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定是一个多事之秋,因为山体滑坡带来的后续影响还在持续。
庄稼的收成不好,活着的人家又要被官府征集壮劳力去救援。
牧宁花了大价钱才躲过,但是他家人多,他带着李大牛和马大山去了相识的人家去帮忙。
王家村现在一片狼藉,村庄被毁大半。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农田里的粮食没有被毁,牧宁去帮忙把冲积下来的泥土清理掉,把王家村的所有房子都清理出来,就用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
那些在灾难中丧失生命的人们,因为天气炎热的原因,只能裹着草席草草下葬,连一个葬礼都来不及举办。
牧宁把能帮的人家都尽量帮到,他看到的人世间的惨剧越多。
他还来不及多感叹,又听说了京城遭遇了地震之事。因为地震发生在夜晚,许多人家还没醒来,就在梦中去世。
如今北方因为干旱,又被周国人骚扰,已经十室九空。安林县这边又有山体滑坡,京城又遭遇了地震,听说地震的范围还不止京城,只是京城损失要大一些。
牧宁听见这些事情,当即就让李大牛他们回家,有要事要做。
回家后,牧宁让他们在后院的山上,找一个山洞。尽量是那种洞口小,但是里面很深的那种。
就算不生也没事,只要容量大,其他方面可以让人为去打磨。
现在眼看就要乱起来,还是保命重要。
可惜后山的没有山洞,倒是旁边山上找到了一个。洞口很小,成年人需要趴着进去。但是里面很大,甚至另一头还接着地下水。
他跟着去看过,发现洞口确实很小,并且很隐秘。于是让李大牛他们在不要破坏山洞周边的树木的情况下,悄悄把一些粮食送进去。
还有一些布料和柴火也得放进去,他在带着其他人把路线熟悉。一旦有什么事,大家都要进山避险。
不止他们这样想,牧宁发现最近进山的人很多。就连老村长都前来找过牧宁,让他去山里找好退路。得知牧宁已经找好山洞后,他才放心离开。
很显然,京城的地龙翻身引起了不小的蝴蝶效应。本来各地民怨就深,得知了这个消息以后,各地反叛之人更多。
上林县的反叛军不仅没有被朝廷的正规军剿灭,还因此拉拢了更多的人。
杨副将他们得不到朝廷的指令,军粮很快就用完,没有办法的他们只能向周围征收。
安林县还没有到秋收,又遭逢大难,不仅人口锐减,连庄稼都没了大半。结果现在不仅要征收人去干活就算了,如今还要再征集粮食。
于是一些人家悄悄地联系了上林县的反叛军,孙家因为有人在外地当县令。怕他们和朝廷是一条心,不敢和孙家说。
牧宁是因为陈家就有人前来劝说,但是陈家没有答应。陈青阳说这事时,牧宁只觉得那些人脑子秀逗了。陈家虽然比不上县里的名门大户孙家,但是好歹有陈青阳这一个在县里当衙役的,人家怎么可能会同意呢?
没多久,牧宁就听说那些想反叛的人家已经被县里的军队镇压。还听说因为从这些反叛人家收集到了足够多的粮食和钱财,本来要再征收粮食,如今也没了下文。
直到这时,牧宁才惊觉陈青阳说这些,是给他暗示。一个是暗示县里面也要乱,二一个就是连陈家都没有答应,牧家要是有人找过来,也不要答应。
至于那个征收粮食,但一直迟迟没有下文,就是为了钓鱼。如今鱼上钩了,钓鱼者也有了肉吃。
牧宁只觉得他们真会玩,但是,其实是他想多了。之前县里是真的要征收粮食,只是把想反叛之人抓起来,发现他们有大量的粮食和钱财。
征收粮食是因为没吃的,现在吃的有了,自然就不征收粮食。
陈青阳也不是暗示牧宁,只是和他谈谈八卦而已。顺便向他暗暗炫耀陈家居然被人瞧上,还想让陈家加入反叛队伍。
可惜,就算没有征集粮食,仍然有很多人在县里面开始作乱。
特别有些人听说上林县的反叛军每天吃的是大鱼大肉,于是,每天都有人悄悄前往上林。
上林县的反叛军也因此和朝廷的正规军打得平分秋色,甚至人数上还要强过朝廷的正规军。
老山村也没有躲过,现在有围墙保护,还是有些人会半夜想翻墙进村,还好村里有狗和鹅看护着。
不过大家都抓紧了时间,进山的次数也更加的频繁。
只有老木匠还会时不时来牧宁家玩,牧宁最开始还以为他是已经找好地方,所以没担心过他。还是有次聊天问起他藏了多少什么东西。够不够用时。
老木匠光棍的摇摇头,表示自己就是一个孤家寡人,何必还要再去麻烦。
牧宁瞪他:“怎么就麻烦呢?现在眼看就要乱起来了。哪怕现在村外修了围墙,但那也只是一时的。一旦围墙被人突破了,谁知道那些人会做些什么?”
老木匠不为所动:“我都这么大年纪了,还怕什么?来就来呗。”
牧宁没法,但是他刚来老山村,接受到的善意最多的就是老木匠,自然不会看着他去送死。直接把他留在家中,让五个萝卜头看好他。
反正家中粮食足够,多一个人也能负担得起的。
老木匠见他铁了心要让自己留下,也没说什么,只让牧宁去把他家里的粮食都搬过来。
牧宁让李大牛把他粮食都搬到山里藏起来,然后又把家里养殖场的一些动物都送去山洞里养着,他想试试能不能在山洞里也能吃上新鲜的肉。
不过,现实却给了他狠狠的一巴掌。动物们都会叫,特别是公鸡还会打鸣。要是在山上公鸡打鸣,无疑是给人报地址。
如果在山洞里面养猪,还要去给猪打猪草,那还藏什么,还不如投降呢。
于是,牧宁只能把养殖场的动物杀了一半。炒好后用油腌起来,这样不会变质。还没等到秋收,大雨再次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