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明朝第一航海家
  4. 第406章 引蛇出洞
设置

第406章 引蛇出洞(1 / 1)


奉天殿。

一众文武大臣在殿上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他们昨天打听到一个消息:今天早朝,皇帝要宣布一件大事。

如今,他们还没见到皇帝前来上早朝,都在猜测和议论皇帝即将宣布的大事。

朱棣登基才两年,要说大事,那可真不少。

杀奸臣,杀得人人自危。

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惨遭灭门,被株连的人数将近万人。

登基那段,众臣对朱棣都有一种恐惧,仿佛看到了晚年朱元璋的影子。

好在朱棣没有继续扩大杀戮,反而大封功臣。

归附朱棣的旧臣都有保全了性命,茹瑺、李景隆、谷王朱橞等人还得到了封赏。

朱棣当皇帝真的与皇帝朱允炆大不一样,几乎所有的大臣都对此深信不疑。

朱允炆做的最大一件事就是削藩,而朱棣则恢复了诸王的爵位与封地。

能被皇帝称得上大事的,迁都北平,实行两都制,这算一件。

废除太祖的禁海令,开海禁,这算另一件大事。

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朱棣命解缙等人编撰的大型类书《文献大成》……

“解大学士,是不是你们编撰的书已经完成了?”有官员询问解缙,“陛下要宣布的大事,会不会是这件事?”

解缙微微一笑:“不瞒诸位大人,《文献大成》确实已经修完。不过,陛下要宣布的未必是这件事。”

“除了这件事,最近还有什么大事?”

有官员道:“说不定是浙西疏浚的事,我听说,户部的夏尚书在浙西治水卓有成效。”

“多别瞎猜了,等会就知道。”

“辅国公与道衍大师来了,大家快站好,陛下应该也快到了。”

有一名眼尖的大臣发现郑海与道衍走进来,立即提醒众人。

众臣纷纷站回各自的位置。

果不其然,太监跟着就喝唱着,宣布皇帝驾到。

朱棣龙行虎步,走上大殿,在龙椅上坐下。

“朕,今天宣布要一件事——”

众臣洗耳恭听,都静静地听着。

朱棣扫了一眼众臣,大声道:“朕决定,要派使者下西洋,访遍海外诸国。”

户部尚书夏原吉出列,禀告道:“陛下,据臣所知,陛下去年已经派了三批使者下南洋。如今,为何又要下西洋?”

“去年,朕是叫他们去探路,朕要派大规模的船队回访诸国。众爱卿,觉得如何?”

朱棣说完,叫众臣议一下。

霎时,朝堂上一阵喧闹,众臣低声议论着。

“陛下,南洋诸国远居海外,西洋诸国更是路途遥远,”夏原吉代表户部首先发表意见,“臣以为,派大规模船队出海访问,花费巨大,而所得甚少。陛下,还是派遣数人前去为好。”

朱棣看向道衍和尚:“少师,你有何看法?”

道衍和尚身上有多个头衔。他是僧录司的最高官左善世,同时是资善大夫、太子少师。

朱棣如今称道衍都是称“少师”,以示对道衍的尊敬,彰显道衍和尚的地位与众不同。

“贫僧以为,夏尚书的所说有一定的道理。”

众臣不少人纷纷点头,朱棣的一双小眼睛盯着道衍。

“不过,万事有利便有弊,”道衍和尚不急不缓地说道,“海外诸国尚且能不远万里来朝,我天朝上国,岂能不如蕞(zuì)尔小国?”

原先点头的众臣有些不明白了,瞟了瞟道衍,偷偷瞄了瞄皇帝。

道衍一脸深沉,令人无法琢磨。

皇帝更是喜怒不形于色,根本看不出皇帝的态度。

道衍继续说道:“贫僧以为,派船队回访海外诸国,可以彰显大明威仪,镇抚四方,有利诸国安定。”

“陛下,天下新定,如今国库积蓄不多,再派船队出使,必定花费巨大,请陛下三思!”户部尚书夏原吉再次提出反对。

“陛下,臣有事启奏。”礼部的官员站出队列。

“准奏,礼部有什么意见?”朱棣看向礼部的官员。

礼部官员禀告道:“陛下,原安南国国王陈日煃(kuǐ)之弟陈天平来投。

“他说,陛下被胡汉苍所蒙蔽,胡汉苍篡夺陈氏王位,屠杀陈氏,所行不义。

“请陛下主持公道,奉天讨逆,还安国安宁。”

礼部官员的话,可谓一语激起千层浪。

永乐元年十一月,朱棣才刚刚赐封胡汉苍为安南国国王。

这还没到一年,前安南国皇室成员陈天平就来大明喊冤,请求朱棣讨伐胡汉苍。

朱棣大怒:“大胆奸贼,竟敢骗朕!”

扫了一眼众臣,朱棣愤愤不平道:“胡季犛(máo)父子背叛国主,犯下累累罪恶,鬼神都容不得他们!他们与安南国臣民一同欺骗朕,蒙蔽朝廷,朕不能忍!”

道衍再次拱手道:“陛下,这件事足以证明,大明天威在域外小国眼中,远不如以前。震慑宵小,我大明派大规模船队出使,势在必行啊!”

“陛下,派船队出海,势必需要大批海船,需要调动军队与水师护航,而西北鞑靼,虎视眈眈。陛下,切不可冲动!”夏原吉再次规劝。

“兵部,可有意见?”朱棣看向兵部尚书茹瑺。

茹瑺出列,抱拳回答道:“臣等同意夏尚书的意见,此时,鞑靼威胁不可小觑,请陛下暂缓出使海外的计划。”

“陛下,臣附议!”

站在武将最前面的曹国公李景隆上前奏告。

盯着李景隆,朱棣眉毛一挑,嘴角微微颤动。

“曹国公,你也反对朕?”

李景隆禀告道:“陛下,北京正在建造宫殿,西北又要屯兵防备鞑靼,海上还有海盗纵横,此时,不宜再出兵远洋。”

夏原吉又道:“派大规模船队出使海外,需要大量海船,需要大批的水手、官兵,以及充足的粮草。这些花费巨大,劳民伤财,请陛下三思!”

“臣附议!”解缙上前奏告。

“臣等附议!”一众文官纷纷跪拜。

坐在龙椅上,朱棣望着殿中的众臣,面色深沉,眼睛深邃。

沉默了一会,他大声道:“既然如此,那此事暂缓,改日再议。”

跪拜在地的一众文臣纷纷谢恩起身。

李景隆、茹瑺等人脸上有一丝莫名的兴奋。

这是他们第一次令朱棣收回成命。

“陛下,臣有事启奏。”一名御史走出队列。

“何事?”朱棣随口问了一句。

“陛下,臣要弹劾忠诚伯茹瑺大人。”

“哦?所为何事?”朱棣眼神发亮。

“赵王离京时,忠诚伯未按照礼制前去恭送赵王。请陛下罢免茹瑺官职,遣送回乡。”

朱棣点点头:“准奏!”

下了早朝,朱棣回到武英殿。

郑海与道衍一同走进武英殿。

朱棣看向郑海:“郑海,你的这招引蛇出洞,果然让他们都跳了出来!”

郑海抱拳道:“陛下,下西洋的事要从长计议,眼下要务是先建造宝船。”

“嗯,建造宝船的事,朕就交给你了。”

朱棣转向道衍:“少师,《文献大成》要重新好好编撰。朕要你参与编修。”

“贫僧遵命,《文献大成》与一众编修都交予贫僧,陛下请放心。”

“夏原吉、茹瑺、李景隆这些人,朕要将他们统统拿掉!”

朱棣面色冷峻,眼神犀利。

“陛下,夏原吉是能臣,”郑海主动劝道,“他是为陛下着想,还望陛下不要处置他。”

“他反对朕,你还护着他?”朱棣瞪向郑海。

郑海拱手道:“陛下,对付能臣的办法,应该是物尽其用。这样的惩治,才能令他心服口服。”

“哦?那你给朕说说,怎么个物尽其用?”

郑海再次解释道:“夏原吉在浙西治水有功,陛下,不如再令他去治水。这样,既可以利用他的优点,同时也令他无法反对陛下,一举两得。”

“好!就这么办!”朱棣微微点头,又道,“至于其他人,朕让陈瑛与纪纲去办。他们知道该怎么做。”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