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宁在埋头干饭,旁边就有一汉子看着好奇便问:“小子你吃的是什么啊?我还没见勒,看着还挺好吃的。”
牧宁抬头就见其他人也围了过来,骄傲道:“这是家中亲人怕我赶集饿肚子,特意弄得凉粉,不用加热就可以吃。”
其他人在旁边耳朵竖起来听着,见状立马好奇。
“凉粉是凉的咯?好不好吃啊?”
“看着怪香的。”
“不用加热倒是方便,本来天气就热,胃口也不好,要是能吃口凉的,身体也能舒坦舒坦。”
牧宁这次带得多,分点给他们。众人也不好意思欺负孩子,只要了一口的份量。
一口下去,有山茱萸的辣和野菜的香。凉粉和自己做的面条不一样,在口中凉爽干脆。一口吃了还想继续吃,非常开胃。
可惜只有一口,从人见牧宁分完后的碗,里面也只有一小半,不好意思再要。
之前最先开口的汉子尝完还想吃,但是人家碗里就那么点。就问:“小子你这凉粉不错啊,我也是常去县里,赶集也是有机会就去。都没有见过谁家会做这个凉粉的。”
牧宁早就想好说辞:“我是因今年家乡干旱,逃难来到这里,在此处落户安家的,这是我娘她的手艺,她做的时候我在旁边看着。时间一久,就自然会做这凉粉。”
话头一打开,牧宁和他们的聊着天等同村人,知道别看集上人山人海,其实大多都是农家人自产自销的,好东西要去县城。集上最忙的就是面摊子,不管是卖东西的还是赶集的,大多都会来一碗。
说着还向牧宁推荐哪家的面香,哪家的量大,又是哪家的老板不好相处等等。
得知牧宁去了老山村,又说起老山村的由来。老山村会带个老字,完全是因为以前一些不孝子为了省下粮食,把年老的父母往深山里赶。自己怕进深山,赶到老山村就跑了。时间久了,那里就有了人烟。一些不想拖累孩子的父母也搬过去,慢慢的,就有了老山村。
牧宁听得百感交集,世上有前身那为了给孩子找吃的被泥石流冲走的父母,也有叔婶那样把孩子丢了的父母。当孩子的也是如此,有孝顺也有不孝顺的。
聊天聊着,不时有人加入聊天圈子,牧宁和同村人走的时候还有的意犹未尽。
背回家的布料买的时候觉得多,用起来才知道买得少了。
牧宁他们至今为止都是睡草窝里,连床也没有。被子就是用稻草和其他杂草编成,家庭条件稍微好点的,用更柔软细小的草编织,外面套上被套。在农家买的麻布虽然粗糙点,但是胜过没有。
这次赶集回来,牧宁就有一个想法。在聊天说面摊时,牧宁就觉得自己或许可以趁天热卖凉粉。他观察过,集上的面摊只有素面和油面,肉面因为有肉,价格高得很少有人买。
凉粉原料都在山上,唯一需要钱的还是盐。成本算起来很低,面摊都是三文一碗素面,凉粉定价三文很划算,这样还不破坏市场价格。
牧宁和家里人商议,其实也就李琇娘和锦娘参加会议,牧白和牧婷默认同意。
两人没意见,要是能挣钱最好,要是没有买,可以自己吃,又亏不了。
下次赶集还有五天,要把该准备的提前准备好。因为镇上有河流,就不用带水去洗碗。但是碗不够,牧宁这几天要去山上多挖点陷阱,弄点野味换碗和陶罐。
李琇娘带孩子摘野菜,锦娘在家腌酸菜,家里陶锅腾出一个洗干净就当酸菜缸。
五天的时间,因为怕第一次弄太多最后是自己吃,吃不完丢了可惜,也没敢弄太多。
五天后,李琇娘主动留在家里照看孩子,牧宁就带着锦娘一起去镇上。
这次一起去赶集的同村人比上次少,毕竟农家重头戏在地里。得知牧宁他们要出摊卖凉粉,他们还好心地帮忙找个好摊位。
牧宁放好从老木匠那里借的桌子和长椅,又将馅料和一大盆的凉粉端上桌,凉粉是提前切好的,他还去河边打水把凉粉浸泡。这样有客人来只管捞,非常方便。
锦娘一开始还很兴奋,为自己可以赚钱激动得心头火热。可惜看赶集的人都是在摊前看几眼就走,有的还会问卖的是什么,问完也是走了。
锦娘的心不热开始冷起来,但是见牧宁一脸淡定的模样,自己也不慌,心里安慰自己:大不了就带回去自己吃。
牧宁确实淡定,因为他们来得早,大家赶集又是吃饱才来,现在自然对吃的没兴趣。
他和锦娘两人坐在长椅上,双手托脸观察着赶集。等看到面摊上开始有人买面吃,他才大声吆喝:“卖凉粉咯,酸辣开胃的凉粉,三文一大碗,量大又好吃,快来试试啊。”
他边说,还用手把早弄好的凉粉抬高让更多人看见,很多人被碗里冒尖的凉粉吸引过来。
看凉粉不贵又是新奇玩意,就嚷嚷着来一碗。
牧宁手脚麻利的捞凉粉起来,问好要吃什么口味就加料,举棋不定就推荐酸辣味。
就这样,牧宁没管有多少人来吃,他开始喊了几声吆喝后,人就源源不断地来。他和锦娘换着做凉粉,他趁机去洗碗。
摆摊之前就教过锦娘收钱看铜板,不怕她不会。锦娘一开始要自己收钱还有点紧张,按照小宁哥教她的,要是有人说不好,就笑脸道歉。
还好大家看她一个小姑娘跟着哥哥出摊,都没为难她,就算有脸色难看的,其他人还会说小姑娘不容易,帮着锦娘说好话。
牧宁带的凉粉不多,洗了两轮碗就完了。有被朋友推荐过来,得知已经没有了还挺可惜,只道让牧宁他们下次多带点赖。
牧宁笑着点头,这次卖的好才能给他下次多做点的信心。
因为卖得快,牧宁就带着锦娘收摊后时间还早,他带着锦娘去赶集,上次是没钱,这次怎么也要买点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