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话,说得头头是道,就连司马懿也觉得,袁绍就该把粮草屯放于乌巢,他说道:“王军师智慧过人,懿自愧不如。”
“先生之前并非我军中人,能考虑到我身在南阳已实属不易。”王也笑道:“不管怎么说,知道乌巢必屯放粮草还是让我的计划稳了许多。却不知袁绍军是否有防备我军来袭?”
“有是有,但袁绍似乎并不认为秦军会干扰战局,先生安排的路线又剑走偏锋,并不会受到袁军拦截。不过除此之外,还有一条情报,恐怕就算是王军师也想不到。”
“请先生名言。”
“实际上,在下虽心向秦国,兄长却得曹公赏识,一心为曹。他与我共同入袁军大营,意在找时机离间许攸与袁绍,从而得知袁绍的屯粮所在。”
“先生的兄长真是煞费苦心,而先生却不用离间计便轻易得到了袁军粮草的情报。可见先生之胜兄长远矣。”
“军师谬赞了,只是还望军师尽早行动,若曹军在许昌的粮草耗尽之前许攸便投降,让曹操先烧掉了袁绍的粮草,若袁绍救援不及,他必取袁绍之粮以充其军,到时就算烧了曹操之粮也是无用。”
王也想了想,道:“我常年为司州牧,若想及时从洛阳得到许攸的动向实属不易,这个任务便交给你了。若许攸真的去投曹,你带两千五百骑兵即克出发,烧掉袁军粮草,同时派轻骑前往南阳向我汇报。我即刻发兵至徐州,烧徐州之粮。”
当日,王也给司马懿演示了骑兵攻城的方法,让他与赵云带走两千五百骑兵秘密屯于虎牢关。
同时,又向董凡写信,叙述司马懿之才,表其为军师祭酒,征东将军,司州牧。
这在秦国是属于相当大的官了。因为要说秦国现在虽为一国,却并不是帝国,还没有设三公九卿。而且也没什么禁卫军,羽林军之类的特设军队,常用军由各位将军,中郎将以及君主按官职大小分派人数,都自成一军。
而守卫的地方军由州牧,太守这些地方官职掌管,必要时也可受将军调动。地方政务由州牧,太守管理,并没有尚书令,御史大夫之类的中央官员,这也是董但对汉室的最后一点尊重。
正因为如此,像荀攸虽然替董凡掌管粮草,俸禄也比其他郡太守高很多,却并没有实际上的官职。
因为没有设立中央官职,所以将军和州牧就是秦国最大的官,只是随着地盘从司州和雍州,扩大到凉州,再到益州。四州之地仅随董凡一人之力运转,一旦董凡出了意外,必会引起大乱。
而且没有中央集团,对地方的压力就小了很多,若手下不够忠诚,就很容易引起叛乱。
平定益州后,董凡不必再碍于大汉的余威。到那时,他大可自设一套中央机构,其他诸侯就算会指责他篡汉,却也不会主动对其发兵,以卵击石。
对于王也的智慧,就连司马懿也不得不佩服,他虽得到了权力,却也受他人制约。赵云与他一起前往洛阳。
作为别驾的赵云在名义上是他的下属,但军权却在他之上。司马懿也知道自己不可能一时半刻就被信任。在决定秦军命运的大战上,若王也对司马懿毫无防备,让他独自一人去执行这个任务,司马懿反倒会看不起他。
而如今王也已经把计划安排妥当,那司马懿也理应表一下决心。
随着几个护卫回到太守府,甄宓还在荀攸那等他。甄宓一见到司马懿便凑了上去,对着他的耳朵轻声问道:“仲达,事情还顺利吗。”
“顺利,还真是立刻就得到了重用啊,秦公得军师如王也,我也算没跟错人。”
“太好了!”甄宓面露喜色,若非荀攸在场,他恐怕就抱上去了。
可司马懿却转而走到荀攸面前,将王也带的文书交给荀攸,又道:“荀先生,袁绍与曹操之争,事关我军命运。在下背曹投秦,古人虽有鸟择良木而栖之言,得不到足够的信任却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说到这里,他从背后拍了拍甄宓道。“在下此次来投除财务外并无甚血亲,这位甄姑娘是在下宁可装死也要从邺城带出来的。
待打败袁绍之后,在下便向甄家提亲。现在在下把她托付给荀先生,一是军营不宜住女眷,二是向荀先生与王军师保证,在下定全力完成任务。”
荀攸瞟了甄宓一眼,见她红着脸沉默不语,便知此事不假。没想到这司马懿深知自己上司的心思,主动将亲人奉上以得到信任,他不禁笑道:“鹿山说得不错,仲达能为我军所用,实乃我军大幸。
放心去吧,你现在已是秦国官员,这位姑娘我会单独安排房间和护卫,不会有事。”
“在下谢过荀先生。”
董凡自从攻破绵竹关,不光收降了大量益州人马,还得到了益州为数不多的军事人才,如李严,严颜。
刘璋生性多疑,见张任败北又独自逃回,心中顾虑,果然将其贬为庶民。如此,刘璋的武将严重不足,仅剩吴兰,高沛,雷铜三人。
其中吴兰是梓潼守将,高沛在永安把手通往荆州的要道,雷铜则在西部提防南蛮。
董凡军至梓潼城下,刘璋怕成都有失,不敢调黄权于前线。
就在这时,法正又站出来道:“吴兰勇猛,但智计有所不足,正愿前去辅之,必不让秦军前进一步。”
“孝直真乃吾之心腹,准了!”
“诺。”
结果法正到了梓潼,非但没鼓励吴兰守城,反而陈明利害,
将意志本就不坚定的吴兰直接说得举城投降了董凡。
破城后,董凡又得到了一位看不起刘璋而想另投他处的年轻人王平,兵马也从一开始带来的十万一直打到了十八万。
只不过,新降的西川军素质太低,基本只是为董凡军壮大声势罢了。
听说吴兰降于秦国,刘璋大惊,可他一看自己的部下,只有秦宓,庞羲,费诗,邓芝,儿子刘循以及黄权。
除了黄权外全是文官,统兵必被董凡所破。
无奈之下,刘璋问道:“我军还有什么能打仗的将领吗?”
法正不在,黄权总算能说句话了,他说道:“回主公,还有广汉太守吴懿及其弟吴班。但广汉守军不到一万人,若主公不派成都守军支援,在下恐怕此人非降了秦军不可。”
刘璋听罢顿时拍案骂道:“是啊,秦军势大,你们都想降是不是!”
“主公息怒!”文官齐声道。
邓芝站出来道:“如今分兵已不可守,在下建议调回吴懿及其守军,集西川仅剩的四万守军,防守巴郡。”
“事到如今,唯有如此了!”
刘璋在最后总算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本来决定投降秦军的吴懿碍于军令,回到成都。秦军占据广汉后,又连下数郡。
于公元二百年,四月,十八万大军将刘璋围困于成都,看着城下茫茫如海的秦军,就连刘璋也惧怕不已。
董凡让这十八万大军围城扎营,但就是不攻城。
乔雨不禁问董凡道:“夫君兵马远高于敌军,不数日便破城,可为何围而不攻?”
董凡笑道:“我在等王也获胜的消息。若我围困刘璋于成都,则袁绍会加速南下。
但若我已取成都率军而回,恐怕袁绍也会回军河北。说到底,是因为有张松,法正,孟达他们,我们攻略益州太快了。”
而中原战场也已有了进展,因为曹操的粮草又不足了。曹操与袁绍在官渡鏖战许久,曹操退无可退,全力阻击袁军,袁军虽占优势,却始终没再前进一步。
不过曹操集中了所有兵马,军屯无人开垦,又要连年征战,刚到四月,粮草便已见底。心力交瘁的曹操,看着粮草加急的文件,却也不知如何是好。
曹操在营中踱着步子,荀攸已经说不会借他第二次粮草了,他该怎么办?“这样下去不行。”他写信给许都荀彧,想要退军于许都。
荀彧却回道:“现在正是最艰难的时刻,主公可还记得袁军中的司马朗吗?危难之际,最是出奇计之时。若主公退缩,则他功亏一篑。”
曹操拿着荀彧的来信,站在营门上,远望着袁军大营,突然哈哈大笑道:“我曹孟德何许人也?竟被那袁本初困于如此境地?
若后人知道我曹某人败在此地,只会笑我无能,才不会管我剩下多少粮草。”
曹操一抖披风道:“我曹操要问鼎天下,安能退军以图苟延残喘?”随后他便对身旁文官道:“徐州是产量大城,那里的粮草是我留下以备不测之用,如今我把三州的命运赌上,也要打赢这一战!”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