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哥,三宝哥,嫂子说山海盟有事,她不跟我们前往锡兰山国了。”
狄云有些闷闷不乐。
郑海微微颔首,眼神中也有些失落,不过,并没有在脸上表现出来。
拍拍狄云的肩膀,他宽慰道:“小云,返程时,我们还会路过旧港,到时再接上你嫂子。”
“嫂子也是这么说的,她说在旧港等你。”
狄云看向郑海,依旧有些失落。
大明使团的正使,郑和也拍了拍狄云的肩膀,安慰道:“小云,你放心,此行我们在南洋不会停留太久,初夏便返程。”
“哦。”狄云轻轻应了一声。
郑海摇摇头,笑着问道:“小云,你嫂子不在,你怎么比我还不高兴?”
“哥,你不知道,嫂子的手艺可好了!”
狄云的眼睛闪过一抹亮色,随即,又黯淡了下去:“可如今,嫂子不在,就没人给我煮好吃的了……”
“哈哈哈!”
郑海与郑和都笑了。
这狄云闷闷不乐,原来是嫌弃船上的饭菜不好吃。
“小云,古里国有一种美食,你肯定感兴趣!”
听郑海这么一说,狄云眼睛亮了,忙问道:“哥,到底是什么样的美食?”
“咖喱手抓饭,有听说过么?”郑海笑着问。
狄云摇摇头,一脸期待地盯着郑海:“哥,我们什么时候去古里?”
郑和轻轻叹了一口气,语重心长道:“小云,我们先去锡兰山国,古里是最后一站……”
“啊?那不是还要等好久吗?”狄云扭头,瞪向一旁的郑海,“哥,能不能先去古里……”
“不行!得先办正事,”郑海嘴角微微翘起,“如果你想知道古里的美食与事情,你自己去查一查你三宝哥的海航日子与文书的相关记载。”
狄云点头,问了负责记录航海经历的官吏,向船舱中的资料库走去。
副使王景弘笑嘻嘻地走过来,冲郑海道:“辅国公,你这又忽悠狄公子了,海航日志里可没有记录美食。”
抿嘴一笑,郑海呵呵道:“美食是小云的动力,让他多学习航海知识,以后他会明白我的苦心的。”
郑和轻轻点头,王景弘咧嘴一笑,没有再说什么。
永乐七年(1409年)一月底,郑和使团船队离开苏门答剌,横穿印度洋,直奔锡兰山国。
顺风顺水,经过十二个昼夜的连续航行,船队抵达了锡兰山国。
前一次到访锡兰山国,郑和想前往锡兰山国的寺庙礼佛,却因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密谋劫掠大明船队,因而未能成行。
这次,他受朱棣嘱托代表大明供奉锡兰山寺庙的佛牙舍利并进行布施。
因此,郑和没有像上一次先去拜访国王亚烈苦奈儿,而是直接前往锡兰山寺。
俆皇后佛教信徒,为了表示对俆皇后的哀悼,他特意向皇帝朱棣请旨在锡兰山国礼敬佛祖佛牙舍利,并举行布施仪式。
临行前,朱棣令礼部给郑和赐下相关的供奉物品,具体有:
金一千钱、银五千钱、各色纻丝五十匹、各色绢五十匹、织金纻丝宝幡四对、纳红两对、黄一对、青一对;
古铜香炉五个、古铜花瓶五对,黄铜烛台五对,这些全是“戗(qiāng)金座全”(图案与基座都镶金);
朱漆铁金香盒五个、金莲花六对、香油两千五百斤、蜡烛十对、檀香十炷。
郑和、郑海、王景弘等抵达锡兰山国的一个大佛寺,举行了隆重的祭拜佛牙舍利与布施仪式,献上大明皇帝赐下的所有贡品。
出发前,郑和就命工匠提前准备了几块用于雕刻布施碑文的石材,事先雕刻了精美的边框与纹饰。
“三宝哥,这石碑顶上刻的图案,是龙吗?”
狄云打量着石材顶上的龙形佛雕。
石碑整体呈方形,但碑顶呈拱形,打磨掉了两个尖角,形成有弧度的圆拱形。
冲着狄云微微点头,郑和解释道:“这个浮雕图案叫双龙戏珠,龙代表陛下,这次礼佛活动是陛下嘱托的。”
狄云打量着石碑,除了碑顶上的双龙戏珠浮雕图案,石碑上还有一个藤蔓雕花方框,但方框中光秃秃的。
“三宝哥,这石碑上怎么光秃秃的,没刻字呢?”
“小云,等一会儿,我们就把碑文雕刻上去。”
就在郑和与狄云交谈的时候,郑海与王景弘带着几名工匠和翻译走了过来。
锡兰山国主要是泰米尔人,但往来的商人中也不乏波斯商人。
郑和与郑海等人一商议,决定在碑文上铭刻三种文字,分别是汉字、泰米尔文与波斯文。
“小海,你看一下,这是我草拟的布施铭文。”
郑和递给郑海一张刚刚书写的铭文纸稿。
纸稿上,写着石碑要雕刻的铭文内容。
拿着纸稿,郑海轻声念道:
“大明皇帝遣太监郑和、郑海等昭告于:
“佛世尊曰:仰惟慈尊圆明广大道臻玄妙……”
读到一半,郑海停了下来,皱了皱眉头。
这文稿没有标点符号,他根本就不懂佛经,不知道哪里该停顿。
一口气读下来,差点没把自己憋死,他只好停下来。
“三宝,这‘大道臻玄妙’我懂,可这‘慈尊圆明广’是什么人?”
“辅国公,你念错了,”一旁的王景弘笑道,“应该是:慈尊,圆明广大、道臻玄妙。”
“呃——”
郑海无语凝噎,尴尬无比,仿佛脸上布满无数黑线。
“海哥,你和三宝哥不都是道衍大师的徒弟吗?”狄云也跟着笑话道,“一个师父教的,你怎么连佛教文法都不懂!”
瞪了一眼狄云,郑海生气道:“你懂,你来念!”
狄云耸耸肩,一脸无辜道:“我不念,我又不是道衍大师的徒弟。我不懂佛教文法,这很正常嘛。”
“王副使,你来检查一下,这文稿有没有错漏。”
郑海将石碑的文稿递给了使团副使王景弘。
王景弘念了一遍文稿,没有发现任何错别字。
郑和的佛学得到道衍和尚的真传,这碑文的内容自然没有问题。
这篇铭文前半部分是交代皇帝派遣,中间内容是赞颂佛祖仁慈、圆明广大,锡兰山为佛教圣地,商旅来往,最后部分的内容是记载布施的物品与时间。
“三宝,我有一个建议,”郑海看向郑和,“改两处地方。”
“小海,你说,改哪里?”
“第一是将大明单独列一行,以强调这石碑是大明所立。”
“嗯,这个可以,”郑和点头,又问,“还有一处呢?”
郑海拿起旁边的毛笔,在文稿上划了一笔:“把我的名字换成王景弘。”
“为何?”
郑和与王景弘都有些疑惑,一同看向郑海。
“王副使,你懂佛经,你是不是也是佛教信徒?”郑海问王景弘。
王景弘抱拳称是。
郑海点头,对众人解释道:“我是使团副使,王景弘也是副使,这礼佛布施为显示诚心,我们还是刻上信徒的名字吧。”
“这……”王景弘虽然心里挺高兴的,但有些犹豫。
扭头看向郑和,他想了想,又道:“属下以为,还是写辅国公的名字吧,属下本就在辅国公之后。”
“我与王副使都是副使,没有必要在意谁先谁后。礼佛这种事,还是以诚心为上,刻上信徒的名字更显诚心。”
郑海的话最终打动了郑和,郑和点头同意。
王景弘突然道:“正使大人,属下,属下能不能提一个建议?”
郑海与郑和都有些好奇地看向王景弘。
“你有什么建议?”郑和问。
“属下,想改两个字……”
郑和有些不解,问道:“哪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