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如林,强军纵横如火。
几个月严苛的训练,加上对元庭深刻的仇恨,让一群农民组成了强力的长枪方阵。
有张平安的放火、制造混乱,官军的军心已经动摇。
但要获得胜利,还不够。
剑气纵横,张平安如同虎入羊群。
普通士兵没有针对性训练,对先天高手来说都是送菜的。
如果每次只有几个普通人来围攻自己,先天真气可以撑好久。
杀出一条血路,直抵帅旗。
一剑劈倒帅旗,杀了色目将领,也没放过其余军官。
“阿力霍也先已死,快快投降,放下武器!”
见帅旗倒下,全部官军陷入混乱。
太平营的长枪方阵撑到了此时,像一头巨兽一般向前推进。
枪阵后的预备队启动,开始有计划地追杀溃兵。
此战双方兵力不过八千,在激荡的元末乱世,不过是一个小仗罢了。
但八千士兵,在清风山战场上看起来已是漫山遍野。
张平安稍微有些震撼,前世现场看球,或者演唱会,更多的人也见过。
他提着官军主帅的头和军旗,夺了一匹马,在战场上游走。
除了进一步瓦解敌军,也要露面,让太平营将士,知道主帅的武勇。
没能逃跑的官军全部投降。
接下来,还有一团乱麻的收编俘虏、打扫战场工作。
《亮剑》里楚云飞说:“就算是五万头猪,共军三天都抓不完。”
那是因为猪,是真的会抵抗到底的。
俘虏们自觉地排起了队,张平安仍然按照《纪效新书》的标准选兵,挑出了两千余可用之兵,剩下的全当民夫。
现在,他的目标是夺取定远城。
事不宜迟,当晚太平营众将开启军事会议,总结得失。
“两天后就进攻定远。”
“咱已经打听到,定远城里有个军械库。”
常遇春的小舅子,蓝玉这小子恍然大悟:“张大哥,还是让你混到城里,然后……”
张平安郁闷不已,合着老子这主帅给你们打工。
但蓝玉说的不错,趁着元庭没反应过来,这招是还可以再用几次。
两天后,太平营攻城,张平安在城楼上连斩十数名军官。
获得完整“明神武典”后,他第一次使用日月二气的招式。
银河飞瀑!
凌空跳起,日月光华聚于倚天剑之上,在城墙上狠狠劈下一道流光。
定远城土制的城墙上,留下了一个豁口,减低了攻城的太平军伤亡。
只是这一招,让张平安先天真气少了大半,不敢再浪了。
他飘下城头,回到了营中。
众将见张平安第一次显现出疲累的样子,也明白以后攻击大城,可不好意思让主帅涉险了。
半日后,定远城已归太平营所有。
得到城内军械库,太平营众人乐得合不拢嘴。
皮甲、长枪、刀剑、弓箭数以万计,还有数百重甲。
就是马匹少了些,不过两百余匹可用于战阵的军马。
“有这些装备,终于能组建太平军了!”张平安欣喜。
他把部队取名为“太平军”,不是想COS前世清末那支古怪的宗教军队。
而是这名字响亮,百姓喜欢,与自己的名字也十分契合。
经整编,太平军共两万余人,有八个团。
除了中军团,宪兵营外,每团有长枪营、弓手营,比例不定。
一营的人数,超过五百人。若把民夫、辅兵算进去,有近千人。
张平安觉得前世“团长”、“营长”那套现代军制好是好,但不够帅。
因此各营长官还是叫千户,副千户是中军团的军官空降。
中军团的军官,是张平安特地用系统鉴定出来,武学天赋较好的年轻人。
传他们功法,除了培养自己的武夫势力,也是为了施恩于他们。
这些小伙子私下里叫自己师父,更为忠诚可靠一些。
千户之上的官位,现在是元廷军制里的“万户”,不咋好听,有些不上不下。
因此,常遇春、傅友德、关铎等人团级长官,叫作“指挥使”。
等以后人数再多,各个团有自己的长处、特色,扩充为“镇”,军事长官加将军号。
总之,突出一个帅字。
他自己,则自称“奉天讨虏天下兵马大元帅”。
名号够长,够威武,但毕竟还没称孤道寡,应该还算低调。
等整编完毕,张平安大舒一口气,把内政后勤交给李善长去布置。
这时候安全感才上来了,也多了些时间去修炼。
太平军攻占定远,向天下喊出“驱除胡虏,恢复中华”,鼓舞了民间汉人的造反热情。
元末的火药桶被提前点燃。
韩山童、刘福通在颍州起事。
这回没有“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口号,而是直接以赵宋皇室的名义。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韩山童自称“宋徽宗八世孙”,自称“明王”。
彭莹玉在黄冈起事,拥立徒弟徐寿辉为帝,国号“天完”。
意思是压“大元”一头,绝对不是“天要完(亡)我”。
天鹰教教众张士诚在江南起义,招募盐丁成军。
豪强郭子兴加入太平军,张平安让他自建一团。
……
总之,元末的火药桶被提前点燃。
而武林也有大事,光明左使杨逍在光明顶,自称“代教主”。
他手下只有天地风雷四门教众,五散人、五行旗等其他明教成员,都不服他。
考虑先前相处得还算愉快,张平安承认其“代教主”身份。
“代教主嘛,只是暂时的,又有什么关系。”
但当其派来明教教徒,要在太平军里传教的时候,张平安严厉拒绝了。
造反之火,同时也烧向了江湖上六大派的领地。
有超人类武力存在的世界,古代社会运行法则自然不同。
六大派盘踞名山大川,易守难攻,朝廷若想剿灭,当权者一不小心会陷入无尽的刺杀中。
朝廷才不做亏本生意。
六大派顾忌祖宗法度,不肯投靠元廷,但也不意味着和明教一路。
毕竟对多数义军来说,元廷的子女玉帛和六大派的子女玉帛,没什么区别。
因此,正道与明教的矛盾更深了一层。
毕竟,对付不了正规军,还对付不了明教。
柿子就得找软的捏。