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
  4. 第266章:马政问题初解决
设置

第266章:马政问题初解决(1 / 1)


朝中官员目光皆看向张万岁。

“一个马政官员能有什么事?”

“可能是为了显示自己,毕竟与他一道的尉迟恭都升至大将军,而他还是个马政官员。”

......

但李世民却并未看轻张万岁,“卿何事可奏?”

李长河目光也同步看向张万岁,心里浮现一段话:张万岁,唐太仆卿,善于其职。太宗自贞观初牧马凡三千匹,高宗麟德间蕃息及七十万匹,牧事赖之......

什么意思,就是讲张万岁养马特别的厉害。

而其实,张万岁本来不是养马的。

隋末争锋,张万岁和尉迟恭都是朔州人,且都是刘武周手下。

而当年鼓动刘武周起兵的就是张万岁。

史书载:自后入斩仁恭,持首出徇。

他趁太守王仁恭办公的时候将其杀死,之后跟着刘武周起兵,在中国北方称雄一时。

而当时他的年纪才十六岁。

后来刘武周不得人心,张万岁就和尉迟恭一起投靠了明主李世民。

但二人接下来的发展路径却不同,尉迟恭跟了李世民之后,成了冲锋陷阵的猛将,而张万岁远离军事,专心养马,成了养马官。

可话说得好,是人才,哪里都能映照光芒。

李世民上位后改组太仆寺,将其归为兵部管理,改名牧马监。

于是二十六岁的张万岁兜兜转转从一位养马官,成为一位军中养马官。

而渭水之耻后,李世民深知战马的作用,于是善于养马的张万岁再度得到重用,如今为牧马监副监,正监为张道源。

此时,面对李世民的发问,张万岁不卑不亢道:

“马者兵甲之本,国之大用,而今国虽可牧马,但无切实场地。”

“渭水之耻尚未血洗,战马之缺何时可补?请圣人决断。”

张万岁此话一出,朝中之臣尽皆陷入思考,他们这才发现张万岁的话非常有道理。

没有战马,如何与草原突厥对战?

“是啊,如今国家机构改革初步落实,是该考虑相关事宜。”

“没错,养马不是种地,需要时间,宜早不宜晚。”

“没有战马,就没有骑兵的辉煌。”

“臣附议张牧监之言。”

“臣附议...”

李世民不言,但眼神看向李长河。

“玄龄,你怎么看?”

房玄龄沉吟片刻道:“圣人,新朝已定,时间正好,牧马监可开展育马工作,或找寻适宜的牧区,或收归民间的马匹,尽快开始繁育。”

“克明,你呢?”

杜如晦边听手中的毛笔就没停过,看李世民叫他,立马回复:“房总理言之有理,但我建议直接找牧场繁育。”

“若收归民间马,首先民间马匹良莠不齐,而后民间对马匹需求也是有增无减,一旦朝廷大量收购,势必导致百姓利益受损,民怨不可不察。”

“收归上来的马匹,还需要我们挑优,也需要大量时间,还不如直接从优秀的马中选优,进行繁育,时间上也多不了多少,但质量上能好很多。”

朝臣讨论:“这有道理,若是用钱买,耗资甚大。”

“可选育时间也很长啊,两年一胎,能跟上时间吗?”

......

“李听诏,你怎么看?”

李长河起身,而后向众臣行礼。

“臣同意杜大臣所言,买不如自衍,把控质量,更利益未来。”

“虽然时间上会比较长,但是就如兵在精不在多之道理,战马同理。”

“如今帝国马政分散,马的生产其实多而不精,反而在拖了后腿,而有时候就是一个小小的战马,就决定了战场的走势,不得不察。”

“臣建议,我们不仅要好马,还要减少支出。”

“这李听诏又在胡扯,想让马跑,又不给吃草,怎么可能。”有人低声道。

李长河继续道:“臣的意思,找一处极佳的优质草地,而后规模养殖,减少分散,便可以减少流通时间,节约帝国财政。”

“据我所知,帝国如今大大小小养马的地方近百,但都散而不强。”

“如筷子一般,一根筷子容易折,但将筷子握成一把,那汇聚的力量...”

没有明说,但众臣都懂。

“诸位同僚,众所周知,帝国内地适合养马的条件并不好。”

“依科学而言,那就是天时地利之因。”

“我根据降雨,将天下分为两个板块,长城一线以内为中原农耕,而长城之外,那便是草原游牧。”

“古来至今,双方战斗不止,那是天然地理条件决定的。”

“降雨量的不足,导致草原人只能进行游牧,哪怕是我们农耕的人过去,在自然条件环境下,我们最后也会沦为游牧,这是上天注定,暂时无法更改,除非生产力出现大发展。”

“还是由于降雨量不足,草原的收获始终少于我们中原,一旦出现灾害,生存面临危机的时候,那就是草原南下掠夺的时候。”

“因为他们也要生存,这也无法避免。”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还是一个解决办法,生产力大发展。”

“话说远了,回到马政,草原善牧,这也是天定,与中原相比,草原养马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他们的马比我们好,越到帝国内地,其养马条件就越不好。”

“这是因为马儿也需要空间施展,需要不断锻炼才能成长起来。”

“因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将一些条件不好的,养殖环境差的马场进行裁撤合并。”

“唯有强强联合,才是真的强。”

“李听诏,你说的好听,我们也知道草原的马好,我们也想要,但是目前这情况如何拿到?那你倒是说说,帝国哪里有这样好的牧场?”

“圣人,我想请拿出万里江山图。”

李世民手一挥,很快有人将图展开。

李长河拿着一根木棍,指向一个地方。

“师父曾带我去过这个地方,陇右关山,关山牧场,幅员千里,犹为隘狭,那里环境特别适合放牧养马。”

“那是天然的优致牧场,帝国完全掌控,距离京畿也近,一旦有事,可快速响应。”

“臣请提议,可将关山牧场作帝国主要放牧场地,只要搭配科学的繁育技术,不消几年,定会给大唐一个满意交代。”

话毕,一阵沉默,不少人思考起来,张万岁也是神采奕奕。

因为他听说过那块地方。

“臣附议!关山牧场,确实是上好牧场。”张万岁道。

“陇右!”李世民沉吟。

“去询问一下陇右李家那里的情况。”李世民发问。

朝中自然有相关地域臣子,很快就有一人来到。

“臣李兴文......”

经过此人一番解释,众人终于了解,原来在帝国不远的地方有这么一块好地方。

又是一番讨论,李世民心中有数。

“大唐皇帝拟令:将原赤岸泽“牝牡三千马匹”迁于陇右关山牧场,设边地“监牧”,具体事宜由张万岁统领。”

“厘察马政,精简提质,三个月内,朕要看到效果。”

至此马政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