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道家一共五间房,三间堂屋用半砖半泥砌成,两间东屋用泥坯。
上面的每一块泥都沾着哥哥的血汗!
一心为了弟弟妹妹的王学锋,好人没好命,年纪轻轻竟撒手而去。
嫂子李宝兰更加可怜,在王学道心里,她是天下第一美丽女人,也是天下第一好心人。
算起来,李宝兰才嫁给王学锋四个多月。
正值哥哥病重,她却选择嫁过来,所有人都认为她疯了。
李宝兰没疯,她只是想让王学锋临死前当一次新郎。
为此,她跟家里人闹翻,娘家人甚至放话,跟她从此断绝了关系。
村里人清楚,王学道更加清楚,嫂子李宝兰嫁是嫁过来了,哥哥病太重,根本无法圆房。
没有圆房就守了寡,还跟娘家断绝了关系,从此顶着个寡妇的名头,李宝兰却无怨无悔。
此时,这个女人一脸焦急,她的对面,是一脸不耐烦的巧英爹,王运喜。
“巧英爹,学道人不错的,村里人应该都知道,关键他们两个相互有好感。学锋去了,可我们家日子也会慢慢好起来,你要看得长远一些,穷没扎根,富不结籽,只要踏实肯干,以后日子会差吗?”
王运喜不为所动,猛烟一口烟摇头说道:“咱们两家都姓王,同姓成亲戚,别人知道了笑话。”
王运喜这话纯粹是托词,这时候想到两家都姓王了?以前他咋不阻拦?那时候他不知道两家都姓王?
再说了,你王运喜真的姓王吗?
你们家是从爷爷辈到帽子岭的,本来姓汪,为了融入村子,改姓了王,这也是当初村里长辈们不管王学道和跟王巧英互有好感的原因。
原本,村里规矩大,同姓不准成亲,大家一致认为,王运喜家原本姓汪,就算两家成亲戚也不算坏规矩。
现在王运喜拿这个理由来警告,简直莫名其妙。
王运喜能这样说,李宝兰却不能揭破,而是苦苦哀求。
奈何王运喜决心已定,他来是通知王学道以后再不准去找他家王巧英,又不是商量,说罢就想走。
在王运喜心里,王家会穷好些年,他嫁闺女是为了以后沾光,可不想让闺女嫁给个穷光蛋。
“学锋家的,我在这里再说一遍,以后不能让王学道再去家里,更不准他偷偷见巧英,要不然,别怪我不念情面,也别说我王运喜仗着你们家学锋去了欺负人。”
话刚说完,看到王学道站在门边,王运喜有些心虚掏出一根大刀烟点上问:“你想干啥?”
王学道不耍横,他平静得不像个十八岁的年轻人。
“来警告这件事,是你自己的主意,还是跟巧英商量好的?”
王运喜一脸不耐烦,推开王学道径直离开,走到门边后,头也不回大喊。
“跟谁成亲这种大事,当然得由爹娘做主,以后不准你们见面。”
王学琴不停抹眼泪,她也已经十六岁了,有了自己的主意。
原本,哥哥跟王巧英的事她便不太看好,相比较来说,她更喜欢金梦媛,两人关系很好。
李宝兰气得全身直哆嗦,再看不气不恼的王学道,她忍不住埋怨。
“学道,在村里,男人得顶天立地,你哥去了,以后你就得担起责任。”
“王运喜是个财迷没错,可闺女是人家的,咱也不能明抢。你不争馒头争口气,把咱家日子过好,他会回心转意再答应的。”
嫂子苦口婆心,虽然是教训的口气,王学道一点都不恼,因为他非常尊重李宝兰。
嫂子顶着个女人的名头,实际上还是个姑娘。
一个姑娘家,敢在哥哥病重将死时嫁过来,当弟弟的岂能不尊重?
他对李宝兰不住点头。
“嫂子说得对,我知道嫂子的意思,嫂子放心,没人能看不起咱们家,嫂子你别生气。”
李宝兰深深叹了口气,拉着抹眼泪的王学琴去磨镰,地里麦子熟了,她计划明天就开镰收麦。
王学道知道,不管是村里任何一个人,甚至是嫂子和妹妹,都有些轻视他。
也不怪人们轻视,他实在太普通了,从小被哥哥照顾着长大,平时话不多,是人们眼里百无一用那一类人。
他说让嫂子放心,以后没人能看不起他们家,嫂子和妹妹明显都不相信。
现在村里人都已经开始看不起了,更别说以后。
除非,他现在就能做出点什么让大家震惊的事,扭转这些人的印象。
看着嫂子和妹妹磨镰,他蹲在了磨盘边想心事,愁容满面。
都道他是个书呆子,实际上他半点也不呆,相反,多年读书,比别人明白更多的道理,而且哥哥会的那些辨方术,他其实也会。
村里之事他了解不多,但对于人性,他却并不陌生。
说实话,王运喜特意跑家里来警告,显得有些欺负人是不错,但从王运喜的角度来说,也并不算过分。
他毕竟是王巧英的爹,一个当爹的,想让闺女嫁人后过得好,能让娘家沾光,那就更好不过了。
况且,王巧英娘身体一直不太好,时常犯病需要卧床,下面还有个弟弟。
王运喜想借着闺女出嫁,沾点亲家光,最好是女婿能一直帮他们家。
尽管显得有些财迷,却不是不能理解。
只不过,他能来警告,王学道却并不会轻易答应,需要王巧英亲口告诉他,说以后不来往了,那么他才会彻底断了此心思。
王巧英不说,当爹的说不管用,他要真就此答应,王巧英肯定会伤心。
要知道,他跟王巧英两情相悦,为此,王巧英推了不少提亲的媒婆,他也明确拒绝了金梦媛。
但是,他也明白村里不比城里,对自由恋爱持开放态度,如果王运喜一门心思阻拦,他和王巧英的事还真的会很麻烦。
看来,有必要见一下王巧英,问清楚她的意思。
假如王巧英跟她爹心思一样,那他会伤心,却也会放弃。
如果她并没有变心,那谁也阻拦不了他娶王巧英。
光说不练假把式,家里麦子马上要割,趁着嫂子和妹妹磨镰的功夫,先去见见王巧英。
想到这里,他马上从磨盘边站起出门,寻思着去找王巧英。
不料刚出门,一个姑娘迎面走来,正是王巧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