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百官都还对蒸汽机车和水泥带来的改变而感到震撼。
房玄龄问玉太白道:“这水泥路面上画线是为什么?”
玉太白问道:“这是为了防滑。
如果路面很光滑,马会不会摔跤?
如果雨天有泥土被冲刷到了路上,会不会更滑、更容易摔跤?”
房玄龄他们若有所思,却不是那么理解,毕竟路面又不像泥泞的湿滑土路,能滑到哪去?
玉太白道:“到了梅雨时节,若路上行人少,还长期积水长了苔藓,很容易滑倒。”
这个众人是清楚的,青石台阶就很容长苔藓,不少孩子还因此吃过不少苦头。
房玄龄又问道:“那为何要用纸张隔断路面,这样岂不影响美观?”
玉太白耐心讲解道:“这是为了防止路面开裂。
房大人应该清楚,如果踩在一条很长又比较薄的石板上,石板很容易断,这个可以问段尚书。”
众人看向段纶,段纶道:“玉国公所言不假,石板比不上木板,刚过易折。
这路面也跟长石板差不多,但切割成方块后,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路面不规则断裂。”
其实还有热胀冷缩的因素在里边,但那个不好解释,玉太白就没说。
众人又多看了玉太白一眼,这太白金星懂的还真不少。
李二道:“为什么这修路的事没登报?”
玉太白道:“儿臣想等路修好后再公布,那样会好一些。”
李二点了点头,继续赶路。
“路面这路面,两边还有排水沟,雨水一冲刷,这路岂不是更干净了?”
房玄龄他们对这水泥路赞不绝口,这个设计很好。
而世家的人突然觉得跟玉太白作对,似乎是一件很不理智的事情。
光是那蒸汽机的运输能力就有非常高的商业价值潜力。
这些水泥可以修路,就意味着可以砌墙,只是模具估计不好弄。
而且他们暗中观察到,玉太白在长安城新建的宅子就用这种水泥和青砖砌墙。
在世家的人看来若是水泥运用得当,肯定能发大财。
要是他们之前没有得罪玉太白该多好啊。
如果能把玉太白拉拢到世家这边,世家都不知道赚了多少座钱山了。
可惜如今闹成了这样,似乎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百官到了玉家庄的范围内之后,就被许小河和周伍带到指定的地方,带到路边的一块土豆地里。
因为玉家庄里机密过多,所以百官也不能随意走动。
而且玉家庄的人也都准备好要开挖土豆了。
还有很多长安周围的百姓来参观,估计有上千人,都想要见识这亩产三千斤的祥瑞究竟有没有那么神。
不得不说朝廷对此事很郑重,还带了香炉过来,对天地做了祭拜。
一旁还有玉太白和阎立本在为这幅景象作画。
而且孙思邈也在一旁看着,李渊甚至还特意找机会跟这位神医搭讪,请教养生之法。
皇帝带着百官简单祭拜之后,李二拿着铲子挖了第一铲,挖出第一株土豆后,百官也跟着动手。
朝廷挑了三块地,每块三亩,这样测出来的亩产更准确一些。
玉家庄的庄民也开挖了,他们可不管百官在干什么,自己挖自己的。
皇帝陛下都是玉家庄的客人,皇帝都对他们相当客气,他们又何必过于敬畏百官。
围观的百姓惊呼。
“好大的一串,好多根须,一株就有这么多个果子。”
“亩产三千斤估计不是骗人。”
“你没看到那个白发的老人家吗,他就是孙神医,孙神医还为土豆做了担保。”
“果子是土色的,长得还挺漂亮。”
朝廷这边也实时称重,小心地摘掉土豆,去掉泥土后就开始不停地称。
“一千斤了!”负责称重的官吏激动地道。
百姓都伸着脖子,恨不得上前一起挖。
“这才挖了多少就一千斤了?”
世家的核心官员挖的时候,心头也沉甸甸的,这东西一出来,估计今后的粮食行业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到时候小麦和粟米肯定会降价。
这段时间粮食涨价也跟这土豆有一些关系,世家屯了很多粮食,若到了秋收还不清掉一些库存,估计就很难卖出去了。
而李二和几个心腹重臣则一脸喜色,百姓能吃饱饭才是社稷安稳的最关键因素,这土豆普及开来,一亩地土豆的产量养活一个人绰绰有余。
到时候百姓甚至都不用种那么多地,等人口飞涨之后,新生的家庭也能轻易用少量的土地养活自己。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甚至和李二讨论过要不要进行分田改革,那家田业的规定在土豆普及之后估计得改。
一个男丁分一百亩,用不了多少年估计土地都不够分。
在近百号人的努力下,三亩地很快就被挖干净。
李二走到称重的官员旁边询问结果。
计算重量的官员道:“三亩一万三千又九斤。”
“多少?”李二不太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官员又紧张地道:“三亩一万三千又九斤!”
“好!”李二沾满泥土的双手狠狠地拍了那个官员的肩膀。
这可是大大超过预期了。
围观百姓都沸腾了,百官更是惊愕不已,岂不是一亩能有四千多斤?
负责计算重量的官员受宠若惊,百姓们也欢呼雀跃。
“祥瑞啊!”
杜如晦激动不已,官途上能遇到土豆是莫大的荣幸。
百姓们也纷纷喊“祥瑞”。
这主要还是有孙思邈指导怎么养护,这些土豆都富养的,因此产量高很正常。
如果是去年春天种的,产量只会更高。
接下来,第二地则选了前来观光的百姓挖掘,挑了不少农家好手。
第三块地则让玉家庄的人负责挖。
新闻部的记着奋笔疾书,记下每一个细节。
当三块地的土豆都被挖出来之后,第二块地合计产量一万二千二百五十七斤,第三块地合计产量一万一千八百四十一斤。
土豆的亩产不但达到了三千斤,九亩地平均下来,亩产都达到了四千斤。
百姓喝彩,有了这土豆,只要能种收几亩地就够大部分家庭一家人一年的口粮了。
“祥瑞,天降祥瑞!”
“土豆万岁!”
“天佑大唐啊!”
“大唐万岁!”
“陛下万岁,万岁!”
“太上皇万岁!”
百姓喊嗨了,而且现在万岁这个词还没有严格定义,并不是只能称赞皇帝才能用。
百姓都是因为高兴才喊的。
有人还喊“孙神医万岁”。
还有人还“太白金星万岁”。
不过也只有李世民,李渊,孙思邈和玉太白有这个待遇,其他人连名字都没被记住。
玉太白至今都以为万岁只用皇帝能用,因此申请紧张,但李二似乎不以为意,百官也没有说什么。
于是玉太白就好奇地问许敬宗道:“这万岁不是只能称呼陛下才能用吗?”
“非也!”许敬宗道,“朝廷并未有此规定,百姓高兴了自然会喊万岁,昔年汉武帝想用万岁自称,还想下禁令,独尊万岁。
但百姓改不了口,汉武帝也没办法,因此帝王也不敢独尊万岁。”
“哦!”玉太白算是知道了这个冷知识,古装剧害人不浅啊!
忙完之后,从这三块地挖出来的土豆被装车,装上了两辆被装饰得好看一些的蒸汽机车,车后还接了不少拖斗,就像是挂托车。
因为怕土豆压坏,车上还有一层土垫着土豆。
这近万斤的土豆会被送到皇宫做萌芽措施,也会有相应的官员记录土豆的各种信息。
从土豆被挖出来到种下地,再到下次被挖出来会经历什么,怎么萌芽,怎么种植,什么养护,一切过程都有人详细记录。
百官们做了一回农夫后,又匆匆回宫。
一路上百姓都对露天的土豆议论纷纷。
这就是去年跟纸张一起闹得沸沸扬扬的祥瑞。
土豆!
越来越多的人步行前往玉家庄,观摩玉家庄的百姓开采土豆,都被军队远远地拦着。
“别急别急,等土豆萌芽了所有人都能种,朝廷会按人数分发!”
军爷们唠叨了好几次,百姓们才知道现在不是领取土豆的时候。
还有个把月才到最佳的种植时间,因此时间还很充裕。
同时水泥路也开始传开,走在那干净的路面上,百姓都觉得不可思议,一条县道都能做得这么奢侈。
天气逐渐回暖,百姓已经开始筹备春耕了,就等待一场春雨。
花了好几天时间,玉家庄的所有土豆才被全部挖出来。
其实根本用不了那么多时间,本来一天就能搞定,主要还是太过小心,怕弄坏了土豆。
孙思邈开始教庄民怎么给土豆萌芽。
说实在的,如果没有孙思邈,土豆还真没法种出这么多。
孙老的育芽技术还真没得说,出芽率杠杠滴。
如果玉太白对土豆足够了解,就会知道孙思邈有多夸张恐怖。
别人种土豆一亩大概用三百斤种子,他只用一石,大概是一百二十斤,主要还是出芽率恐怖。
三千多斤的土豆硬是能种了近三十亩地,种出了大约十二万斤。
之前玉家庄进山要了两批土豆,每批三千多斤。
如今种出了大约二十四万斤。
山里还有一些,只不过只有几千斤。
若无意外,今年育出的种子能种大约两千亩地。
原先的计划是今年秋收后才分发出去,若是玉家庄自己种,在春天到秋天这段时间里,估计能种出亩产五千斤的记录。
而且玉太白也没那多地,种不下,轮番分出去,每家分个十斤还是可以的,到了明年就能全部分到。
但因为世家逼得太紧,所以才提前放出来。
大唐才两百多万户人家,普通人家估计有两百万户,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能直接种土豆,但朝廷以村落、农庄为单位集体分发,集体种植,富养土豆,每个人都有份。
到了秋收,就能实现家家户户都能分到土豆的盛况了。
这算是最快的普及方式了。
这些天报社连续刊登土豆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