精锐军队正沿着弯弯曲曲的“五尺道”向西南方向的建宁城轻装疾行。
五尺道从蜀南下经僰道(今四川宜宾)、过石门(今云南盐津豆沙关)到朱提(今云南昭通),然后经由建宁城(今云南曲靖市西北十五里三岔),到达滇池地区,由于道路宽仅五尺,故史称“五尺道”。
领军之人赫然一名英姿飒爽的女将,正是渝国蛮妃祝融夫人,在皇甫冲的南下战略中,蛮兵是南征的主力,因此南征一开始,祝融夫人就被封为云南招抚使,没有随御驾回重庆,直接先行南下建宁。
皇甫冲交给祝融夫人两项任务,一是收服整个云南,建立渝国对云南的统治,二是征召蛮兵,训练军队,执行南攻计划。
护卫在祝融夫人左右的分别是副将魏延,参军姜维。
已经升为左将军的魏延今次出征还是做了副将,魏延自嘲自己就是一个副将的命,但看着前面娇俏可人的主将,魏延心底可没有一丝不忿,反而满怀欣喜。
开玩笑,祝融夫人何许人,那是皇帝的女人,此番乃是代天子出征,自己相当于是给天子当副将,这能算委屈吗?
不,非但不委屈,这还是皇帝信任重用的证明,如果能把握好这次机会,成为皇帝的嫡系,那辉煌腾达还用愁吗?
想起临江王甘宁在出征之前的嘱托:文长,皇上的信任弥足珍贵,一辈子说不定就这么一次,一定要把握住啊。
该怎么做,坐够冷板凳的魏延心里早已有了定计,自出征以来,魏延鞍前马后刻意讨好祝融夫人,同时不辞辛劳,将这支队伍的各项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
行军已逾大半月,大军即将抵达建宁城。
魏延接到前方探马回报,拍马上前向祝融夫人拱手:“祝融将军,前面不远就是建宁城了,今日太阳落山前我军可以顺利入城。金环三结已派来使者,禀告已在城中设好宴席,等着为我军接风洗尘。”
祝融夫人扭头对着魏延微微一笑:“很好,兵贵神速,大军这一路令行禁止,有劳魏副将了。”
魏延连道不辛苦。
一旁的参军奉义将军姜维心思百转,他也想起辛弃疾在出征之前的叮嘱:伯约,我不管你是属于陆军系还是水军系,此番出征,你们都是渝国的将领,一切以渝国利益为主,如果胆敢挑起党争,小心我翻脸不认人。
姜维拍马向前,凑到祝融夫人身边,提醒道:“祝融将军,这一路行来,我发现云南之地蛮族部落林立,各自为政,靠近我渝国之地的部落还有一丝恭敬之心,但越往南,部族首领越发骄横,及至前两日宿营,附近的部落首领竟然敢抗拒召见,简直骄横无礼。”
祝融夫人轻轻一笑:“姜参军,蛮族以实力为尊,南面的部落未曾见得我渝国实力,心生怠慢之意也是寻常。抗拒不见只是小菜,按蛮族传统,今晚的宴席说不定还会弄出些花样,你可要有心里准备。”
“花样?”姜维眉头微皱,有些不解,“建宁城在将军麾下大将金环三结的控制下,那些蛮族部落还能翻出什么浪来?”
魏延也是一脸惊疑:“建宁城中还有马忠的一万军队协助镇守,刘封是监军,这两人可不会草包到弹压不住蛮族吧?”
祝融夫人是土生土长的蛮族人,自然知道南蛮人的习性,此时摇摇头:
“人心隔肚皮,金环三结当时也是被迫投降,如果按朝廷以往对蛮族的羁縻政策,金环三结肯定会俯首称臣,反正不外乎换一个名义上的效忠对象,云南还是由他说了算。
但现在不同了,皇上要彻底占领云南并治理,这威胁到他的实际统治,说不定他和他的部落会生出一些不该有的心思。”
“原来如此。”魏延心头有些责怪,不假思索脱口道,“朝廷当初真不该放虎归山,应另寻将领收服云南。”
祝融夫人无奈笑笑:“此一时彼一时,朝廷当初也只是想用羁縻政策继续稳住云南蛮族,积蓄国力准备硬刚秦国,谁能料到如今却要北守南下呢。”
魏延哼了一声:“祝融将军无需多虑,如今我渝国掌控巴蜀,兵强马壮,区区蛮族部落又如何能抵挡我天兵天将,臣服归顺是他们的唯一出路,若胆敢叛乱,索性调来大军杀个干净!”
姜维本想大声斥责魏延,但想起辛弃疾的叮嘱后,改为温言提醒:“最好不要这样,此番南征我渝国的最终目的是打通南海,如果在云南杀得血流成河,军力大损,后续再拿什么去征服更南面的蛮族部落呢?”
祝融夫人看看两位副手,安抚道:“两位将军,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我出身蛮族,自然知道蛮族首领的打算。放心,我自然不会打没有准备的仗,接下来你们按着我的计划行事,只需如此这般······”
一番商议,军队终于在黄昏时刻抵达云南此时的政治中心建宁城。
虽说蜀汉对云南执行的是羁縻政策,但蜀汉经营多年,云南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建宁城此时规模已然不小,城周近十里,城墙高处也有三丈,常住人口十余万。
为了迎接祝融夫人,金环三结派出蛮兵在城门下列队等候,还特意让人在城门口铺上一道长长的红毯和如血的鲜花。
夕阳西下,笼罩在金光中的建宁城犹如一座蛰伏的巨兽,正张口吐着猩红的舌头,似欲择人而噬。
祝融夫人眯起眼睛打量了一番,呵呵冷笑,接着健美有力的双腿狠夹马腹,一声娇叱:“随我入城!”身后的红色披风当即猎猎扬起。
魏延和姜维对视一眼,眼中均升起一股强烈的战意,同时大吼一声“入城!”
五千大军紧跟着三名将领进入建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