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中,文帝病了。
萧珩自幼身体就不是很好,但也不算是大问题。还是太子时,处理的事情不是很多,也不算特别重要,他便能维持。如今登基,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需要他处理,身体实在吃不消。
每当处理政务有上几个时辰,他便会心口绞痛,难以忍受。
太医院诊断的结果是先天心疾。
可每天需要他批阅的案牍有小山这么高,自己又精力不济该怎么办呢?
他最先想到的是宰相,都说宰辅之才,宰相本职就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可宰相墨文湛历经两朝,春秋已高,已有告老还乡之意。新宰相人选还不确定,就算有确定人选,也不能把政务尽数交到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手上。
其他大臣能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很不错了,哪里还有余力处理如此庞杂的朝政。
身边的太监目不识丁,只会照顾自己的起居。
而且政权外放,势必会刮起一阵腥风血雨,于朝纲不利。
思来想去,他便想到了皇后慕寒雪。
慕寒雪秀外慧中,有治世之才。于自己最是亲厚,又是女子,可固朝纲。娘家不算雄厚,易掌控。
想到这些,他便把一部分朝政交给慕寒雪处理。
慕寒雪也没让他失望,恪尽职守,不遗余力,处理得也算是尽善尽美。
以蝗虫捕杀案为例,便能看出慕寒雪的治世之才。
文帝四年和五年,江中大旱。江中是南疆国的主要产粮区,江中熟天下足,素有粮仓之称。
有农业经验的人都知道,大旱之后常有大蝗。果不其然,文帝六年,蝗灾就在部分地区开始爆发。
无数蝗虫像一床会移动的黑被从天空袭来。所过之处,片甲不留。不仅庄稼颗粒无存,连树皮树叶也被啃食了个精光。农民都吓傻了,纷纷跑到田间地头磕头祈求老天开恩。可是老天哪管这事?蝗虫不仅照吃不误,而且越来越多,渐渐地扩散到整个江中地区。
当时朝中主要有两种声音。一种是主张捕杀蝗虫,捕到之后集中在田边烧掉或者埋掉,斩草除根。另一种则认为蝗虫铺天盖地,怎么杀得过来?何况这是天灾,杀生会伤和气,可是要招祸的。圣上应当自省修身,祈求上天原谅。
文帝也认为是不是自身德行有亏才招致这场天灾。
慕寒雪当机立断,支持捕蝗派。蝗虫是生灵,难道人不是生灵吗?杀生会伤和气,难道就眼睁睁看着百姓都饿死吗?
好不容易捕杀蝗虫的牒文发出去了,又遭到江中地区官员的联书反对。
蝗虫是天灾,不是人力所能解决的。所谓“天灾”就是上天的警告,应该让皇帝修德修身才是。如果皇帝不从自己的角度解决问题,而是一味捕杀蝗虫,那就是缘木求鱼。前朝戾帝也捕过蝗虫,最后越捕越多,连国家都捕亡了,这是前车之鉴啊!所以他们决不执行这样的牒书!
这是南疆国臣子劝谏皇帝的一种经典方式,运用的是所谓“天人感应”理论。他们认为所有天灾都是对人的警告,所以一旦有天灾,最好的方法就是让皇帝反躬自省。
慕寒雪是怎么反驳的呢?戾帝是暴君,所以德不胜妖,自然制服不了蝗虫。可如今是圣朝,妖不胜德。凭皇帝的圣明,一定能消灭蝗虫!你难道是对皇帝的正统性有怀疑吗?再说了,你不是说蝗虫和道德有关系吗?那如果你们这些官员道德高尚,蝗虫也就不会在你这个地区爆发了。现在蝗虫漫天,是不是意味着你们官员品德不好呢?那些官员一听皇后拿皇权和道德两顶大帽子压他们,便再也不敢乱说了,赶紧积极组织灭蝗。
慕寒雪还把各郡县捕杀蝗虫的情况作为当地官员的晋升标准,谁勤谁懒,随时通报。这样一来,大家就都不敢偷懒了。捕杀的蝗虫数量庞大,多达几十万吨。所以,虽然大旱后逢大蝗,但粮食产量并没有显著下降,老百姓也没有流离失所,经济形势算是稳定下来了。
南疆国建国以来最大的自然灾害就这样化解了。
同时,慕寒雪在朝堂中的影响力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